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遙
我媽那個年代,和姐妹們聊天的內容一般是:做變蛋的草木灰哪里去找啊?在紙箱子里孵小雞的溫度保持在多少合適?最近有誰去上海出差,請他給捎本新款的裁縫書;周末可以去山那邊轉轉,會碰見漁夫從水庫里新打來的魚,活蹦蹦的很新鮮;最近廠里商店進了一批花布,可以給丫頭們做裙子……她們說的大都是與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
到了我小姨她們的年代,聊天內容變成家長里短,公司里某某上司貪污腐敗被籠了,某同事的老公有外遇了,某某和老婆攤牌了,老婆和小三談判了……這些麻辣鮮香的內容,和當時的電視連續(xù)劇同步播出,在現(xiàn)實里總能找到相應的“原型”,使得她們的聊天內容從電視劇里的離婚出軌到現(xiàn)實里的狗血紛爭,內容豐富精彩,情節(jié)離奇曲折,講起來膾炙人口,聽上去驚心動魄。所謂閨蜜的作用,就是給彼此把脈:分析要不要結婚或離婚,要不要分手或復合,怎樣穩(wěn)準狠地撲倒某人?如何從一段關系里抽身,揮一揮衣袖,還不帶走一片云彩?道理都是從關注的公眾號上直接搬下來的,能不能用于實戰(zhàn)尚且不知,反正聽上去都鏗鏘有力不容置疑。
各行各業(yè)的、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專家”“顧問”在爭著搶著要當你的人生導師:教你如何創(chuàng)新,變成把握時代級風口的投資者和創(chuàng)業(yè)者;教你如何把握感情、怎樣掌握命運,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告訴你社會就好比一個叢林,你身邊有無盡的爭斗和猜忌、匕首和陷阱,即便面對親朋好友,制衡起來也要處處當心,必須學會處理好復雜的關系,才有資格安全生活在叢林之中……
面對面地坐下來閑聊這件事已經(jīng)不再是剛需。跟人閑聊所花費的咖啡錢,能買到你想知道的一切,還不算“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所耗費的時間成本……齊格蒙特·鮑曼的書《流動的現(xiàn)代性》里說道:“購物已經(jīng)不只是指購買食物、鞋子、汽車什么的,如今,我們什么都能買到:購買贏得心愛的人的愛情,而又能在愛情褪色、關系不和時,能以最小的代價來終結這種結合的方法;購買那些令人垂涎三尺的食物,和最為有效的能消除吃了它們而引起副作用的減肥方法;購買音量最大的音響和最有療效的頭痛片?!鼻魄瓢?,有啥好聊的呢?你還沒開口,對方在手機APP上一劃拉,啥都知道了。
到我家小朋友這一代,過年時親友們濟濟一堂。可是,哪個親戚膽敢擺出一副苦口婆心的架勢,得到的將會是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更有個性的孩子甚至正色跟長輩宣布“聊啥都行,別講道理”,就像公司白領的吐槽,“再苦再累也不怕,就怕被老板強灌世界觀!”受到抵制的親戚、老板也很委屈:“其實……人家……人家只是想找個人閑聊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