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琴 張慶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450000
受分娩自身特點(為強烈應激源)、心理、家庭壓力、社會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影響,產前抑郁日益增多。有報道稱,孕婦產前抑郁癥狀發(fā)生率為10%~30%[1-2]。抑郁不僅會增加疼痛,而且會讓孕婦對疼痛更敏感,易讓孕婦分娩時害怕、躁動,可能引發(fā)胎兒宮內窘迫等不良結局,對產婦產后情緒造成影響,產后抑郁風險增大[3]。認知行為干預主要是通過糾正患者錯誤認知,促其正確行為,并消除其不良情緒,幫助疾病恢復,為心理治療的有效手段,但目前關于其在妊娠期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報道較少。本研究選取2017 年1 月至2018 年6月住院分娩的妊娠期抑郁癥患者,使用認知行為干預配合放松療法進行干預,觀察其對妊娠期抑郁癥患者圍產結局、精神狀態(tài)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 月至2018 年6 月我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期抑郁癥患者96 例。按住院編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奇數(shù)為觀察組,偶數(shù)為對照組,各48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初產婦;②自然分娩者;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妊娠期并發(fā)癥或合并癥者;②年齡大于35 歲。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1.3 方法
1.3.1 對照組。行放松療法。①產前放松。告知孕婦放松訓練相關方法,餐后2h 內開展,穿舒適衣服,訓練時脫鞋在墊子上活動。先進行呼吸訓練,雙膝微屈,雙腿自然張開,雙拇指打開,其他手指并攏,雙手放于下腹,形成三角狀,大拇指于肚臍正下。指導患者深吸氣,此時下腹鼓氣,呼氣時則恢復原狀。每組30s。放松肌肉。保持部分肌肉緊張5s,慢慢放松(保持約5s),讓身體放松,各部位重復3 到5 次。產前放松由2 名醫(yī)師進行,1 名講解,1 名示范,訓練時選擇合適的音樂。②產時放松。第1 產程,加強患者心理疏導,讓其放松,選擇側臥位,加快產程。同時子宮收縮時行深呼吸訓練,以子宮收縮節(jié)奏為參考,若較強烈,選擇淺、快式呼吸,下腹雙手劃圈,從內往外按摩腹部,宮口全開后變?yōu)殚g斷吹氣呼吸法。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認知行為干預。①認知干預。主要包括心理支持、認知重建兩部分,其中心理支持關乎患者自我效能。一方面加強家屬教育,強調產前陪伴、產后避免過分關注胎兒而忽略產婦,讓產婦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另一方面多和產婦溝通,鼓勵其表達內心想法,根據(jù)實際情況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認真回答產婦問題,獲取信任,幫助產婦樹立自然分娩信心。通過溝通了解產婦對分娩相關的認知,糾正錯誤或片面認知。告知產婦減輕自然分娩疼痛的手段,講解無痛鎮(zhèn)痛的特點、注意事項等,讓產婦有所認識,提高其自覺配合行為干預。②行為干預。通過影像資料、示范等方式幫助產婦掌握拉瑪澤呼吸法,提高呼吸注意力,轉移疼痛。同時產前自由體位干預,如自由行走或分娩球干預,以舒適體位為宜。對胎心持續(xù)監(jiān)測,胎心正常、產婦可承受且愿意活動情況下繼續(xù)自由行走,到宮口開全后上產床。
1.4 觀察與評價指標 (1)分娩疼痛程度。依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疼痛分級標準評價[3]。0 級:分娩術無異常反應,配合度高;1 級:輕微疼痛,略微掙扎,但可配合醫(yī)師;2 級:煩躁反應,較疼痛、掙扎,配合不到位;3 級:煩躁不安,過度掙扎,疼痛難耐,難以有效配合醫(yī)師。(2)圍產結局。主要包括產后出血發(fā)生比率及新生兒窒息發(fā)生比率。(3)觀察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精神狀態(tài)評分[4]。使用焦慮(SAS)自評量表和抑郁(SDS)自評量表對兩組的精神狀態(tài)進行評估[5]。SAS 評分標準:無焦慮,評分<50 分;輕度焦慮,評分50~59 分;中度焦慮,評分60~69 分;重度焦慮,評分>70 分。SDS 評分標準:無抑郁,<53 分;輕度抑郁,評分53~62 分;中度抑郁,評分63~72 分;重度抑郁,評分>73 分。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 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等級資料行mann-whitneyU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分娩疼痛程度比較 觀察組分娩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圍產結局比較 觀察組產后出血率、新生兒窒息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程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對比 干預后觀察組SDS評分以及S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2 兩組患者分娩疼痛程度比較[例(%)]
表3 兩組患者圍產結局比較[例(%)]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SAS 評分對比(分,±s)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SAS 評分對比(分,±s)
組別 n SDS 評分 SAS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8 64.9±4.6 24.9±3.3 66.3±4.3 25.8±2.2對照組 48 65.8±4.8 41.6±2.8 66.8±4.7 40.8±2.9 t 0.462 19.351 1.254 18.542 P>0.05 <0.05 >0.05 <0.05
妊娠期孕婦機體雌激素、皮質激素顯著上升,而產后明顯下降,心理上從愉悅轉成脆弱,敏感進一步提高,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情緒。若家人不理解或其他原因可能讓孕婦崩潰。有研究表明,個體化心理干預能有效緩解孕產婦圍產期焦慮、抑郁情緒,提高陰道分娩率[5]。目前臨床上心理干預方法較多,如音樂療法、放松療法、心理劇、冥想等[6]。其中放松療法本院臨床應用較多,包括產前呼吸、肌肉訓練和產時放松,產前通過身體鍛煉以適當控制孕婦情緒,減輕其焦慮、抑郁情緒,有利于其分娩。由于孕婦對分娩相關知識了解有限,害怕疼痛,擔心胎兒安全,此時進行放松訓練可緩解不良情緒,減小宮縮刺激,促宮口擴張,順利分娩。
本研究顯示,經(jīng)放松療法干預后妊娠期孕婦焦慮、抑郁情緒明顯改善,與盛夏等[7]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表明放松療法對緩解妊娠期孕婦負性情緒具有一定作用。但單純放松療法難以得到預期效果,為此提出聯(lián)合音樂干預的方法。認知過程被認為是行為與情感中介,個體錯誤認知易導致不良情緒發(fā)生。通過認知干預讓孕婦正確認識分娩,提高其配合度,可減輕其心理應激,進而緩解其焦慮、抑郁癥狀。本研究與周立平等[8]研究結果一致。從認知方面來說,對妊娠期抑郁患者實施相關認知行為干預,通過不同方式給予妊娠期抑郁癥患者實施心理干預;通過個體的心理咨詢來幫助妊娠期抑郁癥患者正確的認識并分析自身,正確認識抑郁情緒,并且合理掌握治療技能[9]。從行為方面來說,行為干預指導妊娠期抑郁癥患者有效的管理壓力、解決問題、提高交往技能及人際溝通技能等,學會有效的面對在特殊時期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及心理壓力,并形成一種適合自身的調適情緒的方式。同時鼓勵妊娠期抑郁癥患者更多地參與相關活動,持續(xù)的評估心情對自己的影響,從而識別促使出現(xiàn)成就感及快樂感的活動,提高其依從性的同時,緩解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從而提高妊娠期抑郁癥患者的疼痛閾值,降低其分娩時的疼痛程度[10]。
綜上所述,認知行為干預配合放松療法能有效緩解妊娠期抑郁癥患者產前焦慮、抑郁癥狀,減輕分娩疼痛,縮短產程。后續(xù)可進一步研究認知行為干預配合放松療法在不同年齡、異位妊娠或其他情況孕婦中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