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慶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工作人員
盼望著,盼望著,終于等來了可以返崗的好消息,于是我立即開始搶票……
至今難忘2月28日,那晚我久久未眠,因為從第二天開始,我將和另外4名同事一起承擔起場外隔離工作?!皥鰞雀綦x”是在項目部生活區(qū)內劃出兩棟樓作為隔離區(qū),進場工人需要在隔離區(qū)內觀察14天。但當場內隔離區(qū)飽和時,還有大批工人正在返場,我們只得尋找酒店,在“場外”進行必要的隔離觀察。由此產生的餐食供應、測溫、消毒等一系列日常事務就是我即將接手的工作。
一開始,我的心里有些惴惴不安,一方面,對于個人安全的擔心還未完全打消,另一方面,畢業(yè)參加工作不久,常規(guī)工作也剛剛進入角色,又要在非常時期接手這么重要的工作,我能做好么?我不停在腦海里復盤同事所交代的工作,思考可能出現的問題。復盤著,思考著,不知不覺睡著了……
也許是心里裝著事兒,第二天我早早就醒來,洗漱起床,進入工作狀態(tài)。為工人辦理入住是主要工作內容之一。當天上午,我按同事所交代,請工人們依次完成六項事情:在14天信息表上簽字;簽訂疫情防控承諾書;將健康證明拍照備份;而后到酒店前臺掃描二維碼;測體溫;填一份疫情篩查登記表。以上程序全部完成后才能辦理入住,其中前三項,是項目部所要求準備的,后三項是酒店方要求的。
起初辦理入住人員不多,工作還算從容,但隨著入住人數上升,我發(fā)現這樣的辦理流程存在一些問題。由于兩項環(huán)節(jié)有所分割,工人辦理入住手續(xù)時,往往在完成項目部要求的手續(xù)后,會積壓在酒店前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員聚集,影響辦理速度,還存在交叉感染風險。我意識到問題后,與酒店方溝通,將酒店需要的手續(xù)交給我們統(tǒng)一來做,將兩項環(huán)節(jié)打通。
接下來的幾天,幾十名工人集中入住,我們統(tǒng)一組織工人在保持間距的基礎上有序排隊,將六項手續(xù)按流程分開,工人辦理完一個手續(xù)后到下一個流程繼續(xù)排隊辦理,每個流程有專人負責指導,這樣辦理銜接順暢、秩序井然,雖然手頭任務多了一些,但擁擠在前臺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效率提高,交叉感染風險也降低了。
發(fā)口罩聽起來是個再簡單不過的任務了,可真的做起來,也沒想的那么容易。為了方便掌握工人觀察期間的情況,口罩的發(fā)放定為一天一次,一次一個。在發(fā)放口罩的同時,還要向工人強調紀律,提醒他們勤通風,勤洗手。每天晚上8點鐘,我和另外一名同事按照入住清單挨個房間敲門,發(fā)放口罩并簽字。50多個房間,100多人,每個房間的門敲3下,遇到沒聽到的,還得再多敲幾下。這樣一圈下來,一共要敲200多下。讓我沒想到的是,口罩才發(fā)了兩天,我的手就痛得受不了。
后來,在偶然一次敲門中,我手里正好拿著筆,沒調過來就直接敲上去了,“咚咚咚”變成了“邦邦邦”,嘿,效果還不錯。我靈機一動,以后敲門就直接用筆代替了手。我不禁感嘆,真是做什么工作都得多動腦,一個細節(jié)解救了手。
我后來計算了一下,每發(fā)放一次口罩,算上敲門和簽字的時間,快的30秒完成,慢的得近一分鐘。遇到不識字、不會寫字的工人,還得一筆一劃教著寫,時間更長。所以這最簡單的發(fā)口罩工作,每天至少需要1個半小時來完成,加上過程比較枯燥,每天9點半以后才回到房間的我,已經沒什么精神,倒頭就睡了。
為解決工人觀察期間的后顧之憂,我們還在周邊的商場尋找能供餐的商家,爭取以優(yōu)惠的價格供應可口的飯菜,但由于早餐店未營業(yè),暫時以面包、牛奶、火腿腸代替。于是,我們每隔幾天,就要到超市“掃貨”?!傲控準健辈少徱彩莻€技術活兒,一次采購多少,既能保證充足供應,又不會造成儲存問題?預算之內各種食品如何搭配營養(yǎng)口感更好?每種食品的眾多品牌中如何選擇?考慮到超市活動如何購買更劃算?每一次小小的采購任務,我們5個人都會考慮可供選擇的各種排列組合,再經過仔細挑選、綜合計算最后決定采購方案。如果按照100人標準,我們每次要采購2-3天的量,也就是200—300份火腿腸、面包、牛奶等。這個買法基本每次都能把貨架上的貨品搬空;面包這種保質期短的食品,更是經常貨量不夠。后來我們特別要了導購的聯系方式,每次采購前都提前報量,問題終于解決了。
這樣的日子持續(xù)了有一周左右,有工人反映吃這些涼的食物胃不舒服??紤]到這些實際問題,我們也商量能否把工作再往前做一步,所以在消耗庫存的同時,我們又主動和供應方溝通,商量通過他們的渠道聯系到開業(yè)的早餐店,供應早餐。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聯系到了可以供餐的早餐店,經過溝通確定了油條、豆?jié){、雞蛋、咸菜的搭配,終于讓建筑工人們可以“早吃好”了。
這次場外工作,“人多”給我?guī)砹瞬簧倏简?。每一天,人員都在變動,有新入住的、也有觀察結束后返場的,情況各不相同,一個溝通不到位,可能就會出現人數對不上的問題,而這又會對接下來一系列工作造成影響,比如三餐都準備多少份?多幾份還好,最怕的就是萬一少了,就會有人吃不上飯。有一次,由于分包單位未按要求提前報入場計劃,幾名工人直接就來了,訂飯的時候也未考慮他們,局面大寫著“尷尬”。最后,我和幾個同事把自己的盒飯省下來,給工人師傅發(fā)了下去,確保他們有飯吃,不影響工作。后來我也反思,工作中不怕犯錯,但要“吃一塹,長一智”。我們很快吸取教訓,一方面主動和分包單位及時溝通、核對數據,另一方面,訂餐也會適量地多幾份富余,類似的問題再沒出現過。
還有一天早上,供餐方把早餐送到酒店大堂,沒有通知我們就走了,當我們得知消息,餐食已被放置20多分鐘,有些涼了。此時,現場也已經有十幾名工人等待早餐了,情緒也不太好。我們見狀抓緊時間分餐,一些工人不了解其中緣由,抱怨道:“早餐一早就來了,你們就呆在房間不出來,現在都涼了,讓人怎么吃!”由于確實是我們的疏忽造成的問題,我們忍著委屈,耐著性子跟工人解釋。同時,抓緊時間聯系送餐方再次明確送餐方式和流程。每一天,我們都給工人發(fā)完餐后再吃飯,工人師傅看在眼里,對我們的工作也多了很多支持和包容。
場外隔離工作結束后,按照項目安排,我又參與到項目生活區(qū)疫情防控工作中去。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勞務返場工作卓有成效,已有1000余名工人返場,經過觀察無恙后投入到工程建設中。此時疫情雖已得到基本控制,但疫情防控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我們要為一千余名工人的健康負責。陸續(xù)返場的工人依然嚴格執(zhí)行封閉觀察的要求,做到入場一批,觀察一批。我們與勞務單位負責人保持溝通,為每個房間的工人制作信息公示牌,實名入住。信息公示牌內容包括入住人員的身份證復印件、基本信息以及體溫監(jiān)測、消毒記錄等,工作人員通過此公示牌可以迅速了解入住人員信息及健康狀況。在工人下班時,我們使用額溫槍挨個房間給大家測溫,并做好記錄,遇到體溫異常的,及時核實情況并上報,通過精細化管理防范病毒傳播風險。測溫、消毒,這些聽起來十分簡單的小事,乘以1000呢?
責任編輯:馬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