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全妹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有著最古老的文明和文化,還涌現(xiàn)了無數藝術形式,點綴了傳統(tǒng)文化的瑰麗世界。在神州大地上出現(xiàn)的文化和藝術形式都有著代表性,因為地域、民族、朝代等原因,他們都有著鮮明的特色和時代烙印,從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我們國家的歷史變遷和人文精神的發(fā)展,更是直接反應了當時朝代的經濟水平和人們的生活質量,可謂是物質文明的象征。中國作為四大古國之一,傳統(tǒng)與文化一直在發(fā)展延續(xù),許多藝術形式在科技發(fā)展的今天依然有著巨大的市場價值,它身上自帶的文化屬性和藝術屬性更是可以帶我們領略一番傳統(tǒng)文化的迷人風采。
陶器是我國歷史上最為悠久也是使用范圍最廣泛的藝術品之一。史料記載,新石器時代就發(fā)現(xiàn)了陶瓷的使用,即使在現(xiàn)代化的今天,陶器制品依然活躍在我們的生活中。作為陶文化的重要分支,紫砂壺誕生雖晚,但卻受到廣泛的關注,在眾多藝術品中閃閃發(fā)光。目前,宜興紫砂馳名中外,享譽國際,受到眾人的追捧和欣賞,一方面是因為紫砂泥特有的優(yōu)越性能,另一方面是茶文化的興盛帶來的連鎖效應,種種原因促使紫砂壺成為當前最受歡迎的藝術品之一,人們用它飲茶待客、品茗欣賞,在裊裊茶香中,心平靜氣,好不愜意。
現(xiàn)代紫砂工藝在制作中除了講究泥料的選擇,追求造型的美觀時尚,更注重壺藝的文化內涵和壺中蘊含的意境。《山林晨曦》不僅是一件造型精致的提梁壺,更是將大自然中的美景搬到了壺藝中,通過絞泥的裝飾手法,將山林晨曦的美景體現(xiàn)在樸實的壺面上,更是將那種心懷天地、寧靜致遠的自然超脫意境完美地體現(xiàn)了出來。仔細觀察紫砂壺,數著每一顆不同砂粒,感受著肌理的質感,光潤中透露出內涵,靜下心來,還能感受到空氣中隱隱約約的陳香,這些無一不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純真和美好。
山林晨曦,應該是生活中最美麗的景色之一了。山之高,晨之美,在日出的金光反射下,都顯得分外壯麗,仿若人間仙境。山川屹立,巍峨高聳,險峻挺拔,懸崖峭壁,峰巒疊嶂,云蒙樹梢,霧流澗谷。晨曦中那一縷陽光,喚醒了沉睡的綠林和停歇的風,一時之間,白水激澗,草木青翠之上群鳥相鳴,連綿起伏的山巒伴隨著晨曦,心中有景色萬千,心境也悠然。這樣一幅美麗壯闊的山川晨曦圖構成了紫砂壺造型上的裝飾,這樣悠然超脫的自然意境構成了紫砂壺的內涵世界。藝人將景和境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作品《山林晨曦》的創(chuàng)作主題,既表現(xiàn)了波瀾壯闊的山川美景,也抒發(fā)了天地之大,人生陶然的境界。
我們可以從兩部分來欣賞此壺:造型和裝飾。在造型上,《山林晨曦》采用了經典的提梁款式,它的造型洗練別致,色澤潤活古樸,工藝精湛巧奪天工,還承載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帶著山巒的厚重沉穩(wěn)和晨曦的明媚溫暖,令人為之傾倒和震撼。壺身造型挺括飽滿,周正大氣,采用朱泥制作,燒制后,顏色呈磚紅色,延續(xù)了紫砂壺一貫的樸實古拙的風格。為了凸顯主題,藝人將山巒、樹木、晨曦等元素都巧妙地融入了壺中。此款壺是經典而傳統(tǒng)的提梁款式,蒼桑遒勁的樹枝樹干分別化成了壺嘴和壺把,壺嘴粗壯有力,方便出水,提梁纏繞、彎曲、延伸,象征了生命的旺盛。整壺的壺身、壺嘴、壺把經過精心設計與合理的布局,三者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和諧統(tǒng)一,一起構造了一款美觀大方,既適用又有藝術品位的紫砂作品。
在紫砂壺藝術中,造型是一方面,裝飾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好的裝飾往往能帶來全新的、獨特的視覺體驗,并增加壺的整體藝術效果,突出主題,提升壺的韻味。為了在壺中體現(xiàn)山林與晨曦,藝人采用了絞泥的裝飾手法。光滑的壺面上,太陽從地平線上緩緩升起,黃色的泥料將晨曦的明媚與燦爛都體現(xiàn)在了壺中,欣賞這一把壺,仿若被太陽擁抱,和煦的清風拂過,溫暖舒暢。壺鈕別出心裁地采用絞泥繪制成了山巒的簡單模樣,壺蓋上零星散落著嶙峋巨石。簡單的裝飾,卻將玄妙的意境都勾勒了出來。通過造型與裝飾的雙重打造與修飾,《山林晨曦》集造型、意境、韻味于一體,給人美好的視覺體驗。
霧染青柯,云上蒼山,藝人通過絞泥裝飾,將山林晨曦的美景都體現(xiàn)出來,嶙峋的山巒,唯美的日出,近看滄桑淡定,遠看地老天荒。通過《山林晨曦》,我們不僅可以欣賞到紫砂壺美觀的造型,精湛的裝飾工藝,還能體會到絕美的意境。山水之間,樂趣無窮,欣賞一把紫砂壺的同時,人生亦陶然。
壺藝之造型,千姿百態(tài);壺藝之內涵,深厚綿長;壺藝之意境,奧妙不盡。中國紫砂壺藝在發(fā)展過程中除了注重技藝和實用外,還不斷向意境靠攏,力求在泥質、造型、韻律等方面做到完善,然后化實景為虛境,帶來超越一般視覺體驗基礎之上的心靈和精神上的雙重體驗。品茶之時,除了茶香外,幽遠的意境也伴隨左右,使人心境開朗,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