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波
(濟南市社會福利院,山東濟南 250000)
在臨床常見疾病中,急性腦梗死經常出現,極容易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結合相關資料了解到[1],急性腦梗死的癥狀,主要是因為患者體內血管和血液等出現異常,造成大腦動脈阻塞現象的出現。 現階段,人們生活水平與日俱增,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發(fā)病率呈現出明顯的上漲趨勢。 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諸多患者的肢體功能障礙現象比較明顯,而且眩暈、半身不遂等,為臨床癥狀的表現, 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活動,也威脅著患者的未來的生活質量,進一步加劇了患者家庭壓力。 所以應采取有效的護理方式, 其中,康復護理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進而為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護理提供幫助。 為此選取2019 年1—12 月收治的10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進行如下報道。
研究對象主要選取10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通過顱腦CT、MRI 等檢查進行確診,而且諸多患者的肢體功能障礙程度是不一致的。 如果患者伴有語言認知功能障礙、合并嚴重器質性功病變等,應將其排除在外。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男女分別為25 例、25 例,最低年齡為50 歲,最高年齡為75 歲,平均年齡為(62.45±6.45)歲,對照組男女分別為30 例、20 例,最低年齡為51 歲,最高年齡為75 歲,平均年齡為(62.15±6.12)歲。 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為對照組,也就是要加強良好環(huán)境的構建,確保環(huán)境的整潔性,維持患者身心的穩(wěn)定。在飲食指導方面,應多食用低脂、高蛋白食物,禁止吸煙和酗酒。 在心理指導方面,護理人員要注重對患者的引導和教育,加強與患者之間的聯系,避免患者出現精神壓力。 在對照組基礎上,再行康復護理干預為觀察組,具體如下。
首先,心理護理。 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患病具有突發(fā)性特點,病情恢復比較滯緩,在患者患病以后,行動方面具有較高的不便性,生活質量也并不高,所以諸多患者在患病以后,極容易出現不良心理情緒。 所以,護理人員應注重自身專業(yè)知識水平的提升,加強心理指導和干預,確保與患者需求相符合,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樹立高度的治療自信心,盡量將不良心理情緒降至最低。
其次,肢體功能障礙改善。 患者經過治療后,應及時進行為肢體功能恢復有利的活動,為提高恢復效果創(chuàng)造條件。 同時,在患者早期階段,加強功能恢復鍛煉,可以對致殘率進行控制,將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上來。 所以一般來說,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以后,3 d 左右就可以進行康復性訓練[2],訓練量應從患者實際病情出發(fā)。 在患者臥床期間,臥床體位的準確性是至關重要的,而對于護理人員來說,應定時對患者改變體位予以幫助,確保其肢體關節(jié)活動的有效性,同時對患者局部肌肉進行按摩, 為增強血液循環(huán)創(chuàng)造條件,通過對神經功能加以刺激,還可以預防肌肉萎縮現象的出現。
此外,護理人員應引導患者獨立練習步行、更衣等,但是應提高對練習環(huán)境安全性的高度重視,安排專人進行看護,防止以外現象的出現。 在訓練過程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防止過于心急。
最后,并發(fā)癥情況護理。 一般來說,患者恢復期較為漫長,所以臥床時間較長,從而對患者飲食和活動造成了一定影響,加劇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 這時護理人員應注重對患者翻身予以幫助,對患者休息體位予以調整,在患者有痰的情況下,應幫助患者拍背,進而排痰。同時在患者長期臥床的影響下,也會引發(fā)褥瘡,這時應加強并發(fā)癥預防,比如幫助患者進行翻身和活動肢體,但是在翻身時,應對交替變換患者受壓的位置進行分析,給予患者血液循環(huán)恢復正常狀態(tài)提供保證。
通過Fugl-Meyer 和Barthel 方法[3],對比評估兩組患者肢體功能、 神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 在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定量表中,分數取值范圍為0~100 分,嚴重運動功能障礙在50 分以下,中度運動功能障礙在51~85 分之間, 輕度運動障礙功能為86 分以上。 分數越高,代表患肢運動功能障礙越輕。 在Barthel 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中, 評定標準包括獨立、輕度功能缺陷、中度功能缺陷、重度功能缺陷[4],也就是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正常為95 分以上,輕度為71~95 分,中度為46~70 分,重度為45 分以下,分數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較強。
該中心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將涉及的全部數據都將錄入SPSS 18.0 統計學軟件中, 并對此次的研究結果進行整理與統計。 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治療前,兩組患者評分對比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如表1 所示。
表1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評分對比[(±s),分]
表1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評分對比[(±s),分]
組別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 值P 值29.20±6.33 28.77±7.03 0.385>0.05 66.89±5.65 42.54±6.18 13.874<0.05
在治療前上下肢功能評分對比中,兩組患者之間對比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兩組患者上下肢功能評分均有所上漲,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如表2 所示。
表2 患者Fugl-Meyer 前后評分對比[(±s),分]
表2 患者Fugl-Meyer 前后評分對比[(±s),分]
組別上肢治療前 治療后下肢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 值P 值19.92±5.80 20.11±5.52 0.255>0.05 60.69±5.54 38.09±4.28 14.641<0.05 10.83±2.08 10.72±2.07 0.371>0.05 47.94±2.16 29.83±2.17 10.923<0.05
在老年群體中, 腦梗死疾病的出現經常發(fā)生,該病癥的臨床多發(fā)性特點比較顯著, 而且病死率比較高,經過治療后,患者也經常出現相關后遺癥。 現階段,現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的變化尤為明顯,而且再加上老齡化現象的影響,大大上升了急性腦梗死的病發(fā)率。 由于急性腦梗死疾病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肢體功能障礙恢復的難度性,諸多患者接受治療后,在自身肢體運動能力和生活能力等方面,極容易出現功能障礙問題。 在發(fā)病早期階段,加強早期治療和康復護理,恢復患者的神經功能[5],所以通過加強早期康復護理,對于提高患者個人生活能力和肢體功能等具有極大的幫助。
在康復護理內容中,首先,從患者具體情況出發(fā),加強肢體功能訓練計劃表的制定,在臥床階段,護理人員應對患者正確體位予以幫助, 定期變換患者體位,并將關節(jié)被動性運動指導落實下去,加快患肢血液循環(huán),并對神經機能予以刺激,預防出現廢用性萎縮現象。 其中,在關節(jié)被動性活動中,應遵循適度性原則,適度將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進行延長。 其次,對患肢進行站立練習和步行鍛煉予以指導,必要時應采用扶手、拐杖等予以練習,合理控制好運動量,防止發(fā)生腦梗死再次發(fā)作。 最后,加強康復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合理擺放室內所有物品,為患者行動帶來便利性。 同時在日?;顒拥攸c,如浴室和廁所等,加強扶手架的安裝,避免患者跌倒現象的出現。 在康復訓練時,應安排專人陪同,確保訓練活動的順利完成。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的實施,對于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障礙具有很大的幫助,不僅可以改善患者肢體功能障礙,并恢復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確?;颊呱钯|量的穩(wěn)步提升,不斷提高治療效果,所以可以在臨床上進行大力推廣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