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杰楊延杰
(青島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9)
鹽堿土是鹽土與堿土的總稱。我國鹽堿土面積約為3.7×107hm2,約占全世界10%[1],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qū),其中濱海鹽堿地主要分布在山東濱海、唐山秦皇島等沿海地區(qū)[2]。
鹽堿土改良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土壤理化性質,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發(fā)育環(huán)境,使作物高產高效[3]。在濱海地區(qū),由于地下和鹽水聯通,鹽堿容易上行,所以,改造之后持續(xù)時間短,效果不理想,因此,在處理技術上首先需要阻斷地下鹽堿的上行。近幾年,設施農業(yè)中多利用作物秸稈作為隔層[4~6],隔離地下鹽分,防止鹽分升高,但在設施條件下,缺少降雨洗鹽過程,而蒸騰上行帶來的鹽分積累速度快很快會超過隔層的阻隔上限,隔層壽命較短。在設施環(huán)境下,結合現有的建筑工程、分子化學方面的知識,在耕層之下利用化學方法構建能夠阻隔地下鹽堿上滲的隔層;同時結合水灌溉洗鹽等治理措施[7~8],將土壤上部耕作層中的鹽分洗去,使耕作層中作物能夠正常生長,從而達到治理鹽堿地的目的。
防滲隔鹽層在應用上還需研究其在特定條件下的應用工藝技術,包括多種復合材料的混合比例、多層結構材料的應用順序、經濟可行的使用數量、適合的時間階段、工藝進程設計等,目前未見詳細報道。本文采用鹽堿土栽培箱模擬的方法,對鹽堿地防滲層配方和使用效果進行了研究,其結果將有利于推動鹽堿地溫室內種植園藝作物的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加速鹽堿地的高效開發(fā)。
試驗材料為黑色聚氨酯防水涂料,聚氨酯稀釋劑。其中聚氨酯采用911型單組分濕固化聚氨酯防水涂料(聚氨酯乳液),購買于濰坊齊強防水材料有限責任公司,聚氨酯稀釋劑購買于東營健豪商貿有限公司。鹽堿土來自山東東營地區(qū)濱海鹽堿土。模擬栽培箱,長 60 cm、高 20 cm、寬30 cm、箱壁厚1.5 cm。
1.2.1 土壤栽培箱設計
土壤栽培箱內部由3部分構成,由上至下分別為(1)洗鹽后土壤;(2)化學防滲隔層,(3)鹽堿土。其中1層土壤為沖洗后的鹽堿土,厚度為30cm;隔層在最佳配比條件下直接噴涂在鹽堿土上,厚度為(3±0.2)mm;3層土壤是未經處理鹽堿土,厚度為15 cm,鋪設隔層前需將該層土壤夯實整平。隔層與栽培箱連接處應噴涂緊密,在結合位置上方預留孔洞,用于洗鹽排鹽;隔層下方5cm處連接進水口,栽培試驗時輸入鹽堿水模擬地下鹽堿上滲。
1.2.2 化學防滲隔層的最佳稀釋配比篩選
在模擬條件下,通過加入聚氨酯稀釋劑,改變聚氨酯粘稠程度,將聚氨酯材料與稀料按照1 ∶1、1 ∶2、1 ∶3、1 ∶4的體積比配置,觀察隔層凝固后隔層性狀篩選防滲隔層最佳稀釋配比。
1.2.3 防滲隔層下層土壤濕度范圍篩選
準備濱海鹽堿土、聚氨酯防水涂料、培養(yǎng)皿。在培養(yǎng)皿內放入適量鹽堿土,設置不同土壤含水量范圍(含水量<25%、25%<含水量>40%),將土壤表面整平,噴涂未經過稀釋的聚氨酯材料,靜置凝固時間為2~5 h。
1.2.4 應用防滲隔層的上層鹽堿土洗鹽效果研究
取試驗地鹽堿土,風干后按照土水比1∶5的比例浸提,使用DZS-706-A多參數分析儀分別對鹽堿土沖洗前后浸提液進行測定。
1.2.5 使用防滲隔層的作物栽培效果
在試驗箱鋪設隔層,將沖洗后的鹽堿土回填至栽培箱,移植同一批培育,且長勢均一的辣椒苗。種植10 d后觀測植株長勢,分別測量植株種植前后鮮重、株高、莖粗。
圖表制作使用Excel軟件,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法,用SPSS 21.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經試驗證明,聚氨酯與稀釋劑比例為1∶1與1∶2時試驗效果較好,且試驗之后性能、性狀基本一致,比例為1∶3與1∶4時效果較差。同時在第3、4組在混合攪拌過程中,會凝聚為流動性和粘結性很差的膠塊,不易整形。按照聚氨酯隔層性狀及經濟適用性原則,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與稀釋劑1∶2的配置比例作為隔層最佳稀釋配比。
如圖1所示,當土壤含水量<25%時,聚氨酯材料完全干透后,涂層表面出現不規(guī)則開裂現象,且開裂程度較大:未開裂部分表現出良好的延展性與韌性,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在水中浸泡后不分離,不破裂,說明這種材料效果基本達到了要求。
如圖2所示,當土壤含水量介于25%與40%之間,干燥后的涂層表面無裂痕,表面光滑平整,具有較好的韌性與延展性,并且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證明土壤含水量在25%~40%之間未能對隔層產生影響或影響較小。若土壤濕度過大將加大操作難度,因此,取該土壤含水量范圍作為試驗標準。
根據表1可以明顯看出,使用蒸餾水沖洗之后的鹽堿土,EC值從沖洗前的7.48 ms/cm降到2.53 ms/cm,通過水洗,鹽堿土壤中陽離子含量顯著降低,p H值從沖洗前的8.04以上降到7.5以下,洗鹽效果顯著,能夠滿足耐鹽作物以及大部分蔬菜作物的正常生長。
表1 鹽堿土EC、p H值沖洗前后對比
移植土壤栽培箱內的辣椒苗均能夠正常生長,與種植前相比,辣椒苗株高、莖粗以及鮮重等形態(tài)指標均高于實驗前,植株高度、莖粗、鮮重較種植前增長率分別為110%、169%、192.3%,長勢良好。
本試驗利用現有的化學防水材料,在下層鹽堿土土壤含水量20%~40%之間、聚氨酯與稀釋劑在1∶2的配置比例下噴涂效果最好。同時隔層應噴涂2遍,每層厚度(1.5±0.2)mm。利用鹽堿土栽培箱模擬溫室內土壤環(huán)境,模擬試驗證明,隔層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阻隔了地下鹽堿上滲。
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良好的防滲、防腐蝕、使用壽命長等優(yōu)點,且近幾年隨著聚氨酯材料的不斷優(yōu)化,其所能達到的使用壽命也將逐漸增加[9]。由于本模擬試驗開展時間較短,還需進一步研究該種結構的長期使用性。
利用水灌溉洗鹽技術,EC值從沖洗前的7.48 ms/cm 降到2.53 ms/cm,通過水洗鹽堿土壤中陽離子含量顯著降低,pH值從沖洗前的8.04降到7.5以下,洗鹽效果顯著。一般作物在p H是6.5~7.5這個范圍內生長最適宜[10],證明水灌溉洗鹽對去除鹽堿土中鹽堿效果顯著。同時,利用鹽堿土栽培箱模擬田間試驗,移植后的辣椒苗植株高度、莖粗、鮮重較移植前增長率分別為110%、169%、192.3%,長勢良好。但是在洗鹽過程中會沖洗掉土壤中含有的無機鹽、有機質等營養(yǎng)物質,造成土壤肥效低。因此,在溫室種植時,應及時補充植物所需營養(yǎng)物質。
綜上,采用栽培箱模擬方法研究結果表明,使用化學防滲材料聚氨酯制作鹽堿地防滲隔層,能夠有效利用原位鹽堿土并降低耕層土壤鹽堿含量,避免栽培蔬菜作物的根系受到鹽堿脅迫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