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唯錦
摘要:我國文化底蘊深厚,中國古代文藝理論有著非常豐富的美學內涵,蘊含著審美的各種因素特點、主要內容、以及先人前輩所總結出來的深刻經驗,發(fā)揮出文藝中的美學特點?;诖耍恼率紫群喴治隽嗽谥袊糯乃嚴碚摦斨兴N含的各種美學特點,其次提出了在此理論當中先人前輩所總結出來的經驗。
關鍵詞:美學:古代文藝;理論
中圖分類號:G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O6-0272-01
美學主是以文藝理論為主要因素而產生的,同時美學也對文藝的理論方而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這兩者之間是存在著非常密切聯(lián)系的?,F(xiàn)如今美學的發(fā)展也漸漸趨向于成熟與完善的狀態(tài),這種發(fā)展自然也離不開古代文藝中蘊含的美學因素在其中所起到的各種積極影響。
一、中國古代文藝理論當中所蘊含的各種美學特點
(一)在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特點
美學對于我國的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影響作用,從幾百年開始人們就已經對一些優(yōu)秀文學作品中的美感進行探索與學習。不過我國對于美學的探索相比于西方來說還是存在著許多的不同之處,我國古代在對美學探究的過程中不崇尚將樂曲、繪畫、以及書法等方而進行一定的歸納與整合,反而將“道”元素與其結合在一起,這兩者的表現(xiàn)形式有著許多的相同之處,并且也同樣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運用“道”元素可以將美學進行一個更好的發(fā)揚與傳遞,這種聯(lián)系的方式就是對哲學的一種體現(xiàn)形式,在美學其中也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哲學特點。這種特點始終在古代的文藝理論的發(fā)展與探索之中所體現(xiàn)著,這種體現(xiàn)形式在發(fā)揚了美學的同時,還最大程度的對哲學的特點進行了體現(xiàn)①。
(二)具有著非常清晰正確的融合性與兼容性
我國存在著許多不同的思想,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不同的思想也慢慢延伸出了不同的思想體制。除了那些我們特別熟悉的儒家、墨家、以及道家等思想的影響之外,思想體制中那些種類不同的文化也為以后文化理論的發(fā)展起著不同的作用與影響。比如說早在漢朝的時候就有玄學傳入到了本地,為了能夠使其得到更好的發(fā)展與傳播,它就與傳播范圍非常廣泛的儒家思想進行了適當?shù)娜诤?,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文藝的發(fā)展。因為在古代中形成的各種文藝理論并沒有產生比較嚴格的體制要求,但是還依舊存在著一定的研究分類,假如說一個派別提出了全新的思想觀點,那么就會有相關的學者來對其進行一定的拓展與延伸,從而將其思想高度進行進一步的提升②。
二、中國古代文藝理論中先輩總結出來的各種經驗
(一)文藝創(chuàng)作者中所總結出來的各種審美經驗
古代對文藝理論的創(chuàng)作者大部分都是一些文學家或者是畫家,只有一小部分是一些研究哲學思想的學者,這些文藝大家不會只單純的創(chuàng)作一種文學,可能會在創(chuàng)作樂曲的同時創(chuàng)作詩歌,也可能會在創(chuàng)作繪畫作品的同時創(chuàng)作出文學著作等。比如蘇軾創(chuàng)作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除了是詩人之外,他還是著名的畫家,有著《枯木松石圖>這樣的代表性畫作。再逼比如屈原,有《離騷》這樣著名的詩歌,但除了詩人之外,他還是楚國的政治家,在治理國家方而也做出了許多貢獻。除了這兩位學者之外,還有許多人也同樣在兩個不同的領域都取得了文藝上的成就。這些文藝作品有的是作者以自己內心所想為基礎所創(chuàng)作的,還有一些是根據(jù)國家的現(xiàn)狀或是某一個人物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創(chuàng)作都是對審美經驗的一種表現(xiàn),這種經驗不僅會為文學創(chuàng)作打下基礎,而且還對文藝理論的發(fā)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③。
(二)在文藝作品中所總結出來的各種經驗
從中國古代的文藝理論之中可以看出其具有著很強的經驗性質,如果在美學的視角下來對其進行觀察與研究的話可以從中看出所蘊含著的審美經驗。這種經驗主要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主要包括直接和間接兩種。直接的經驗是指文藝創(chuàng)作者以其自身原本所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為基礎,再根據(jù)自己總結出的經驗來進行全新作品的創(chuàng)作;而間接的經驗就是文藝創(chuàng)作者以別人的作品或者是已經形成完善的文藝理論為創(chuàng)作基礎,從中整合提取出最適合自己風格與創(chuàng)作的經驗,以此來對我國古代的文藝理論進行一定的整合完善,并在其發(fā)展的過程中起到積極的促進與影響④。
三、結語
中國古代的文藝理論含有著非常豐富的美學因素,美學因素在其理論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中心位置,蘊含著一定哲學特點,具有著非常清晰的融合性與兼容性,這些特點在推動著美學發(fā)展,利于后續(xù)對其進行研究與探索的同時,還有助于文藝理論的形成。并且通過在文藝創(chuàng)作者以及文藝作品所總結出來的各種審美經驗,不僅對于美學的發(fā)展來說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而且還最大程度的促進著中國古代文藝理論的形成與進一步的完善。
注釋:
①項思琪,張白樺,接受美學視角下的兒童文學翻譯策略——以張白樺的《格林童話》譯本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7(06).
②張晶.中國古代文藝理論的美學屬性[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7
③李艷玲.試論美學視角下的中國古代文藝理論[J].藝術科技,2017(04),
④劉桂榮.理學美學視域下朱熹的文藝批評觀探究[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