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光東 劉桂鳳
(浙江省金華市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處,浙江 金華 321000)
垃圾填埋場作用是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進行填埋處理,通過埋在地下促使其自然分解,避免造成垃圾污染,這就對填埋場地的土質要求很高,一方面需要提升地基的承載能力;另一方面則是要達到經濟安全的處理要求,需要采用多種地基處理方式加固地基,從而解決大型垃圾填埋場軟弱地基的處理難題,在少占耕地以及節(jié)約用地的前提下,對荒蕪以及地質復雜的土地進行開發(fā),對于場內腐化程度不一、分布不均的生活垃圾層等復雜地質問題制定合理的地基處理方案,以解決垃圾填埋場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地基加固問題。
城市化進程下垃圾填埋場處理需要減少用地,因為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建工用地十分緊張,為了保證日常生活垃圾的有效處理和填埋,各大城市不得不開發(fā)荒蕪以及地質復雜的土地。垃圾填埋場地地基處理要達到預期效果,既要對地基本身進行綜合性處理,避免二次污染,也要保證垃圾填埋場的地基處理工藝和技術方案能滿足實際需求,故而要依據研究成為規(guī)劃垃圾填埋場地基處理參考,面對地質復雜以及地下水位高的垃圾填埋地基制定合適的處理措施,按照實驗室對垃圾填埋場選址地質測試結果,分析雜填土地基的各種參數,針對腐化程度不一的生活垃圾層以及厚度不一的淤泥土層地質復雜問題,在地基處理方案必選以及多種地基處理方法組合中選取合適的加固方式,進而保證在軟弱地基上的工程建設能夠順利進行。
由于垃圾填埋場的不均勻性和低固結性,在土地施工中需要增加土地的固結性,再者之前需要用生石灰將土體中多余的水分除掉,在挖填土地后將大量的生石灰撒到地基土地上,吸收和蒸發(fā)水分后,再實施擠密樁地基處理,實現垃圾填埋場地土地地基加固,此技術一共有三種類型,可依據不同施工材料分為砂石樁地基處理技術、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地基處理技術、夯實水泥土復合地基處理技術,針對垃圾填埋場地的復雜土體和石頭混雜情況,選取砂石樁地基處理技術,主要是在砂、石樁地基期間,依托于不同的樁,在加固較弱土體施工中,采用砂石樁地基處理技術,用高壓水沖刷與沖擊、震動等方式,開設孔洞后,再把砂石與砂填入孔洞內,形成具有較高密度的樁體,加強垃圾填埋場地的地基強度。灰土擠密樁地基處理施工中,還可以采用施工設備進行重錘錘擊地面后,將不良地基土體放入鋼管后,擠密后形成孔,然后將灰土填充到樁孔之中,以夯實處理,確保周圍土地與石頭等構成符合地基。
垃圾填埋場地土地要具備較強的穩(wěn)定性,先用吊機使用重錘進行外力擊打土地,使得土地固結,利用重錘的沖擊力纏身沖擊波與動應力,實現土顆粒之間的相互壓實,克服阻力提高土體強度與降低土的壓縮性后,再依據垃圾填埋場模擬場地地面鋪設情況,縮減施工周期以保證施工的經濟效益和施工便捷性,對于土石混合填料的垃圾填埋地基處理中,選用強夯法處理最符合實際施工要求及標準。在地基處理中,施工的難點在于垃圾填埋場的地下10m 范圍內的土地結構較為松散,特別是地基承載力較低,且與周圍土地高度差異較大,其中堆土施工速率控制對施工場地的穩(wěn)定性也較大,整個填土高度最高在11m,最低為1m,不同施工范圍內的地基填土厚度與施工地質情況不同,工程性質較差且容易發(fā)生流變出現軟土,需要用生石灰進行土質處理。
防滲施工是阻隔堆體垃圾向土壤、地下水滲透有害物質的主要結構。例如某垃圾填埋項目防滲層采用HDPE 防滲膜(如圖1) 并在上下各附有保護層,防滲施工管理中,應當保障防滲膜及其保護層的質量符合設計要求。該項目施工現場管控重點檢查下層黏土的顆粒度,將其控制在5mm 以下并篩檢硬物,采用150mm 每層的雙層壓實方法。檢測容重大于1.65t/m3,夯實后進行平整作業(yè)并噴灑除草劑,以防止防滲膜受應力擠壓或植物生長發(fā)生破損。鋪設防滲膜時應當盡量增加幅寬以減少拼接點,防滲膜儲運與運輸需要纏繞應當纏繞在專門的金屬管上,進行裁剪拼接時必須在專用場地內實施。該項目防滲膜上保護層兼具排水功能,施工中應當控制排水網搭接標準,以塑料繩間隔400mm 以下栓接接縫,完工后應現場測量搭接重疊寬度,控制指標應當設定在350mm 及以上。
圖1 防滲層施工設計圖
總之,垃圾填埋場地基處理中應選用合適的措施,先利用實驗室的現場測試對比分析垃圾填埋場土地地質情況,然后依據土地系數和地基處理要求,選擇合適的地基處理方法,制定垃圾填埋場的地基處理方案,引入新技術和地基處理技術相關的標準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