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學文
摘要:黨校教師作為我黨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師隊伍,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是我們黨一支堅不可摧的理論力量。在黨校工作中,需按照高標準辦學的要求,將質量立校視作黨校工作的關鍵抓手。另一方面,在黨校所有資源中,優(yōu)秀教師以及優(yōu)秀人才則是最為急需的資源之一。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強化新形勢下黨校工作,黨校持續(xù)發(fā)展和基層黨校教師隊伍建設以及教師素養(yǎng)能力開發(fā)息息相關。
關鍵詞:基層黨校;人才隊伍;人才建設
中圖分類號:D261.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0)03-0076-02
現如今,基層黨校是基層干部培訓輪訓的關鍵渠道,而作為黨性鍛煉的熔爐,在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念I導干部以及理論干部等環(huán)節(jié)均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基層黨校會由于各環(huán)節(jié)的條件局限性,在教師隊伍建設上還需進一步的強化。一流的教師隊伍是構建一流的干部教育培訓陣地的基石?;鶎狱h校需要通過科學發(fā)展觀及教師隊伍建設統(tǒng)領起來,提高教師能力素質建設,強化教學和科研水平,將工作機制進行創(chuàng)新,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給予黨校干部教育培訓一個強大的智力支撐與人才保證。
1強化黨校人才隊伍建設的意義
黨校的作用可謂是舉足輕重,涉及了專門的教學內容、對象,一支專業(yè)的教師隊伍也必不可少。同時,人才隊伍建設也一直是黨校事業(yè)發(fā)展的核心。
1.1 黨校發(fā)展和人才隊伍建設有著新的挑戰(zhàn)
按照對我國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來說,大部分學員的實踐經驗和實際要求無法契合,但又不可否認的是其學歷和知識水平的差異在進一步的縮小。現如今,黨校越來越發(fā)展為培訓機構“多元化”、培訓要求“新穎化”、培訓對象“自主化”、培訓資源配置以及管理模式“市場化”的新局面。鑒于此,需完善出一支高素質的基層教師隊伍,完善出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黨校干部基層培訓新路徑[1]。
1.2 黨校需承擔“大規(guī)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任務
基于這一歷史重任,需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新布局,將教學新內容有效拓展。最大程度上達到有機結合素質教育培訓以及素質教育培訓的目的,將各級領導干部的綜合素質和實際執(zhí)政水平極大的提高,確保黨的先進性,為黨的建設打下組織基礎,給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一定的干部資源。
1.3 被視為是新時代黨的干部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
眾所周知,姓“黨”是黨校的基本,實事求是是其辦校的校訓。黨校其實就是在以黨為旗幟,謹遵黨的意志,將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綱領、基本路線、基本經驗向群眾矢志不移的宣傳好、落實好,實現黨校在黨的領導之下,憑借著改革創(chuàng)新作為這一強勁手段,全面細致的研究當前的新形勢、新情況,充分的處理新問題,將新經驗逐漸總結出來,確保黨校的相關工作全面的展現出時代性、創(chuàng)造性。黨校要立足于傳播思想的凈土以及傳播武裝理論的圣地這一角色,將自身作為培養(yǎng)干部的熔爐。可見,在新時代下,黨校培養(yǎng)的人才意義重大,也需要注意通過什么樣的人去培養(yǎng)。
1.4 強化黨校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和科研能力的基石
教學作為黨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黨校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課題就是教學質量的強化和培訓效果的提高,這也被作為黨校建設的主渠道、主陣地。眾所周知,教學科研工作和教師隊伍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對教學質量和科研能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決定了高質量的教學水平以及科研成果的價值性。將黨委政府工作作為中心,強化對現實問題、行政理論的研究,致力于教學能力的強化,實現黨委決策的公正性。
2基層黨校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
2.1 隊伍結構不合理
基于整體可以發(fā)現基層黨校人才隊伍還依舊無法正在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年齡偏大,數量少,知識面窄,科研水平不高應該是一大突出特點。教師專業(yè)分布和教學的具體需求不相適應等現象普遍存在,同時因為所學專業(yè)可能和所授課程不符合、基層黨校對教師的培養(yǎng)力度低,最終引發(fā)了名師難出的現象。
2.2 執(zhí)教意識需提高
首先就是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一部分教師單純的將教學任務當作標準,難以通過已成熟的新的教學手段,更別說主動探索、創(chuàng)新了,還往往局限于老套路、老傳統(tǒng),造成課堂吸引力差強人意,制約實際的培訓效果;其次就是大局意識不強。一部分教師對“黨校姓黨”的內涵未認識到位,在教學科研中,難以認識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掌握;然后就是危機意識不強??h區(qū)黨校工作逐漸在形成“五個方面的轉變”[2]。處于一個社會培訓機構和高校教育的雙重挑戰(zhàn)之下。一部分教師缺乏危機感,未強化自身的理論與業(yè)務水平,無法快速適應發(fā)生較大變化的黨校教育工作。
2.3 實踐經驗不足
現如今,基層黨校大部分年輕教師的理論水平往往較高,但對基層工作的了解程度差強人意,更無從談及基層工作,說到課來理論和實踐脫節(jié),無法帶來基層干部的共鳴。另一方面,這是因為地市級黨校短期培訓班較多,長期培訓班少之又少,大多數教師上講臺的機會屈指可數,在教學中無法全面的應用體驗式的教學方法。
2.4 管理制度尚不全
由于各種因素的存在,一些基層黨校的校內競爭機制還未健全,離科學合理的教師考核評價機制還很遠。往往出現教師上課質量高低一個樣,講課效果滿不滿意一個樣。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教學的積極性,引發(fā)備課準備不積極,不愿搞科研、不愿上講臺等情況的出現。
2.5 培訓經費投入量低
投入經費大小和黨校人才隊伍的建設力度有著直接的關系?,F如今,對黨校的發(fā)展而言,中央和地方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然而根本性投入保障機制以及實施細則根本未真正落實,基層的黨校教學科研工作條件水平往往差強人意,讓教師的培訓工作無法成功實施。總而言之,教師培訓經費若是欠缺,教師綜合素質就難以得到強化,黨校創(chuàng)新性工作就難以成功進行,最終造成干部教育培訓的效果不達標。
3基層黨校教師隊伍能力開發(fā)的模式思考
3.1 確立教師角色的“三性分析”
首先就是身份的雙重性。教育是黨校的一般共性,包括了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研工作等方面的共性要求,再者就是黨校作為干部培訓的主陣地,也被作為黨委直接領導下的關鍵工作部門[3]。其次就是教學對象的特定性。由于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需要具備相關的工作經驗、學歷背景,在教學中黨校教師在增強“黨性”的同時,要重點關注對學員素質和處理實際問題水平的鍛煉。接著就是黨校教師素質的綜合性。在前兩個特性的基礎上,黨校教師需一個高水平的綜合素質的同時,還需要具備堅定的政治素質、深厚的理論功底、高尚的品德。
3.2 教師隊伍能力培養(yǎng)的路徑
針對基層黨校教師隊伍的培養(yǎng),提出了一類新的思路,也就是“12345”模式?!耙粋€目標”就是樹立“執(zhí)政者之師”的使命,保持終身學習的目標;“兩個立足”就是從教學為中心出發(fā),采取科研的手段,進一步強化業(yè)務素質;“三種意識”,包括了黨性、責任意識、奉獻這三類意識,有一個明晰的價值觀;“四個能力”,涉及了教學、科研力、培訓、業(yè)務這三類能力;“五種方式”,包括了講授、案例、體驗、研究、互動,有針對性選取科學的教學方式。
3.3 優(yōu)化黨校教師能力開發(fā)途徑
針對黨校組織開發(fā)需遵循人才興校的方針,打造多渠道人才培養(yǎng)機制。強調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培訓,鼓勵學歷進修。展開基層實踐、掛職鍛煉,積極參與上級黨校或者職能單位的協(xié)作開發(fā)的課題研究[4]。形成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的新局面。有機結合“外聘+內學”教師隊伍培養(yǎng)機制。通過聘請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客座教授,確保名家的思想、品德激勵年輕教師教學能力。
針對個人發(fā)展層面,強調多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將學習視為習慣,牢記師德,把顯著黨校教師作為終身職業(yè),從對黨和人民負責的角度出發(fā),熱愛干部教育事業(yè)。基層教師們需要在工作中奠定堅實的基礎、苦練基本功。勇于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同時扎實學風,在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的情況下,加強黨性修養(yǎng),站在為黨和人民服務的角度思考問題、提出觀點,將黨性、講政治、講正氣、講規(guī)矩擺于首位。
4結語
綜上所述,黨校教師若是想要無愧于“共產黨員”和“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光榮稱號需要掌握黨的最新理論,通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通過科學的方法將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的新經驗總結,實現學風端正、忠誠于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加輝.國稅部門基層青年人才隊伍建設的探索與思考—以防城港市國稅局為例[J].經濟研究參考,2017(8):22-27.
[2]周建華.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東北實踐—東北部分地區(qū)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人才,2018(12):49-52.
[3]周蓓蓓,吳云良,聶亞鋒,等.農業(yè)科研單位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以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為例[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6(21):386-388.
[4]柯有民,陳亢.社區(qū)工作者隊伍職業(yè)化的探索與實踐—關于福州市鼓樓區(qū)打造社區(qū)人才“培養(yǎng)鏈”的調研報告[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7(2):76-80.
(編輯:陳靜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