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王義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一帶一路報道》特聘專家。面對“一帶一路”倡議,由于不了解或者誤解,國內外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王義桅及時地、有針對性地、系統地回應了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質疑之聲,厘清各種似是而非的言論及有意無意的誤解,幫助讀者走進“一帶一路”,走出認識誤區(qū)。
在國外,不同的國家地區(qū)對“一帶一路”有不同的感受。為什么有的從“一帶一路”中獲得了四五百億美元的投資,有的卻沒拿到大項目?在國內則有另一番疑惑:國內經濟增速放緩,要用錢的地方很多,為何還要去沿線一些高風險國家投資?投資“一帶一路”會不會打水漂,無法實現經濟收益?
看來,國內外對“一帶一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誤解,要么把它當作對外援助,要么把它視為對外撒錢,擔心引發(fā)債務危機,畢竟國內還有許多要用錢的地方,比如精準扶貧、設施改造等。其實,“一帶一路”并非對外援助,它的提出從國內背景來說,是為了解決改革開放兩大問題:解決發(fā)展模式的不可持續(xù)性問題,以及全球化效應遞減問題,這也標志著中國從融入到塑造全球化、從向世界開放到世界向中國開放的態(tài)勢轉變;從國際背景來說,是中國塑造歐亞一體化,鞏固大周邊依托,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深化經濟技術合作,建立自由貿易區(qū),最終形成歐亞大市場。
“一帶一路”也并非簡單的中國對外投資。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正從出口、引資驅動向投資、創(chuàng)新轉型,爭取產業(yè)、行業(yè)標準、國際話語權日顯重要?!耙粠б宦贰苯ㄔO充分彰顯我國國有企業(yè)優(yōu)勢及制度優(yōu)勢,正推動中國從靠拼勞動力、資源、資本、技術優(yōu)勢向標準、話語權、發(fā)展模式及創(chuàng)新優(yōu)勢轉化。印尼雅萬高鐵中方之所以能擊敗日方,背后是中國國有銀行的支持。中國模式正在非洲大顯身手,非洲第一條中國標準跨國電氣化鐵路,從設計、施工到運營,全都采用了中國模式??夏醽喌拿蓛辱F路和蒙巴薩港口建設也是如此。
資金從哪里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資金缺口巨大。據《超級版圖》一書預測,未來四十年人類基礎設施投入超過過去的四千年!因為發(fā)達國家基礎設施要升級換代,比如要建信息港、數字通關、智能電網、智慧城市等,而發(fā)展中國家普遍面臨基礎設施短板困擾?!耙粠б宦贰苯ㄔO靠中國一國投資是不現實的,必須采取全球融資方式,創(chuàng)新融資模式,公私合營PPP模式因此受到青睞。看到基礎設施巨大投資缺口就擔心中國去學雷鋒、做冤大頭,把錢投給“一帶一路”項目,大概是本能的反應。
資金往哪里投?投資美日等發(fā)達國家,固然風險少,但面臨投資設限的障礙,長遠收益不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風險與收益成正比,著眼發(fā)展?jié)摿?,占有未來市場,就要投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些國家普遍處于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水平,十分看重中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經驗。中國的技術市場化能力較強,最能發(fā)揮中國投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潛力。電車、汽車都是歐洲人的發(fā)明,但美國人把它用到了極致;今天,中國也把高鐵、互聯網等并非中國的發(fā)明用到了極致,將來國際高鐵標準、5G標準相當程度就是中國標準或中國標準占據重要分量。投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基礎設施項目、能源及港口等國計民生工程,有助于增強沿線國家與中國的經濟聯系,形成命運共同體,擺脫對西方的依賴。
“一帶一路”著眼于“五通”即以資金、技術優(yōu)勢制訂標準:產業(yè)標準——新基礎設施(如5G技術),大宗商品定價權——能源管道,國際投資、貿易規(guī)則——C-WTO,E-WTO(從商業(yè)領域到電子商務領域的世貿規(guī)則),在此基礎上,不斷推進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標準化雙多邊合作和互聯互通,大力推進中國標準“走出去”,提升中國在全球分工體系中的地位。“一帶一路”建設也是中國反對保護主義,在全方位開放中進一步推動投資便利化,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建設包容性全球化,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因此,“一帶一路”建設不能只算經濟賬。
面對極少數外國政府更迭頻繁、信用缺失,老百姓擔心“一帶一路”經濟效益與安全風險,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評估“一帶一路”收益,不能就事論事,要看長遠、全局,看關鍵環(huán)節(jié),考慮到大國投資基礎設施的歷史慣例。再者說,規(guī)模效應也需要時間積累,比如中歐班列,前期存在回程空車問題,這就是規(guī)模不夠。
的確,“一帶一路”有關投資合作項目,特別是部分基礎設施項目投入資金大、建設周期長、成本回收慢,但從長遠來看,對提升區(qū)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造福沿線各國人民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項目也要有所區(qū)分,是戰(zhàn)略項目、政策項目還是商業(yè)項目?戰(zhàn)略性項目是國家擔保的,如中巴經濟走廊,本身是不以賺錢為目標的;政策性項目多為示范工程,如雅萬高鐵,不能簡單以賺錢與否來衡量其價值;而剩余的商業(yè)性項目則本身是按照市場原則辦的,是賺錢的。部分項目出問題,被耽誤,長遠和整體來看也是在試錯,為其他項目和后期項目做鋪墊。
總之,遵循“企業(yè)主體、市場運作、國際慣例、政府引導”原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一帶一路”建設不是對外撒錢,而是新的長征,是中國與有關國家合作與友誼的拓展與深化,將極大地提升中國制造、中國營造、中國規(guī)劃的能力與信譽,重塑人類文明史與全球化話語權,體現中國崛起后的天下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