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桂 明
(廣西城市建設學校,廣西 桂林 541004)
木葉寨水庫位于臨桂縣臨桂鎮(zhèn)西北方向,距國道321線5 km。水庫坐落在珠江流域桂江水系漓江的一級支流桃花江的上游支流,壩址以上集雨面積2.93 km2,總庫容223萬m3,灌溉面積0.18萬畝,是一個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養(yǎng)魚等綜合利用的小型水庫。水庫由主壩、穿壩無壓放水涵管、副壩、溢洪道等建筑物組成,大壩為粘土壩。壩體剖面圖見圖1。木葉寨水庫于1957年動工興建,1958年年底竣工。水庫投入運行近50年來,為當地的工、農業(yè)生產和經濟建設做出了較大的貢獻。水庫運行期間進行過4次應急加固,但受當時技術水平等條件的限制,工程質量已經不滿足現行規(guī)范要求,使得水庫在運行時仍不斷有險情出現。不僅影響工程效益的正常發(fā)揮,同時也給下游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1]。因此,對水庫進行安全性評價,并分析隱患產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是當前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庫區(qū)及壩址出露地層為石炭系下統(tǒng)巖關階(C1y)灰黑~灰白色泥巖,強~中風化,表層局部強風化,用手可捏碎,層理明顯,間距大小均一,從數毫米至數厘米。層理間填充紅褐色鐵質,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殘積土為第四系(Q)殘積土,黃褐色。巖性為粘性土、粘性土夾20%~30%的泥巖碎石。庫區(qū)及壩址總體為一單心構造,無大斷層通過庫區(qū),但受區(qū)域性大斷裂影響,小規(guī)模褶皺較發(fā)育。庫區(qū)地下水類型為基巖裂隙水和孔隙潛水,孔隙潛水賦存于第四系松散覆蓋層孔隙中,地下水受大氣降水的補給,向溝谷排泄。根據區(qū)域資料,地表水及地下水對混凝土及鋼結構無腐蝕性。
壩基未發(fā)現大的斷裂構造通過,工程地質條件較好,出露的地層為石炭系下統(tǒng)巖關階(C1y),灰褐色泥巖,下伏巖體為強風化~中等風化狀態(tài),較破碎??辈旖Y果表明,壩基巖體的透水率為5.97 Lu左右,屬弱透水性,因此壩基較穩(wěn)定,作為土壩的基礎能滿足設計要求。
壩體粘土干密度為17.64 kN/cm3~19.11 kN/cm3,壓實度平均值為86.0%,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且壩頂寬度僅有3.0 m,凹凸不平。土壩填土為黃褐色~灰褐色粘土,含中風化~全風化泥巖和中風化~強風化砂巖。泥巖碎塊呈灰白色、紅褐色和灰黑色,粒徑一般為2 cm,含量為35%~60%。含少量有機質,硬塑,稍濕。粉粒與粘粒含量平均值68.1%,大于0.075 mm的砂與礫含量平均值31.9%,為泥巖風化的砂礫。根據室內滲透試驗測得土體的滲透系數為0.96×10-5cm/s~5.4×10-4cm/s,屬弱透水~微透水之間,滲透系數差異較大,土層很不均勻,均一性較差?,F場注水試驗的滲透系數為2.58×10-5cm/s~7.78×10-5cm/s。綜合現場注水試驗和室內滲透試驗成果,土體的滲透系數為5.3×10-4cm/s,屬弱透水。
木葉寨水庫大壩在當時的施工條件下,采用分工日分區(qū)域的施工方法,各區(qū)域投入勞力數量不同,使得施工進度快慢不一,壩體不是均勻增高,而是交錯上升,壩身內部交接縫甚多,許多部位碾壓不實,壩體質量沒有達到設計要求。根據大壩填土滲透試驗成果表明其滲透系數為5.3×10-4cm/s,滲透系數最大值為5.4×10-4cm/s,屬弱透水,根據SL 274—2001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均質壩土料碾壓后的滲透系數不應大于1×10-4cm/s,因此壩體填土沒有達到防滲要求,存在安全隱患;根據SL 274—2001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3級中、低壩及3級以下的中低壩壓實度應為96%~98%,對木葉寨水庫大壩填土進行了擊實試驗,其最大干容重為1.78 g/cm3~1.80 g/cm3,平均值為1.79 g/cm3;天然干容重為1.50 g/cm3~1.58 g/cm3,其壓實度為83.8%~88.3%,并沒有達到規(guī)范要求的96%~98%壓實度要求。根據現場觀測檢查,大壩內坡有裂縫,存在多處蟻穴,且大壩下游護坡塊石局部松動,凹凸不平,壩外坡右側邊導濾壩腳以上5 m處有滲漏,亦存在安全隱患。
大壩的滲流安全問題,在大壩的整體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水庫在蓄水投入運行后所遭受的破壞主要有滲流,滑坡和開裂,其中滲流最為主要,其他兩件事故也與滲流有關[2-4],因此,對大壩進行滲流安全性分析與評價是十分必要的。
根據GB 50287—99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結合本水庫主、副壩的重要性,安全系數均取1.5。主壩土層滲流參數表見表1。采用ANSYS和MATLAB計算軟件,用有限元法求解滲流水頭并計算滲漏流量。滲流有限元分析基本方程為:
(1)
其中,[K]為透水系數矩陣;{H}為總水頭向量;[M]為單元儲水量矩陣;{Q}為邊界流量對節(jié)點水頭的貢獻;t為時間。
表1 主壩土層滲流參數表
具體計算方法為:首先依據經驗定一條滲流自由面和滲出點,滲流自由面滿足第二類邊界條件(通過該面的流量為0),求出水頭值H;比較滲流自由面的水頭值H和其位置高程z,是否滿足H=z,若不滿足,則用計算水頭值H去改變滲流自由面的z值,形成新的滲流自由面。反復上述計算步驟,直至滲流自由面上結點全部滿足|H-z|≤ε(ε為給定的精度,取0.01 m)。主壩計算工況選取見表2。各特征庫水位計算結果見圖2,關鍵部位的具體參數見表3。
表2 主壩滲流計算工況表
表3 主壩典型剖面滲流計算成果表
工況最大滲透比降位置最大滲透比降滲漏量/m3·(day·m)-1正常蓄水位184.23排水體底部0.450.46設計洪水位185.78排水體底部0.520.59校核洪水位186.16排水體底部0.600.75
滲流計算表明,各種工況條件下,壩體內粘土浸潤線及下游出逸點較低;當庫水位從正常蓄水位184.23 m上升到校核洪水位186.16 m時,壩體粘土的最大滲透比降均不超過壩體粘土的滲透允許坡降J允許=0.649 8,因此不會發(fā)生流土變形破壞。滲流量由0.46 m3/day/m增至0.75 m3/day/m,以壩頂長89 m計,大壩日滲漏量約為40.94 m3~66.75 m3,年滲流量約為0.149萬m3~0.244萬m3,滲流損失較小。由此可判斷大壩滲流性態(tài)是安全的。地質勘查資料顯示,壩體粘土滲透系數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滲透系數k<10-4cm/s[3],雖基礎為弱透水性,但壩底局部已存在滲漏點,若進一步發(fā)展,將會使壩體滲漏加劇,導致土顆粒流失,發(fā)生局部破壞,影響壩體安全。
大壩邊坡穩(wěn)定采用同濟大學曙光軟件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邊坡穩(wěn)定計算STAB6軟件,對大壩上游、下游壩坡采用剛體極限平衡法——瑞典圓弧法和簡化畢肖普法進行穩(wěn)定計算分析研究,針對各建筑物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各種可能的荷載組合下的穩(wěn)定性分析評價。其中正常組合:組合1:正常蓄水位184.23 m+壩體自重;組合2:設計洪水位185.78 m+壩體自重;組合3:最不利水位185.78 m+壩體自重。非正常組合:組合4:校核洪水位186.16 m+壩體自重;組合5:校核洪水位186.16 m驟降至堰頂高程184.3 m+壩體自重。選取主壩最大壩高剖面作為穩(wěn)定分析的典型剖面,見圖3。
通過計算,壩坡穩(wěn)定成果見表4。
表4 大壩壩坡抗滑穩(wěn)定計算成果表
采用剛體極限平衡法——瑞典圓弧法和簡化畢肖普法都能進行穩(wěn)定計算分析研究,計算所得的大壩上下游正常運行工況下的壩坡抗滑穩(wěn)定系數均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分析可知:工況的改變不影響壩坡的穩(wěn)定安全性,即壩坡處于安全穩(wěn)定狀態(tài)。
通過上述對比分析后,對木葉寨水庫的安全性評價結論如下:
1)大壩在各種工況下滲流性狀雖處于安全狀態(tài),但壩體粘土滲透系數并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滲透系數,使大壩存在著嚴重滲流隱患,因此,應及時對大壩進行防滲加固,杜絕滲漏隱患。
2)大壩上下游壩坡采用剛體極限平衡法——瑞典圓弧法和簡化畢肖普法進行穩(wěn)定計算所得安全系數均滿足規(guī)范,但由于畢肖普的簡化法考慮了土條間的相互作用力,因而肖普法進行穩(wěn)定計算所得安全系數更為精確。
3)水庫大壩上下游壩坡在正常運用工況下壩坡是穩(wěn)定的,但仍然存在著局部壩體質量缺陷,填筑質量的低劣是造成局部滑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對壩體進行全面填筑質量檢查時,對有缺陷的部位應及時進行填補及加固,確保工程安全。
4)由于蟻穴形成集中滲流通道,將嚴重影響大壩的安全,因此,需采取積極有效的防御措施。
5)建議對大壩增設安全監(jiān)測設施,監(jiān)測大壩的運行狀況,及時了解大壩的安全性狀,進行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