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生隆 蔡有華 賀連珍 李長滿 嚴文善 賀子騰
摘要 ? ?開展黨參不同種植方式試驗研究,對比全覆膜種植與不覆膜種植對黨參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全覆膜黨參產量平均干重為3 787.1 kg/hm2,較不覆膜增產641.1 kg/hm2,增產率20.38%,增產效果良好,適宜在互助縣種植區(qū)域推廣。
關鍵詞 ? ?黨參;種植方式;覆膜;不覆膜;出苗率;產量
中圖分類號 ? ?S567.5+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2-0084-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互助縣地處黃土高原的最西部,青藏和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勢北高南低,最高點為巴扎藏族鄉(xiāng)的北溝腦嶺(海拔4 484 m),最低點在高寨鎮(zhèn)曹家堡村(海拔2 100 m)?;ブ磷遄灾慰h境內無湖泊,有天然河流8條,均屬黃河流域、湟水水系,全長289.5 km。屬大陸寒溫帶氣候區(qū),干旱少雨,年平均氣溫為5 ℃左右,年日照時數(shù)為2 541.2 h,無霜期130 d,年降水量618.4 mm,年蒸發(fā)量1 265.6 mm,年相對濕度64%。縣境內山川相間,地貌復雜,土壤資源豐富,土類、土種繁多,共有11個土類、3個亞類、35個土屬、73個土種。耕地中絕大部分為壤土,占全縣土壤的67.2%,擁有滿足多種中藥材生長的自然氣候條件。
互助縣是青海省農業(yè)生產大縣之一,是全國優(yōu)良的制繁種大縣,也是青海省重要森林分布區(qū)之一,植被類型豐富多彩,蘊藏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近年來,隨著青海省中藥材產業(yè)的發(fā)展,互助縣以其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條件,中藥材種植業(yè)初具規(guī)模。黨參是互助縣中藥材種植品種之一,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其需求量也逐年增大,經濟效益明顯,但是由于氣候、環(huán)境、種植方式等因素的影響,產量一直不高,而近年來全膜覆蓋技術在農作物生產上的應用,使保苗增產效果及成本投入減少十分明顯[1-2],尤其是在互助縣半淺半腦及淺山地區(qū),春耕時極易受到干旱天氣的影響,造成優(yōu)質中藥材的幼苗成活率低,進而影響產量。本試驗以全膜覆蓋馬鈴薯保苗增產為依據(jù),開展覆膜種植與不覆膜種植技術試驗研究,對比不同種植方式對保苗、增產的影響,從而改進互助縣黨參種植技術,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選在互助縣塘川鎮(zhèn)新元村,位于互助縣南部半干旱地區(qū),海拔2 380 m,年降雨量495 mm,年平均氣溫6.7 ℃,區(qū)內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壤類型主要為壤土,適宜多種中藥材生長,土壤肥力均勻,前茬作物為油菜,種植前統(tǒng)一施肥,且排水條件較好,結合土地深耕施優(yōu)質有機肥2 250~3 000 kg/hm2、尿素195 kg/hm2、磷酸二銨225 kg/hm2、硫酸鉀270 kg/hm2,用480 g/L氟樂靈乳油2 000 mL/hm2進行土壤處理。
1.2 ? ?試驗方法
試驗以溝栽方式,先開溝,溝面耙耱整平,將種苗按行距10~15 cm、株距3~4 cm、距溝底3 cm擺放,然后全覆膜[3-4]。以不覆膜溝栽為對照(CK)。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40 m2。查看2個處理出苗情況,并測量土壤溫度與土壤水分,記錄3組數(shù)據(jù),測產過程中,小區(qū)單挖單收,進行測產[5-6]。
2 ? ?結果與分析
4月15日移栽,4月25日進行首次試驗記錄,覆膜、不覆膜均未出苗;4月30日進行第2次試驗記錄,其中全覆膜出苗45%左右,不覆膜出苗5%左右;5月7日進行第3次試驗記錄,全覆膜出苗92%左右,不覆膜出苗40%左右;5月7日在傍晚時揭去地膜,經觀察,全覆膜黨參長勢良好。從種植到出苗期間,按天氣變化,隨時測量土壤溫度,結果表明,全覆膜試驗小區(qū),土壤溫度隨氣溫上升較快,尤其在10 cm以上的土壤溫度與水分,全覆膜比不覆膜的土壤溫度增加3.0 ℃以上,土壤水分較不覆膜增加8.5個百分點以上,出苗比不覆膜早7 d左右(表1)。
全部出苗后,陰天或下午溫度降低后揭去地膜,由于全覆膜種植出苗早,避開了本地區(qū)春旱,故黨參長勢較好,后期2個處理的施肥、除草等田間管理相同,同時采挖,全覆膜黨參鮮重11 361.3 kg/hm2,折合干重3 787.1 kg/hm2,較不覆膜增產641.1 kg/hm2,增產率20.38%(表2)。
3 ?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與不覆膜種植相比,全覆膜種植的土壤溫度增加3.0 ℃以上,土壤水分增加8.5個百分點;全覆膜黨參鮮重11 361.3 kg/hm2,折合干重3 787.1 kg/hm2,較不覆膜增產641.1 kg/hm2,增產率20.38%。
4 ? ?參考文獻
[1] 左敏,左靜靜,李廣信.黨參覆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探析[J].農業(yè)科技通訊,2020(2):161-163.
[2] 李瑩瑩.寧南山區(qū)黨參規(guī)范化栽培技術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8.
[3] 馬強.青海省馬鈴薯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J].農業(yè)工程技術,2017,37(26):58.
[4] 蔡子平,王國祥,王宏霞,等.甘肅省黨參覆膜穴孔育苗技術規(guī)程[J].甘肅農業(yè)科技,2016(12):84-87.
[5] 代立蘭,王崳德,張懷山,等.甘肅中部干旱山區(qū)黨參覆膜栽培技術研究[J].中獸醫(yī)醫(yī)藥雜志,2016,35(6):52-55.
[6] 何寶云.黨參全膜覆蓋與露地種植的增產效應對比試驗初報[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16(2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