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陳巧玲
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qū)人民法院
前言:誠實信用原則在法律中的應用有著較長的發(fā)展歷史,在我國西周時期的法律中,就涵蓋了相關的內(nèi)容。近年來,我國在民事訴訟法之中規(guī)定了相關的原則,要求在民事訴訟過程之中,需要遵守相關的規(guī)定,堅持誠實信用原則。將城市信用原則納入到法律之中,不僅能夠?qū)ι鐣L氣進行正確的引導,同時也有利于后期的司法實踐活動的開展。目前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于該話題,想要建立起誠實信用的法律環(huán)境,推動我國民事訴訟的發(fā)展進步。
法律是非常有限的,盡管法律中的條文在不斷的進行完善,但是在日常的民商事案件審理中,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實際案件,以及各種各樣的當事人。所以法律盡管在不斷的完善,但是依然很難對各項行為進行系統(tǒng)的概括。在進行司法實踐活動過程之中,當事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各種訴訟行為,呈現(xiàn)出千千萬萬種形態(tài),而有的行為由于與案件中所涉及到的各種實體法律以及訴訟程序進程方面的影響存在著差異,因此就不會受到法官以及對方的當事人的注意。但是目前我國的司法權威不足,為了避免法院裁決當事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而導致被社會質(zhì)疑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jù)而做出相應裁決的行為。
因此就使得司法職權無法順利的開展,同時也會給社會上帶來不良的效果。因此,在具體的司法實踐過程之中,法官將誠實信用原則進行試用是非常謹慎并且消極的。部分當事人在進行相關訴訟的過程之中,會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以及理由讓其訴訟行為具有較強的隱蔽性,懷著惡意對他人的進行損害訴訟。最為明顯的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訴訟行為,就是虛假訴訟以及惡意訴訟。雖然我國的相關法律目前并沒有將誠實信用原則的詳細內(nèi)容進行規(guī)定,但在使用中會進一步使得法官的裁量權擴大。社會上的反響以及法官的態(tài)度并不夠良好,因此將該項原則與具體的訴訟審判活動進行結(jié)合,具有較大的難度。
在進行訴訟活動中,相關的參與人員包括法院以及訴訟參與人、當事人在訴訟的過程之中,都具有相應的權利。由于各種社會情況較為復雜,每個人都有可能會由于各種各樣的目的,而出現(xiàn)將權力進行濫用的現(xiàn)象。所以在法律之中,可以將誠實信用原則適用于相關參與人員的所有主體。而其中的重點則主要是當事人。我國對該項法律進行規(guī)范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對訴訟當事人的惡意訴訟行為進行約束以及規(guī)范。目前在誠實信用法的適用主體方面還存在著爭議,有的專家學者認為該項原則也涉及到了會參與到訴訟活動中的各種證人,以及鑒定人等等。在開展民商事訴訟審判的過程之中,法官應當依據(jù)誠實信用的原則,合理的開展審判活動,結(jié)合案件的具體情況,靈活的使用該項原則進行案件審判。參與其中的檢察官以及委托代理人也應當堅持誠實信用的原則,在行使自身權利的過程之中,公正合理的發(fā)言舉證。
將誠實信用原則具體的納入到民事訴訟法的應用過程中,需要結(jié)合應用的主體以及所涉及到的個案進行具體的判斷。在審判的過程之中,法官需要結(jié)合當事人的各種訴訟行為,以及所涉及到的實體利益進行衡量判別,其中的關系大小,并且還需要考慮到當事人的主觀狀態(tài)進行綜合性的裁判判別訴訟行為無效,然后再采取相應的措施,對當事人進行罰款等處理。讓法官在個案之中行使相應的自由裁量權,能夠使得民事訴訟的程序具有較強的彈性化。但是法官在自由的行使裁量權的時候,需要擁有較強的權威以及司法權威進行支撐,才能夠讓法官在進行裁量的時候,做出合理的判斷。
目前我國還存在著司法權威不足的現(xiàn)象,在具體的司法實踐過程之中,法官對于相關的程序方面的管理力度較弱。法官應當在判別個案的過程之中,充分的發(fā)揮出主觀能動性,對相應的訴訟程序進行積極合理的管理。能夠有效的避免當事人做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所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減少各種不誠信的訴訟行為的產(chǎn)生。并且在樹上開展的過程之中,法官可以將當事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訴訟行為交由對方當事人進行判別與指正,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當事人的惡意訴訟變得更加的復雜,同時也有利于法官將自身的權威進行捍衛(wèi)。所以相關的民商事訴訟法應當將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加以明確,并且賦予各自的程序救濟權利。
結(jié)束語:總的來說,雖然我國傳統(tǒng)的法律制度有著較強的道德主義色彩,在誠實信用方面沒有進行明確的制度化規(guī)定。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進步,在民事訴訟法律不斷完善的過程之中,需要堅持誠實信用原則,將其納入到完善的法律條文之中,不僅能夠使得民事訴訟制度的完善,同時也有利于對各種權力進行規(guī)范,加強權力間的制約與平衡。我國的各項相關法律制度在不斷的完善,為了保障訴訟人員正確的行使自身的權利,避免惡意的以及虛假的訴訟等,營造良好的法律風氣,需要將相關的制度進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