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吉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以“中國陶都,陶醉天下”聞名于世的江南小城宜興位于江蘇省的南部,太湖之濱,郁郁蔥蔥的天目山余脈穿越南部丘陵地帶,自然形成了蘇浙皖三省交界。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下面,蘊藏著豐富的陶土資源,據(jù)考證,宜興的陶瓷歷史已經有7000年之久,以丁蜀鎮(zhèn)為中心,發(fā)掘了許許多多的陶瓷古窯址遍布宜興南部,越靠近丁蜀越密集。在漫長的陶瓷歷史進程中,宜興形成了以“均陶、彩陶、精陶、青瓷、紫砂”等五朵金花,共同支撐起了中國陶都的美名。在這其中的均陶,可謂是歷史最為悠久,在宋朝的時候就非常的有名,盡管當時的瓷器品類非常繁多,但是均陶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博得了“名陶名器,天下無類”的贊譽。隨著明末清初宜興均陶的成型技法發(fā)生了重大的創(chuàng)新,采用了泥條盤筑和泥片鑲接的手法全手工制作,使得宜興均陶一躍成為了令人矚目的陶瓷品類,形成了完善的制作體系和工藝流程,一直薪火不斷,延續(xù)至今。
在均陶的制作工藝中,有一項堆花技藝是天下無雙、獨步千秋的。均陶堆花被稱為是以泥代墨、以陶代紙,以拇指作筆堆貼出來的畫面,充滿了均陶藝人無窮無盡的想象力和辛勤的汗水,均陶題材一般以我們民間常見的吉祥圖案來進行裝飾,如游龍戲鳳、五谷豐登、福壽綿延等等,采用了和坯體相異的色彩進行繪制,呈現(xiàn)出立體浮雕的藝術效果,加之于過去均陶制器的形體一般都較大,多用于擺放在園林之中養(yǎng)花、養(yǎng)魚供人觀賞,后來逐漸地發(fā)展出一些小的諸如花瓶、擺件等等的精致作品,對宜興其他品類的陶瓷藝術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紫砂壺的制作也采用了和均陶一樣的手工拍打泥片和鑲接成型,和均陶藝術相映生輝、相得益彰,共同鑄就了宜興陶瓷產業(yè)新的輝煌。
這件均陶作品“福祉綿延瓶”(見圖1)采用了色澤艷麗的紅釉進行裝飾,可謂是在傳統(tǒng)技藝基礎之上的新的突破。此瓶沿襲了經典瓶器的造型,渾圓飽滿的瓶身上部開闊,下面微微收緊,顯得更加端莊挺拔;短短的瓶頸小巧可人,瓶口里面也施以紅色彩釉,給人以喜慶祥和的美好感覺;通體淡黃色的胚質布滿了堆花紋飾,腹部則采用了紅色的釉彩托底,把畫面的立體感呈現(xiàn)出來,讓人觀之嘖嘖稱贊。從瓶身上部開始欣賞,其堆花紋理是一圈蝙蝠抽象而來的紋飾,搭配有祥云朵朵,幾乎布滿了所有的空間,中間這一部分則是采用了松鶴延年的題材進行裝飾,亭亭玉立的鶴采用了白色的身體、黑色的脖頸和尾巴,褐色的腿部和通紅的鶴頂,每一只形態(tài)都不同,或昂首高歌,或回眸一笑,或低頭搔首,或顧盼生情,可謂是把鶴之種種形態(tài)刻畫得惟妙惟肖。畫面兩端則是遒勁有力的松枝蜿蜒,畫面布局合理、主次突出,綠色的松針和黑色的枝干在細節(jié)的把控上面也是細致入微。底部則是一朵一朵的如意圖案環(huán)繞,和上部的蝙蝠紋飾遙相呼應、和諧統(tǒng)一。從整體上來看這件均陶作品“福祉綿延瓶”,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采用了非常細膩的堆花工藝,把中國民間題材蝙蝠紋飾、松鶴延年、如意紋飾融為一體,色彩的搭配也是“濃妝淡抹總相宜”,讓人在感嘆技藝之精妙的同時,更能感受到其中濃濃的吉祥蘊意。
圖1
在中國民間藝術題材之中,蝙蝠因為諧音“?!弊郑兄奶旖档拿篮迷⒁?,又因為是“遍?!保N含著福氣可以長長久久地綿延下去,子子孫孫都能富貴吉祥。松鶴則是在中國道教文化之中具有長生不老的象征意義。松樹本來就是四季常青,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鶴則是卓爾不群,經常被道教人士引入仙界,是出世之物,也是高潔、清雅的象征。這兩種仙物結合在一起,常常用來祝福健康長壽、清凈安寧之美好寓意。所以把這些元素都綜合起來,運用在這件均陶作品“福祉綿延瓶”上面,把宜興均陶之美通過色彩的對比運用和堆花的工藝技巧展示得淋漓盡致,也把其中的美好祝福和吉祥寓意體現(xiàn)出來,讓人們在觀賞到均陶無窮魅力的同時,更能體會到其中濃濃的深情厚意。
現(xiàn)在,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宜興的紫砂壺,其實宜興均陶之美更是驚艷天下,紫砂藝術的發(fā)展也是在均陶的基礎之上得到了啟發(fā)和靈感,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陶瓷藝術品類的消亡,宜興均陶卻得到了大力的保護傳承和弘揚,精品力作層出不窮,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特色,不僅僅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同時也受到了廣大收藏愛好者和文人雅士的歡迎和青睞,呈現(xiàn)出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