蔣 猛,張 偉,田 震(棗莊市沃豐水泥有限公司,山東 棗莊 277100)
我公司1條5 000 t/d熟料生產線,2008年3月投產,配套9MW余熱發(fā)電單壓熱力系統(tǒng),2009年5月投入運行。近年來由于原材料中石灰石氧化鎂的含量較高,達3.2%左右,配料方案有所調整,提高了生料的硅率,控制在3.1%左右,造成了熟料結粒的變細,窯頭爐入口溫度下降到360℃左右,余熱發(fā)電量較之前有所下降在7000~7500kWh/h范圍內。為此2019年5月檢修時對發(fā)電取風口進行了改造處理。
本次技改采取的措施:將原取風口位置向高溫段前移2 m,篦冷機頂棚原平頂改造成斜頂,達到增加通風面積的效果。在原取風口高溫側,將篦冷機頂棚抬高與原取風口形狀一致,南側直墻上部加高1.4 m與抬高的斜墻成一近90°夾角。耐火材料鑲貼115 mm硅酸鈣板,澆注厚度114 mm的莫來石澆注料,見圖1。取風口的低溫側做寬2 m的擋墻,減少低溫段的進風量。擋墻兩側鑲貼厚度50 mm的硅酸鈣板,澆注100 mm厚度的莫來石澆注料,見圖2。
圖1 取風口高溫段側抬高后
圖2 取風口低溫段側增加的擋墻
表1 改造前后的參數對比
改造后,窯頭AOC爐入口溫度上升明顯,平均達到400℃左右,高時達到450℃,小時發(fā)電量在80000 kWh/h以上,日發(fā)電量提高17 000 kWh以上(見表1),噸熟料提高了2.96 kWh。
改造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操作中穩(wěn)定的零壓區(qū)是保證二三次風量穩(wěn)定的關鍵,取風點的位置向前改動,相對導致了二三次風量的下降,零壓區(qū)向窯頭方向前移,實際運行中并沒有對頭煤的燃燒、窯系統(tǒng)的熱力分布產生明顯變化和影響,改造后頭煤用量稍有增加,標準煤耗平均提高0.4 kg/t熟料,實物煤耗增加1.03 kg/t熟料,相對于提高的2.96 kWh/t熟料熟料發(fā)電量,噸熟料增加效益0.74元,每月可增加利潤13.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