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秀 楊博文
【摘要】《春思曲》這首抒情性藝術歌曲是由我國近代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黃自先生所創(chuàng)作的,在黃自先生一生所創(chuàng)作的題材中,最具有其獨特風格特色的是藝術歌曲這一部分,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品味和民族風格?!洞核记肥且皇最H具有古風氣質的藝術歌曲,從女主人公的視角來描寫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本文以《春思曲》為分析對象,從歌曲的藝術風格、特征、演唱處理等方面來進行分析。
【關鍵詞】抒情性藝術歌曲;黃自先生;藝術風格;民族風格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1-0108-02
【本文著錄格式】張立秀,楊博文.藝術歌曲《春思曲》的藝術特點分析[J].北方音樂,2020,06(11):108-109.
一、創(chuàng)作背景
(一)作者簡介
黃自,字今吾,1904年3月23日出生于江蘇省川沙縣(今屬上海市),黃自先生受其家庭的影響,從小就在音樂、文學等方面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隨后在歐洲的專業(yè)音樂學習,造就了黃自先生西方與東方文化相交融的音樂素養(yǎng)。他是一位有文化素養(yǎng)的音樂家,同時也是一位精通著西方音樂作曲技術的中國教育學家。
在黃自先生的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中,其曲調新穎富有清新的之感、其曲式結構規(guī)整嚴謹、造就的音樂形象也立體生動。黃自先生在西方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的作曲框架基礎上,又充分融合了東方音樂的歷史韻味風格。在他所創(chuàng)作的藝術歌曲中,最具有分析價值的可以說就是抒情性藝術歌曲這一部分了,通過描寫事物的細節(jié)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時代背景
1.社會與政治制度
19 世紀末期,隨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清政府面臨著內(nèi)政與外交的雙重困境,以學堂樂歌為主的音樂教育體系獲得了清政府的支持。20世紀初期,一些接受了西方音樂系統(tǒng)教育的學院派學者留學歸來,在我國進行了對歐洲先進作曲理論的宣傳,自此,大眾開始開始慢慢地接觸到這些專業(yè)音樂。
2.文化背景
當時的音樂界中有以蕭友梅、青主、黃自、趙元任為代表的“留洋派”的學者,在經(jīng)歷了學堂樂歌這個模仿階段之后,將歐洲的作曲技巧與我國的特色民族風格結合,歌詞是以優(yōu)秀的現(xiàn)代及古代詩詞為主來進行創(chuàng)作的,伴奏方面是以鋼琴等來進行的,以此創(chuàng)作了很多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藝術歌曲。西方音樂文化與中國音樂文化的融合開始激發(fā)出新的音樂藝術形式和音樂風格,黃自的藝術歌曲就是在這種歷史環(huán)境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
二、《春思曲》的藝術特征
(一)《春思曲》的作品簡介
黃自先生將《春思曲》(1932.5)、《思鄉(xiāng)》(1932.4)、《玫瑰三愿》(1932.6)這三首聲樂作品合成為他的第一部獨唱歌曲套曲集,命名為《春思曲》。這三首藝術歌曲都屬于篇幅較小的聲樂作品,黃自先生在歌詞的基礎上對音樂創(chuàng)作部分進行了大膽的設計和思考,比較看重聲樂在演唱中的發(fā)揮,并關注鋼琴與聲樂的巧妙配合,來展現(xiàn)其歌曲的情感表達,這也是黃自先生較為獨特的藝術風格特色。
《春思曲》屬于抒情性藝術歌曲的范疇,在這一類型的藝術歌曲中,更為看重的是個人內(nèi)在豐富情感的表現(xiàn),在這豐富的情感表達中又有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二)《春思曲》創(chuàng)作題材的分析
黃自先生在創(chuàng)作藝術歌曲中還有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特點,就是其詞與曲能夠巧妙得融合在一起,來完美地表達作品中的情感表現(xiàn)。這首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約為20世紀20-30年代,注重描寫我國的“五四”運動以后知識分子們的情感和內(nèi)心活動?!洞核记返母柙~是由我國著名的現(xiàn)代詞作家韋翰章先生所提筆的。韋瀚章先生的詩詞清新典雅,韻味十足,這也是黃自先生與韋翰章先生的第一次合作,而后,黃自先生的相當一部分作品都是在與韋翰章先生的合作下完成的。
《春思曲》這首作品的歌詞是以借物的形式來進行描寫。在寒冷的雨夜,一位佳人因思念遠方的愛人而無心睡眠,看著鏡子中自己的臉消瘦得都沒了酒窩,昔日的佳人現(xiàn)在卻無心打扮,披頭散發(fā)惹人心疼,她孤獨地靠在小樓窗邊,看著窗外的柳枝都心里苦悶,有幾只鳥飛到她窗前嬉戲,她不禁想到了自己與遠方丈夫的境遇,距離上次分離已經(jīng)很久了,她很思念她遠行的愛人,想馬上化為杜鵑飛到自己愛人的身邊,告訴他快點回來。
這首歌曲的歌詞運用了半文言文式格式,這種運用方式非常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特色,和黃自先生的創(chuàng)作理念相吻合,比如說像“綠云”“花甸”等。韋翰章先生所作的歌詞含義表達的非常含蓄、耐人尋味,用這些小的細節(jié)來襯托情感得表達,非常有情調,具有很強烈的代入感。比如說在《春思曲》這首作品中,作者就非常細致地描寫刻畫了女子在生活中的各個細節(jié)景物,從這些細節(jié)出發(fā)來反映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沖突。
(三)《春思曲》音樂特征的分析
《春思曲》的音樂結構很獨特,黃自先生在作曲手法上借鑒了中國傳統(tǒng)詩詞的構造,旋律和聲色彩都具有非常豐富的復古氣息,他巧妙地將其詩詞的獨特結構與節(jié)奏、旋律等融合在了一起,完美地表現(xiàn)了詩詞本身所要表達的意境。黃自先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很注重調性色彩的表現(xiàn),每種調式都有其獨特的藝術色彩及不同的情感表達。這首作品也充分運用了不同調式的色彩表現(xiàn),尤其是在表現(xiàn)人物的情感變化表達中,積極地運用了轉調的手法,將人物內(nèi)心情感變化表現(xiàn)得十分生動?!洞核记氛w的音樂風格一直保持著古代清新淡雅的曲風,隨著人物形象內(nèi)心的轉變而將曲子不斷轉調,使整首曲子的內(nèi)在情感表達更加生動形象。
三、曲式分析與演唱處理
(一)曲式分析
1.首先第一部分為引子部分(1)
右手鋼琴織體為穩(wěn)定的12/8拍的八分音符節(jié)奏型,一直反復相同的節(jié)奏與音高,曲子開頭就標記了弱起和始終保持很弱,曲子前奏開始的一小節(jié)整齊輕柔的“三連音”表現(xiàn)了雨滴滴落時滴答滴答的聲音效果。
2.第二部分為A樂段(2—11)
此樂段A分為a和a1樂句。a樂句,演唱部分開始進入,以p來進入,旋律從高音fa開始向下級進和四度跳進的方式來進行,在鋼琴伴奏織體這部分,右手依舊還是按照平穩(wěn)二度下行級進進行,左手是以主旋律來展開描寫,使這首作品的情、景、人三者融為一體,調性關系由開頭的d自然小調進入。a1樂句,開頭的主旋律與a樂句相同進行,之后旋律有變化,鋼琴伴奏織體和a樂句相同的結構,調性關系為d自然小調與d和聲小調的融合,旋律部分在“淺”字那里用降半音減七和弦配合,這樣的調性轉折與傷感的情緒相符,“懶貼花鈿”的“花鈿”二字采用向下大三度的滑音進行演唱,有一絲無奈的感覺。
3.第三部分為B樂段(12—23)
此樂段B分為b和c樂句。b樂句,整體旋律及伴奏基調與A樂段形成對比,主旋律跳躍性更強烈,調性轉換頻繁,印象色彩感十分強烈。旋律也現(xiàn)了很多臨時變音記號,由于多次轉調,所以出現(xiàn)了很多小二度的音程關系,更加具有沖突性、傾向性。從“小樓獨倚”開始,音樂情緒明顯發(fā)生變化,鋼琴伴奏織體變?yōu)榉纸馐胶拖?,旋律密集且流動性強,情緒也更加激動,這樣的織體結構更加與這段歌詞的主題相貼合。c樂句,從歌詞的“憶個郎”開始,整首作品就進入了高潮部分,音樂力度更強烈,在唱到“郎”字時對應了全曲最高音bA,表現(xiàn)了主人公強烈的思念之情,“恨之恨”這三個字的旋律也非常有意思,將女主人公的“恨”寫得很生動,伴奏為柱式和弦的形式,力度更加有力,速度也恢復到了原始速度,與主旋律一同進行。最后結尾處,鋼琴伴奏織體回到了開頭時候的旋律部分,呈平穩(wěn)舒緩的二度下行級進來進行,與前奏相呼應,開始模仿雨滴滴落的聲音,女主人公的情緒再次低沉,孤寂的感覺也再次襲來。
4.第四部分為尾聲(24—25)
結尾處強弱關系為3個p,這時音響效果逐漸淡化,只聽到鋼琴和前奏一樣那種模仿雨滴淅瀝瀝的聲音,情緒由高潮又迅速低落下來,主人公那種寂寞孤單、回到現(xiàn)實的的感覺再次涌上心頭。
(二)《春思曲》在演唱中的處理
《春思曲》整首作品所呈現(xiàn)的意境為溫婉含蓄,通過這種方式來表現(xiàn)女主人公思念之情凄、凄涼之感,為更好表達出這種內(nèi)心掙扎的情感,對演唱者的氣息有嚴格的要求,關系到演唱者氣息的連貫性、控制力等,初學者在演唱這首作品時不免會出現(xiàn)一些氣息的問題,比如漏氣、氣息流動不均勻、氣息保持不持久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所以,我們要在扎實的基本功基礎上,通過對作品有關部分的了解,才能夠完整地表達出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和情感。
《春思曲》剛開頭隨著鋼琴伴奏模仿的雨滴聲逐漸深入,生動地將演唱者和聽眾帶入到了這首樂曲的意境中來,在演唱第一句“瀟瀟夜雨滴階前”之前,我們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是要保持氣息的沉穩(wěn),第一個字“瀟”的音區(qū)較高,我們可以通過平時的哼鳴練習來找到這個字的高位置。注意喉頭和氣息一樣保持平穩(wěn)進行,音量不宜過高,要保持音色的圓潤,氣息要支撐著聲音的平穩(wěn)進行。在第二句“衾”和“孤”之間有一個八度大跳的關系,氣息在這個時候也是起到來很關鍵的作用,注意提前做好準備,讓氣息隨著旋律線條連貫地流動起來,聲音音色要保持一致性,不能出現(xiàn)斷層及音量突然擴大的現(xiàn)象。在第二段“小樓獨倚”這里,音樂風格開始發(fā)生變化,較之前更為活躍,我們演唱時更要注意氣息的穩(wěn)定,音色要更明亮些,這種狀態(tài)一直保持到“更妒煞無知雙燕”這句之后,“吱吱語過畫欄前”這一句的音樂迅速低沉,女主人公開始沉浸在自己悲傷的情緒中,和前一段較為明朗的風格頗有一絲反差的意味?!皯泜€郎,遠別已經(jīng)年,恨之恨,不化成杜宇”這一段是屬于快要結束的段落,這幾句是此首樂曲的高潮之處,需要更加穩(wěn)固的氣息支撐,不能隨便換氣,聲音的音量與音色和之前相比更為飽滿、富有感情,要把女主人公內(nèi)心的哀怨和思念更加堅定直接地表達出來,在“恨之恨”這三個字中,注意咬字要堅定,隨著氣息的輸出,生動地表現(xiàn)出嘆氣的感覺?!皢舅煺麣w鞭”是本首樂曲的最后一句,情感隨著激動的情緒漸漸地低沉下來,女主人公又回到了自哀自憐的狀態(tài),音樂隨之進行了減弱的處理,演唱者隨著氣息的流動來表現(xiàn)出女主人公內(nèi)心的期盼之情。
四、總結
黃自先生的藝術歌曲大部分都具有一種屬于本人的清新脫俗的氣質,具有強烈的自我藝術風格特征。黃自先生致力于本民族的音樂格調與西方作曲理論的融合創(chuàng)作,十分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洞核记愤@首作品同樣也是一首非常具有黃自風格的作品,我們在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中要嚴格遵循創(chuàng)作者本身的創(chuàng)作理念,在此基礎上最大程度地保持曲目原有的韻味,這樣才不失作者的創(chuàng)作初衷。
作者簡介:張立秀(1974—)女,山西省大同市,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聲樂表演;楊博文(1995— ),女,山西省運城市,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