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李洪利,劉燕暉,馮磊,齊德林
患者男性,49歲,主因“發(fā)現(xiàn)心臟內占位病變1 d”入我院,患者于1周前左髖關節(jié)痛疼伴活動受限入住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骨科,1 d前行心臟超聲檢查示左心室內異?;芈?,以“心臟內異常占位” 轉入我科。體征:血壓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竇性心率78 次/min,律齊,二尖瓣聽診區(qū)可聞及Ⅱ級收縮期雜音,右下肢萎縮,左側肢體長于右側約5 cm,左側髖關節(jié)可見屈曲、外旋、外展受限,左腹股溝中點壓痛明顯,無骨擦感,縱行叩擊痛陽性,足背動脈搏動良好。既往有小兒麻痹癥病史49年,現(xiàn)遺留右下肢行動不便;高血壓病史10年,未規(guī)律服藥,血壓控制欠佳。心臟超聲提示:左心室內可見長梭形異?;芈暎实然芈?,約6.8×1.8 cm,隨心動周期活動,附著點位于心尖(圖1A),提示血栓可能性大,粘液瘤不除外?二尖瓣輕度返流,左室舒張末內徑55 mm,左心室收縮功能減低,射血分數(shù)48%。心臟CT示左心室內占位病變,有蒂附著于心尖部,呈均勻密度,周圍與瓣膜無粘連,游離端位于左室流出道(圖1B)。頭顱MRI+DWI提示右側小腦半球、腦橋及雙側頂葉、右側額葉皮下見斑點狀異常信號T1WI上為低信號,T2WI上為高信號,F(xiàn)LAIR上低信號。心電圖及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未見異常?;灆z查:尿酸偏高619 μmol/L(參考值155~428 μmol/L),其它化驗指標均未見明顯異常。術前診斷:①左心室占位病變;②左側股骨頭壞死;③高血壓?、蠹?;④陳舊性腦梗塞;⑤痛風;⑥小兒麻痹后遺癥。
在全麻體外循環(huán)下行左心室內異常占位病變切除術,全身肝素化(3 mg/kg),經升主動脈、上腔靜脈及下腔靜脈插管建立體外循環(huán),阻斷升主動脈,根部灌注停跳液,心臟順利停跳,切開右房,經房間隔切口見左心室一條紅色梭形狀物,表面無包膜(圖1C),質地較脆,類似魚肉狀,根部附著于心尖部,術中完整切除瘤體,約8.0×2.0×2.0 cm大?。▓D1D),徹底沖洗左室,殘余根部予以電刀燒灼。手術過程順利,術中循環(huán)指標穩(wěn)定,順利停機,魚精蛋白1:1中和后拔除心臟插管。體外循環(huán)時間111 min,動脈阻斷時間65 min,術中出血500 ml?;颊甙卜礗CU病房,術后呼吸機輔助呼吸6 h,ICU觀察1 d后轉回普通病房。術后胸腔引流液450 ml。病理提示左室心內膜纖維化伴血栓形成,術后1周患者順利出院,3個月后復查,心臟超聲未見明顯異常。
臨床上,心臟腔內血栓以左房血栓最為常見,可能與心房顫動和血速度緩慢有關。而心室內血栓相對少見,一般見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擴張性心肌病、多發(fā)性大動脈炎等心血管疾病基礎上,亦有報道見于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及非細菌性血栓性心內膜炎。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室壁運動的減弱或異常是左室血栓形成的主要促成因素,左室血栓的形成進一步加劇左室收縮功能的減退,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如左室血栓脫落,進入循環(huán)系統(tǒng),可導致嚴重不良后果,如急性腦梗塞、急性心肌梗死等[1-4]。
本例患者既無心房顫動、心肌梗死,也無心臟瓣膜病、心肌病史,血凝系統(tǒng)亦未見異常。心臟超聲檢查示:左心室內可見長梭形異?;芈?,隨心動周期活動,附著點位于心尖,提示血栓可能性大,也不排除粘液瘤?心臟CT提示左心室內占位病變,有蒂附著于心尖部,周圍與瓣膜無粘連,游離端位于左室流出道。術前從影像學很難判斷左室占位病變的性質,但超聲提示為等回聲,CT提示為均勻密度,考慮為良性病變可能性大。術后病理證實為左室心內膜纖維化伴血栓形成。臨床上,左室漂浮血栓甚是罕見。本例患者心臟超聲檢查提示二尖瓣輕度返流和左心室收縮功能減低,血流狀態(tài)的改變(緩慢、停滯、漩渦)可能是其左室漂浮血栓形成的主要促成因素之一。存在于左室的微小血栓逐漸積累在左心室心尖部及側壁血流緩慢區(qū),加之血流不斷沖刷逐漸左室巨大漂浮血栓。此外,還有存在其他可能促進血栓形成的原因,如機械、感染、化學、免疫、代謝等因素造成的心內膜受損,血細胞功能異常,血漿成分質和量的改變等。本例患者并無外傷史及明顯感染史,血尿酸619 μmol/L,稍高于參考值上限。高尿酸血癥又稱痛風,是一組嘌呤代謝紊亂的疾病,與心血管疾病關系密切,是血栓形成危險因素之一。高尿酸血癥可通過化學、代謝和免疫等環(huán)節(jié),參與和促使左心室血栓的形成[5]。根據(jù)頭顱MRI+DWI檢查提示患者有陳舊性腦梗塞,進一步支持血栓證據(jù)。
圖2 患者術前檢查及術中所見
由于左心室漂浮血栓國內外罕見報道,治療上無太多經驗可循。早期有學者建議采用抗凝或者溶栓藥物治療左室血栓[6]。謝小兵等[7]曾報道應用華法林成功溶解4例左室血栓,但藥物治療需警惕出現(xiàn)血栓脫落風險。左室漂浮血栓一旦脫落,隨血流進入循環(huán)系統(tǒng),就有導致機體栓塞的可能,進而致殘或致死。因此,外科手術及時摘除血栓顯得尤為重要。2014年丁慶偉等[8]開胸手術成功治療左心室漂浮性血栓1例,術中所見2塊血栓,分別為2.5×2.0×2.0 cm和1.5×1.6×1.8 cm。2015年Jagadeesh等[9]曾報道1例冠狀動脈搭橋患者,術中經食道超聲發(fā)現(xiàn)左室漂浮血栓,在體外循環(huán)輔助下經左房切口取出左室血栓,約1.5×1.0 cm大小。本例患者經右房及房間隔切口可見左心室一條紅色梭形狀物,質地較脆,根部附著于心尖部,游離端位于左室流出道,完整摘除血栓,約8.0×2.0×2.0 cm大小。目前國內外報道中尚未見如此大的左心室漂浮血栓。對于此類病例,總結手術經驗如下:①對于左心室漂浮血栓患者在主動脈阻斷前,不要粗暴地搬動心臟,不宜放置左心引流管,以免血栓脫落導致不良后果;②血栓質地較脆,盡量使用頓性剝離,并反復沖洗心腔,勿殘留血栓顆粒;③血栓根部附著處可用電刀灼燒,去除局部異常心內膜,勿損傷心室壁和腱索等心腔內結構。
總之,左室漂浮血栓較罕見,應引起臨床醫(yī)生的重視,對于不明原因的栓塞應考慮本病。一旦發(fā)現(xiàn),應積極外科治療,以降低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