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奎,張文貞,姬小英
(永靖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永靖 731600)
規(guī)定了有機馬鈴薯的產地環(huán)境、生產技術、病蟲害防治、收獲和貯藏。
有機馬鈴薯生產基地應與城區(qū)、工礦區(qū)、交通主干線、工業(yè)污染源、生活垃圾場等保持有效的衛(wèi)生防護距離,避免受到污染。有機生產區(qū)有可能受到鄰近常規(guī)生產污染的, 應在有機生產區(qū)和常規(guī)生產區(qū)之間設置緩沖帶或物理障礙物,以保證有機生產區(qū)不受污染。
3.1.1 品種選擇
選擇適應當地生態(tài)條件、符合生產加工及市場需要的專用、優(yōu)質、抗逆性強的脫毒種薯。禁用轉基因品種。
3.1.2 精選種薯
應選擇符合品種特征,重量為100~150g的薯塊做種。 剔除畸形、龜裂、尖頭、芽眼壞死、病斑、臍部腐爛的薯塊。
3.1.3 種薯處理
切塊:在催芽前1~2天時進行,以使傷口充分愈合。 切塊時,采用縱斜切法,把種薯切成數塊,并帶有 1~2個芽眼,切后用涼水沖洗后晾 4~8h ,注意不要在陽光下曬。 薯塊不宜過小,也不宜過大,一般在20~25g為宜,切塊時應充分利用頂端優(yōu)勢,使薯塊盡量帶頂芽。切塊時遇到病薯要將切刀用3% 碳酸水或酒精浸泡 5~10min,并剔除病塊。
催芽:播種前15~20天進行,催芽的溫度為15~18℃,空氣相對濕度為 60%~70%,在保持通透暗室中持續(xù) 7~10天即可萌芽。芽萌發(fā)后,維持12~15℃和70%~80%的相對濕度,同時給予充足光照,經 15~20天后,形成長0.5~1.5cm的綠色粗壯芽。
3.2.1 輪作
實行2~3年輪作,前茬作物為有機認證的玉米、雜糧,其次是大豆茬。
3.2.2 整地施肥
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耕層深厚、土壤結構適 宜、理化性狀良好、富含有機質的砂壤或壤土,深耕20~30cm,每畝結合耕地施充分發(fā)酵的符合有機產品標準的農家肥4000kg。
3.3.1 播期
在每年3月5日~3月20日,當土壤10cm地溫穩(wěn)定在7~8℃時為馬鈴薯的適宜播期。
3.3.2 播種方法
應開溝、澆水、播種、合壟、鎮(zhèn)壓、覆膜連續(xù)作業(yè),即播種時機械開溝,開溝后澆水,水量以不出溝為宜,待水完全滲入土壤后人工將種薯塊按入土中,隨即合壟,覆土8~10cm,隨即鎮(zhèn)壓、覆膜。 薄膜要細心覆蓋, 四周用土壓實,出苗前要保證密封不漏氣。
3.3.3 播種密度
起壟雙行栽培,大行距 80~90cm,小行距25cm,株距20~25cm。起壟單行栽培,行距70cm。株距20~25cm。每畝定植 5000~6000株。
3.4.1 破膜放苗
出苗后平鋪畦面的地膜應及時破膜放苗,并用泥土封好苗孔。
3.4.2 查苗補種
苗出齊時,查田補苗,拔除病株,補種同品種的小種薯。
3.4.3 摘蕾
初花期將花蕾摘去,減少養(yǎng)分消耗,提高產量和品質。
3.4.4 中耕除草
在馬鈴薯全生育期趟3遍,第一遍在出苗后苗高2cm時深趟,即“趟蒙頭土”;第二遍在苗高10cm時,加厚培土,趟碰頭土;最后一遍在現蕾封壟前深趟。結合整地人工除草。
3.4.5 肥水管理
幼苗期:出苗后至7~8片真葉前,以蹲苗為主,少灌水或者不灌水。干旱的可在出苗后澆水,幼苗長勢弱的地塊結合澆水每畝沖施沼液1000kg,以促發(fā)棵,長壯秧。幼苗后期匍匐莖開始形成后,應適當灌水,結合澆水每畝沖施沼液1000kg。
3.4.6 結薯期
結薯期應保持土壤濕潤,每10澆一次水,結合澆水每畝沖施沼液1000kg。
3.5.1 防治原則
綜合運用農業(yè)、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創(chuàng)造不利于病蟲草害孽生和有利于各類天敵繁衍的環(huán)境條件。優(yōu)先采用農業(yè)措施,通過選用抗病抗蟲品種,加強栽培管理, 合理輪作等措施起到防治病蟲草害的作用。
3.5.2 病害防治
晚疫?。簭拈_花期開始限量噴灑符合 GB/T 19630.1 附錄B規(guī)定的波爾多液。晚疫病流行時,及時徹底挖除田間植株,并運出田間,使地面暴曬 3~5天,殺死落土細菌。
早疫?。河?%糖醋液或10%沼液噴灑葉面,每 6~8天噴一次。
青枯?。杭皶r挖除病株及病薯,病穴處撒入生石灰粉。
環(huán)腐病:及時挖除病株及病薯,病穴處撒入生石灰粉。
藥劑防治:防治地下害蟲危害,每畝用3kg符合 GB/T 19630.規(guī)定的白僵菌撒入播種溝內。
物理防治:利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小地老虎、金龜子、棉鈴蟲、銀紋夜蛾等害蟲,每2~3hm2安裝一臺頻振式殺蟲燈。危害馬鈴薯莖葉的蚜蟲、白粉虱用黃板或藍板誘殺,用30cm×20cm的黃板或藍板, 每畝懸掛 30~40塊,懸掛高度與植株頂部持平或高出 5~10cm。
3.7.1 收獲時間
6月中旬~7 月上旬,當馬鈴薯植株大部分莖葉枯黃, 塊莖很容易與匍匐莖分離,周皮變硬而厚,塊莖干物質含量達到最高限度時即可收獲。
3.7.2 收獲方法
晴天收獲,機械收獲或人工挖掘收獲。塊莖翻出后要及時撿拾,如土壤粘濕可待稍干后進行。 第一次撿拾后應進行第二次復翻復撿收凈。收完后按等級分類,分別裝入無菌、潔凈的袋中進行銷售和貯藏。
將分級后的馬鈴薯置于冷庫貯藏,冷藏儲存溫度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