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振威 張愷
火箭軍工程大學
工業(yè)革命出現后,現代管理理論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工業(yè)革命的取得的成功,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增強,商業(yè)產品也越發(fā)的豐富起來,不同企業(yè)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競爭內容、形勢等均出現了巨大的轉變,進而在無形之中讓現代管理理論發(fā)展壯大。
就管理活動而言,其屬于在人類文明中形成的,源遠流長。雖然管理實踐與思想形成已久,但管理理論的出現卻是近百年的事情。在短短的百年時間中,管理理論在實踐之中不斷的發(fā)展和進步。
1991年,由弗雷得里克·泰勒創(chuàng)作的《科學管理原理》正式出版,這屬于歷史上首次將管理由經驗上升到科學的高度[1]。亨利·法約爾所提出的概念較為全面的管理過程以及指導管理實踐原則,進而讓管理理論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人際關系—行為科學理論調動了管理學專家對“人的行為”的探究,并彌補了古典管理理論之中存在的缺陷,進而讓管理思想擁有了新的發(fā)展空間;就和行為科學同時發(fā)展的管理科學理論而言,主要立足于運籌學,通過系統(tǒng)觀點,增強了管理決策所具備的科學化。同時,管理科學理論推動了管理理論由定性逐漸向定量擴展,進而讓管理更具科學化;二戰(zhàn)結束后,管理理論呈現出了百家爭鳴的態(tài)勢,各類流派采取不同方式對管理理論予以了研究,形成了孔茨所稱的“管理理論叢林”時期;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人們逐漸增強了對管理理論發(fā)展趨勢的研究,管理學成熟之后,趨于一體化,在此階段中權變學派、過程派以及系統(tǒng)學派等備受推崇,演變成了綜合管理理論多樣化的有效工具,并嘗試立足于此構建管理理論統(tǒng)一框架。
理論在更新方面的速度,難以跟上實踐的步伐。就理論學而言,其屬于一門應用學科,理論主要服務于實踐,筆者認為如果對現代管理理論進行界定,那么應該是走出“叢林”之后統(tǒng)一化趨勢中形成的相關理論。而就“叢林”中的相關學派,孔茨和羅賓斯均表明它們不屬于獨立存在的理論,就好比西蒙說的那樣:“對管理理論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需要運用各類方式,諸如系統(tǒng)、行為分析以及數學等。這些并非學派,而是研究方式中的分工……因此叢林并不存在,也并非相互競爭或者對立的方法論者,而是相同事業(yè)的參與人員,管理理論也是立足于此種研究與方法分工進行發(fā)展的?!?/p>
工業(yè)革命的出現,使得人類傳統(tǒng)生產模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也向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2]。對此,企業(yè)身為工業(yè)社會之中的主要生產單元,需構建將任務作為核心的生產制度,推動工人在某段時間中工作需要的方式向著標準化的方向發(fā)展,并與績效、報酬等結合在一起?;谝陨戏矫娴奶骄颗c實踐,逐漸掙脫了傳統(tǒng)、依靠個性開展組織管理的模式,形成了科學組織管理。泰勒出版于1911年的《科學管理原理》,代表著現代管理理論正是形成。
法約爾在泰勒之后,推動了管理人員管理方式的改革,進而讓公司行政管理方式出現了根本性的改變;翟桑把管理理論由生成過程以及行政管理,擴展到了人性方面,進而讓管理行為科學得以順利的形成和發(fā)展;梅奧建立的人際關系學說則促進了管理理論激勵、動機等的研究,形成了“公平理論”、“層次需要論”等相關管理理論。
二戰(zhàn)結束之后,資本主義經濟在發(fā)展方面呈現出了多元化的態(tài)勢,生產也逐漸向著復雜化、自動化的方向進步?;诖?,管理學需要滿足更高的要求。同時,為了能夠對不斷變化的動態(tài)管理過程進行良好的掌握,出現了各類運用現代數學、網絡技術、信息論的管理學思想。并且,在理論方面立足于權變理論、過程方式以及系統(tǒng)方法等,建立了現代管理學理論框架,讓其在實踐中持續(xù)的進行完善與發(fā)展。
就管理理論而言,其經歷了從局面到統(tǒng)籌全局的過程,即科學管理十分重視管理之中的“作業(yè)層次”,行為科學則關注組織活動中涉及的“人際關系”[3]。現階段所存在的系統(tǒng)觀點主要是將眼光放在組織的投入與產出過程,包含組織的全部要素。雖然現代管理理論并未實現統(tǒng)一,但其作為指導實踐的科學,在管理過程與原則方面形成了“以不變應萬變”的統(tǒng)一,而在具體方式上,需要在系統(tǒng)以及權變觀點的指導下,才能夠更加靈活。因此,現代管理理論的對象與框架,均在不斷的追求統(tǒng)一。
在中西文化不斷交融的背景下,管理理論之中涉及到的系統(tǒng)觀點吸收了我國文化之中包含的圓滿和諧,認為要想建立廣大和諧的系統(tǒng),重點在于組織內部能夠相互融通。由科學管理關注物、行為科學關注人際關系,到如今的以人為本管理,可以總結出現代管理理論給予了保持系統(tǒng)和諧主要因素的重視,即人。今后,管理者會轉變傳統(tǒng)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對立的狀況,將自身作為組織之中的重要成員之一,對領導方式進行選擇的過程中也會由下屬存在的不同,而運用彈性管理的方式,就好比《精神管理》中所寫的那樣:管理者所具備的責任在于幫助下屬,對其提供服務,使之能夠得到更好的成長。并且,組織在劃分方面不在局限于技術專業(yè)化、成本降低以及效率提升等因素中,同時將“和”作為管理方面的主要目標,合作以及分工屬于實現“和”所需的方式。
綜上所述,現階段管理學需要對理論體系進行重整,并對自身理論基礎進行完善,立足于前人成果,建立科學、全面的體系,讓科學性得到全面的提高。并且,管理是需要實踐的,但管理學應該是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