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媛
就如同歌德說的:只要我們能夠善用時間,就永遠不愁時間不夠用。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同一間教室,同樣的老師授課,有的學生能夠很好地完成作業(yè)還有娛樂時間,而有的同學卻疲于應付作業(yè)都來不及。
很多時候我們看上去是在學習,其實是在浪費時間。想想看,雖然我們都知道上課要認真聽課,但沒人監(jiān)督時總忍不住站起來溜達溜達、去個洗手間、喝杯水,你看,思維溜號了吧!但你在打游戲的時候,水杯在手邊也不喝一口,想去洗手間也能堅持一下,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才叫高效時間。學習不是我今天在書桌前坐了多長,而是我注意力集中了多長時間,很多看似努力的消耗,其實是在浪費時間。我們今天選擇走什么樣的路,付出什么樣的辛苦,未來就會有不同的結果。那么今天我們來談談如何通過好的時間管理來增強學習效率吧。
很多人認為時間管理就是勉強自己、管理自己,這其實是一個誤區(qū),沒有人喜歡勉強自己,如果時間管理僅僅是一根繩子,那我們每個人都會想掙脫它。好的時間管理是推動、激勵,讓我們?yōu)樽约旱娜松繕硕斑M。
就像羅曼·羅蘭說的: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我們可以花時間考慮一下,自己成年后最想做的職業(yè)是什么?什么樣的職業(yè)我做起來特別開心,愿意花時間去研究,愿意去努力,樂此不疲還特別有興趣。找到它,這就有可能是我們的人生目標。
但是僅僅想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思考關于這項人生目標的五個定位:
1.這份職業(yè)是什么?
2.這份職業(yè)的社會價值和意義是什么?
3.想從事這份職業(yè)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和特長?
4.哪所大學和這份職業(yè)相關?
5.我如何能夠進入這所大學?
這五個問題非常清晰,我們如果想從事未來自己喜歡的事業(yè),想對社會有意義、有價值,那我們就要從現(xiàn)在開始搭建一座橋,清晰地知道自己每一步該怎么走,小學→中學→大學→自己喜歡的職業(yè),這是一條路徑,而路徑的終點是自己喜歡的事業(yè)。這才是我們努力學習的原發(fā)動力。
所以,我們要把目標從考試100分、上什么大學中走出來,這些目標常常讓我們困惑,人生就是為了考試100分嗎?不!我們今天的目標和努力都是為了自己,為了有一天成為自己最想成為的那個人。
經(jīng)常有小伙伴來問我:“老師,我有個作文馬上快交了,可我就是不想寫。怎么辦?”“老師,馬上要考試了,我還是不想復習,怎么辦?” 各位小伙伴,我也不知道怎么辦呀。
時間管理不是萬能藥,是一套科學安排學習的過程。如果事事都等到最后再做,你只會匆匆忙忙、例行公事地把它做完,是不會有期待的結果的!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時間管理要管理的不是時間,因為無論你怎樣進行管理,一天也不會變成25小時,但是這24小時所產(chǎn)生的結果是不同的。與其失敗后懊悔,不如別讓這一過程反復出現(xiàn),從現(xiàn)在做好我們的自我管理,設置自我管理的計劃。
那這個計劃就要包含幾個部分:
1.每天常規(guī)事件安排——按部就班完成
常規(guī)事件安排,比如上課時間,將這些固定的日程列在你的計劃表中,前后預留15分鐘的機動時間,按照流程完成即可。
2.每天重要事件安排——預定時間紅線
重要的事項,比如:寫老師規(guī)定的作業(yè)、每天的例行檢查、背書、背單詞、練習舞蹈等,這些事項是比較重要且不能不做的,但是時間不確定。
我們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當時間不確定的時候,我們會行動比較慢,開始拖延。比如作業(yè),速度快一點可以1個小時完成,但如果做的時候三心二意或者不斷被外界干擾,有可能3個小時也沒有完成。因為我們都有這個習慣,當時間充裕的時候,我們會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
我們就要在做之前提前預定一個完成的時間,給自己設置一個時間的限制。比如預估語文30分鐘完成,我就上一個倒計時的小鬧鐘,然后開始學習,當鬧鐘的指針不斷前進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行動也會加快。如果30分鐘后沒有完成,可以看看還有多少,再預估一個完成時間,上鬧鐘,開始行動,直到把語文作業(yè)完成。
時間長了,你就會有一種自信,一拿到作業(yè),就馬上知道自己大概什么時間會完成,了解了自己做作業(yè)的速度并提高了效率。
3.特別不想做,但不得不做的事項安排——拆解完成
有些事情,我們特別不想做,但你知道有一天你一定要做,雖然不是現(xiàn)在。比如,我想練字、我想讀50本書……
再舉個例子,我女兒喜歡跳街舞,但不喜歡練習基本功。這類事情往往又累又枯燥,很多人在內心深處不愿去想。
那我們需要做的是把這個大大的事項拆解一下。比如不想練基本功是因為不知道多長時間才能達成理想的舞姿,那我們可以每天拆解一個動作,今天練習這個動作20分鐘,這個時間是我能夠接受,并且稍微有一點點的挑戰(zhàn)。每天堅持這一點點,雖然我特別不想做,但是這一點點是我可以忍受和堅持的,別給自己理由放棄。一天一天的累積,會讓你終有一天達到自己的目標和理想。
4.找到自己的高效時段
我們可以自我做一些小小的測試,比如第一天早上計時背20個單詞,第二天晚上計時背20個單詞,然后看看什么時候背單詞最容易記憶并且用時最短。少年時的學習經(jīng)常和記憶理解相關,那找到自己的高效時段,會讓自己學習更輕松。
明白了道理,希望大家都可以去做一做。在學習的時候,用好時間管理方法,讓學習更高效,讓考試更輕松,朝著我們心目中的既定目標勇往直前。
當我們真正想掌握一項知識、一門學科的時候,不是僅僅靠背誦記憶就能達成的。
我教書20年,有多少學生在課堂上認認真真做了筆記,就認為學習結束了,課后沒有再打開第二次。這不是學習,這只是“你看起來很努力”而已。而真正的學習是應該找到知識鏈的記憶結。
怎么做呢?
這個記憶結是主動回憶某個事情的過程,而最好的檢索就是考試。如果我們能主動做更多的檢索,也就是更多地做自我檢測,你的記憶將會得到強化。很多同學都特別討厭考試,因為考試給我們帶來壓力,但是不能否認的是,考試是提升學習效果的很好的方式。
學習、記憶、遺忘是相互作用的,如果我們想讓學習成果更牢固,就要把看變成讀,把讀變成做,這會動用更多的器官運作,你會發(fā)現(xiàn),你親手做的實驗,你大聲朗讀并參加演講比賽的內容,將會在記憶中停留更長的時間。我建議大家可以晚上睡覺前,把今天學習的內容給自己講一遍,最好不看書,拿一張大白紙,把今天學的重要知識點回憶一下。不要小看這個行動,這就是在幫我們形成知識鏈的記憶結。長此以往,你不會害怕考試,因為這些知識已經(jīng)變成你自己的了。
(責任編輯 / 陳瑩?? 美術編輯 / 張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