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暑假里,我又讀了一遍《“新基礎教育”學生發(fā)展與教育指導綱要》這本書。這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閱讀了,但是每次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獲。這本書上不是只有單純的理論,還有與之相對應的實踐分析。盡管此書不是議論文,但還是可以說,有理有據(jù),所寫的字字句句都會與人產生共鳴。
中國社會轉型中的兒童教育問題是我們當代教師關注的問題。包括家庭結構和教養(yǎng)方式、社會文化生態(tài)復雜化等,都對“缺乏合作精神”、缺乏持之以恒的頑強意志等等所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給出了合適的解決方案。而教育內涵不足,基礎性的內容在當前的班級建設過程中,感受不到班級生活的種種。那么,應該怎樣轉變呢?我認為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學會欣賞學生。怎樣看待學生,這是教師學生觀的重要內容。一個教師怎么看待學生,將影響教師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如果你把某個學生看得一無是處,認為他只有缺點沒有優(yōu)點,你就會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他,用挑剔的目光來注視他,甚至用有色眼光去對待他,你就會覺得他一無是處。比如,人家好心好意地去做好事,去幫助他人,這本來是很值得稱贊的事情??墒?,有的人卻總是喜歡往壞處想,認為人家做好事是為了得到表揚,為了給教師與其他學生留下一個好印象。因為存在偏見,好人都被看扁了,這是極不正常的。我們應該改變這種態(tài)度,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看物是這樣,看人又何嘗不是這樣。每一個富有靈氣、生動活潑的成長中的學生,在他們的身上,都有很多值得我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的方面。因為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只要我們換個眼光去看人,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的學生是這樣的可愛。我們不僅要做到教書,更要做到育人。而在育人的同時,也是成全了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良心。
本書第二部分,著重講解班級建設方面的內容。在這一部分,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一種思想的滲透,就是每一位教師都要形成生命成長的全程意識、生命成長的綜合意識,聚焦學生的成長需要,指導我們在開展學生工作時要實現(xiàn)成長教育的系列性。如在班級領域方面,在開展崗位建設與班級崗位的建設及班級活動等方面,為我們的班主任指明了一條非常明確的方向,那就是看哪位教師有心,能真心運用了?!毒V要》中提出:一是要解讀學生,從關注個別學生轉向關注全體學生,從關注借鑒他人理論、觀點轉向具體研究,從相對單一的研究視角轉換到綜合性的研究視角。二是要形成一種主題意識的策劃。三是要增強班隊活動展開過程中的智慧。
從學校的幾位走在新基礎教育前列的教師身上,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用心,有對教育事業(yè)的初心:用心設計每一份教案,用心感受每個學生的特點,用心包容每個學生的問題,用心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
人不論干任何一件事,只要付出了努力,都會有所收獲。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也應當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不過這種收獲、這種進步有大和小的差別而已,也有一個參照系的問題。我們常常用十全十美的標準來衡量學生,并把他們放在一個大環(huán)境里去與那些表現(xiàn)非常出色的學生相比,與班上,甚至全校前幾名的學生相比,這樣比的結果是,那些進步幅度小的學生,自然就抬不起頭來,就失去了信心。而對于我們教師而言,也是需要認真付出的,沒有付出哪會有對學生育人的收獲?哪有桃李滿天下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