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亮,于樹濤,李楠,馬青艷,孫泓希
摘要:為推動東北地區(qū)花生新品種的更新換代,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聯合東北地區(qū)11個育種單位,組建“東北花生品種區(qū)域試驗網”。該文對2019年參加試驗網的15個品種(含對照)進行一年多點的產量性狀分析,經DPS處理軟件進行多重比較,結果表明,品種間、品種和地點互作差異達到極顯著。參試品種中DB19-08與DB19-06、DA19-12、DB19-07等10個品種達到差異極顯著水平。根據品種豐產性、穩(wěn)定性綜合分析,DB19-02、DB19-15、DB19-13、DB19-11等4個綜合評價為好,適宜推廣應用。
關鍵詞:花生;品種;產量;區(qū)域試驗;東北地區(qū);方差分析
任 亮,于樹濤,李 楠,等. 2019年東北地區(qū)花生品種區(qū)域試驗[J]. 農業(yè)工程技術,2019,40(11):21-23.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經濟作物[1]。作為地處農牧交錯地帶的東北花生產區(qū),十分適合花生生長,常年有效積溫2300℃-3000℃,日照900-1450 h,降水量330-600 mm,無霜期130-170天[2-3],適宜花生耐旱、耐瘠薄的生長特性。該區(qū)生產的花生品質優(yōu)良,以無或極少有黃曲霉毒素污染著稱,受到眾多加工企業(yè)及消費者的喜愛,有利于出口創(chuàng)匯。
但該產區(qū)存在種植品種單一、混雜退化嚴重等問題,制約著產業(yè)的發(fā)展,也導致花生單產和總產水平較先進地區(qū)有較大差距。為滿足市場對高產優(yōu)質專用花生新品種的需求[4],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聯合東北11家育種單位,開展東北區(qū)花生品種區(qū)域試驗,對各花生新品種(系)產量進行綜合鑒定,為生產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5份材料(包括對照錦花15),試驗地點11個。參試品種和試驗點相關信息見表1和表2。
1.2 ?方法
1.2.1 試驗方法。2019年田間試驗設計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3次,每個品種播4行,行長5 m,小區(qū)面積10 m2,畝播種1萬穴。整地,深翻,合理施肥,當地5 cm地溫平均高于15℃時播種。苗期清棵蹲苗,苗全除草,花期和結莢期適時澆水,中耕追肥,適時收獲,進行科學合理的田間管理。
1.2.2 分析方法。運用DPS軟件,多重比較采用新復極差法進行分析,品種試驗方差分析,采用品種為固定、試驗點和區(qū)組為隨機模型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各試驗點的試驗精度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各試驗點的誤差均方同質性測驗表明:P樣本>P(0.05),說明各試驗點的誤差均方是同質的??梢詫⒏髟囼烖c的結果合并進行聯合分析。
2.2 品種產量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較結果
從表4可以看出,試驗品種小于P(0.01),說明品種與地點的相互作用方差極顯著,表明不同品種對不同地點環(huán)境適應性差異較大,對產量影響也是顯著的。
2.3 ?各品種差異顯著性多重比較分析
由表5、表6可以看出,在5%顯著水平上,DB19-08與其他處理達到差異著水平,DB19-15和DB19-13差異相同;DB19-11和DB19-01差異相同;DB19-10和DB19-04與DB19-14和DB19-05差異相同。在1%極顯著水平上,DB19-08和DB19-06達到差異極顯著水平。綜合上述情況,結合莢果產量表現,也證實DB19-08產量最高。
2.4 ?各試驗地點差異多重比較分析
由表7可以表明,在5%顯著水平上,Q11和Q3地點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在1%極顯著水平上,Q11和Q5、Q2與Q3地點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
2.5 ?品種豐產性、穩(wěn)定性分析
由表8表明,在豐產性方面,因為效應值>1,再結合實際產量,豐產的品種為DB19-08、DB19-02、DB19-15、DB19-13、DB19-11、DB19-01和DB19-09;從穩(wěn)定性方面,DB19-02和DB19-06、DB19-15品種穩(wěn)定性好,回歸系數分別為1.0113、1.0377、1.0687,變異度分別為5.6839、11.4181、12.241;從適應地區(qū)來看,DB19-02,DB19-15,DB19-13,DB19-11、DB19-5、DB19-3、DB19-12、DB19-06幾個品種對地點的影響不敏感。根據豐產性、穩(wěn)定性綜合分析DB19-02、DB19-15、DB19-13、DB19-11等4個綜合評價為好。而DB19-06綜合評價為較差。
3 ?討論
東北地區(qū)的遼、吉、黑及與這三省交界的內蒙古自治區(qū)是北方典型的農牧交錯地帶,是目前花生科研、生產、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的重點區(qū)域,也是目前花生種植相對集中的四大優(yōu)勢產區(qū)之一。近年來,在東北區(qū)各試驗點的共同努力下,選育的部分新品種已稱為帶領農民致富的特色品種[5],是花生產業(yè)發(fā)展最具潛力和活力的地區(qū)之一。
從本研究的不同地點間多重比較發(fā)現,不同承試點通過對品種的比較,差異顯著。以內蒙古區(qū)域為例,Q11(內蒙古赤峰)與Q10(內蒙古通遼)在地點上相近,但從地點間的多重比較方面,兩者卻存在較大差異,這對評價新品種在不同地點的穩(wěn)產提供了依據。
對15個品種,在11個試驗地點,采用DPS對產量數據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在豐產性方面DB19-08、DB19-02、DB19-15、DB19-13、DB19-11、DB19-01和DB19-09為豐產品種;在穩(wěn)定性方面DB19-02、DB19-15、DB19-06為穩(wěn)產品種;在適應性方面DB19-02、DB19-15、DB19-13、DB19-11、DB19-05、DB19-03、DB19-12、DB19-06品種對地點不敏感。綜上所述DB19-02、DB19-15、DB19-13、DB19-09在豐產性、穩(wěn)定性,適應性方面綜合評價為好,適宜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He Guohao,Meng Ronghua,Newman Melanie,Gao Guoqing,etal. Microsatellites as DNA markers in cultivated peanut (Arachis hypogaea L)[J]. BMC Plant Biology,2003,3.
[2] 楊繼松,李新華,郭洪海. 東北三省花生生產現狀、問題及發(fā)展對策[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38(30):17308-17310+17336.
[3] 王春春,陳長青,黃 山,等. 東北氣候和土壤資源演變特征研究[J]. 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2010,33(02):19-24.
[4] 陳小姝,劉海龍,高華援,等. 東北早熟區(qū)花生品種產量優(yōu)化分析[J]. 東北農業(yè)科學,2018,43(04):7-10.
[5] 常欣月. 發(fā)展花生產業(yè) 鼓起農民腰包[N]. 四平日報,2019.7(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