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
(淄博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心醫(yī)院神經外科,山東淄博 255120)
近年來,隨著城市交通事故頻發(fā),創(chuàng)傷性疾病頻發(fā),尤其是重癥腦外傷發(fā)病率不斷升高;重癥腦外傷是臨床常見危急重癥,其具有病情進展快、起病急、治療困難、預后差等特點。 目前,臨床對該病癥主要采用外科手術治療,但由于患者預后不理想,易遺留肢體功能、或認知功能障礙,對患者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 有研究指出,術后早期康復階段,積極予以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改善預后至關重要;但由于術后恢復期長,護理難度較高,加之患者從心理、生理上均受到嚴重打擊,患者易出現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患者對預后結果期望不高,甚至不愿配合,對其預后結果、生活質量造成直接影響。鑒于此,該研究對B 組66例患者采取優(yōu)質護理干預, 取得較為良好護理效果,以2018 年7 月—2019 年8 月為研究段,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ICU 病房收治132 例急性重癥腦外傷患者,經CT 檢查所有患者均確診;根據患者入院時間分為兩組,各 66 例,A 組中,男性 43 例、女 23 例,年齡24~75 歲,平均年齡(52.0±3.3)歲;B 組中,男性 45 例、女 21 例,年齡 22~71 歲,平均年齡(51.8±3.6)歲。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1)合并有伴發(fā)神經損害、脊柱骨折;(2)合并大血管破裂、胸腹部致命傷等嚴重外傷者;(3)入院時栓側瞳孔散大患者;(4)殘疾或先天性認知功能障礙;(5)不愿配合研究者。
入院后, 兩組患者均接收相同救治方法; 術后A組給予一般常規(guī)護理干預, 給予應對癥狀體征護理、生活護理同時,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等。
在以上護理基礎上,B 組患者予以優(yōu)質護理,方法:(1)提高優(yōu)質護理意識:首先相關科室需要提高護理人員優(yōu)質護理意識,組織全體護理人員參與該院護理部、衛(wèi)生局、衛(wèi)生廳制定優(yōu)質護理相關知識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理論基礎, 定期征集一線護理人員意見,進一步了解護理人員專業(yè)能力, 并開展相關培訓活動。 (2)護理方案制定:患者入院時,一線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與患者及家屬接觸,了解患者臨床情況,詳細記錄患者體質量、意識、生命體征等資料,并為患者及家屬講解相關注意事項,建立良好關系。 同時,對患者病情進行全面評估,仔細探查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是否合并其他嚴重外傷,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3)體位護理:患者治療期間需要長期且嚴格的臥床休息,且部分患者無法自行調整體位,為預防發(fā)生壓瘡、深靜脈血栓等,護理人員需維持患者舒適體位,可根據患者病情,采取側臥位、仰臥位等交替擺放,避免過度壓傷;同時早期患者可予以被動活動,避免發(fā)生肌肉萎縮,如關節(jié)屈曲活動,每間隔2 h 進行一次體位調整。 (4)催醒療法:對于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其長時間處于昏迷狀態(tài),臨床護理中,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如改善顱內血液循環(huán)、降低顱內壓等,還可為患者進行針灸、皮膚按摩、肢體被動按摩、音樂療法等,刺激患者心理反應,促使其早日蘇醒。(5)優(yōu)質心理護理:患者由于疾病因素影響,均存在悲觀、抑郁、消極等負面情緒,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護理人員需主動詢問患者感受,了解患者心理變化,每天堅持與患者進行10 min談心,幫助患者建立良好信心,消除其心中負面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6)優(yōu)質病房護理:病房生活護理中,可對患者實施精細化的早晚護理, 定期為患者翻身、保持病房干凈整潔、及時更換污染床單,預防發(fā)生感染。 (7) 預防感染護理: 保持病房 50%濕度與 18℃~23℃溫度,定時對患者進行吸痰,并觀察痰液性質;及時更換氣管切口覆蓋紗布, 并觀察切口是否發(fā)炎、紅腫,做好防感染工作。 加強患者口腔護理,可根據口腔pH 值選擇恰當的護理液,提高患者口腔清潔度,預防口腔應激性潰瘍與感染;加強患者排痰,可采用排痰機體外震動排痰,或采用改進式吸痰方法,給予患者正確吸痰處理,及時清理患者呼吸道,降低感染發(fā)生率。
兩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中改良巴氏指數測定,共計10 項,總分100 份,評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根據ADL 評分結果,綜合判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極嚴重功能障礙:評分 0~20 份,嚴重功能障礙:評分 25~45 份,中度功能缺陷:50~70 份, 輕度功能缺陷 75~95 份, 評分100 分提示患者可自理。
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后30 d 后記錄其并發(fā)癥情況與病死率。
將該次研究所得所有項目數據資料均納入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分析,t 檢驗與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數據對比,B 組患者ADL 評分>70 分患者占比明顯高于 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 25~45 分、0~20 分患者占比比較, 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AB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對比[n(%)]
根據表格顯示,兩組除尿路感染、顱內感染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并發(fā)癥B組患者發(fā)生率低于A 組,且B 組病死率低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AB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對比[n(%)]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城市車輛出行率呈直線升高,導致城市交通事故頻發(fā),一定程度增加急性重癥腦外傷發(fā)病率[2]。該病癥具有致死率高、致殘率高特性,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較大威脅,且大部分患者合并有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有文獻指出[3],人體大腦組織受到重傷后,顱內血腫形成對腦神經過度壓迫,同時大量炎性因子由損傷組織釋放, 對周圍健康組織造成進一步損害,最終損傷中樞神經系統,出現認知功能障礙。
目前,臨床對急性重癥腦外傷主要采用外科手術治療,但術后存在較多并發(fā)癥,如壓瘡、感染等,不僅影響手術療效,且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既往傳統的護理模式多以醫(yī)囑為核心, 雖然具有較大的覆蓋面,但缺乏以人為本的思想,導致護理缺乏針對性,一定程度影響護理效果[4]。 鑒于此,現代醫(yī)學界提出優(yōu)質護理理念,作為一種新的護理模式,優(yōu)質護理是強調基礎護理,且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化護理模式,其將護理責任制全面落實,加強護理人員專業(yè)能力、職業(yè)素養(yǎng)培訓,促進護理質量整體提升[5]。
該研究顯示,B 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75-95分、50~70 分患者顯然高于A 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重癥腦外傷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重癥腦外傷患者大部分處于昏迷狀態(tài),因此,患者需要接受機械通氣治療,氣管切開后,不僅在對患者機體造成二次損傷,同時手術侵入性操作,增加呼吸道細菌侵入概率,同時患者氣管切開后,自身排痰功能被削弱,極大增加肺部感染發(fā)生率,甚至誘發(fā)全身性炎癥反應。 因此,予以良好的防感染護理意義重大,該研究結果顯示,B 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然低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術后康復期對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通過多方面護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其預后結果。
綜上所述,對急性重癥腦外傷患者,在于以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開展優(yōu)質護理,可降低并發(fā)癥、感染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且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