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青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1600多名開國將帥中,葉飛上將和陶勇中將堪稱特別能打仗的著名戰(zhàn)將,尤以善打大仗、敢拼硬仗、會打惡仗而著稱。
1940年3月22日,駐扎在江蘇中部江都縣吳家橋鎮(zhèn)的新四軍挺進縱隊,接到江南指揮部指揮陳毅的電令,稱安徽東部來安縣半塔集遭到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部圍攻襲擊,特令挺進縱隊火速前往增援。接到緊急任務后,挺進縱隊黨委立即召開作戰(zhàn)預備會,最后確定,由縱隊軍政委員會書記、副司令員葉飛率第1團全部和第4團第2營馳援半塔集;縱隊司令員管文蔚帶第4團主力和縱隊特務營留守吳家橋鎮(zhèn),保證縱隊營地安全。3月23日一早,葉飛就率部從吳家橋鎮(zhèn)出發(fā),計劃西渡運河和邵伯湖,穿越天(長)揚(州)公路,晝夜兼程,到達100公里以外蘇皖交界的馬集,馳援半塔集。
與此同時,在津浦路西參加反摩擦作戰(zhàn)的蘇皖支隊也接到陳毅的電令,被要求星夜兼程東援。于是,蘇皖支隊司令員陶勇和政委盧勝隨即率部在新四軍第5支隊司令員羅炳輝統(tǒng)一指揮下,與第5支隊、第4支隊第7團等部,疾速揮戈掉頭往東,馳援半塔集。
半塔集這個皖東山區(qū)小集鎮(zhèn),為何引起如此重視?為何新四軍要想盡辦法東西對進營救馳援?一是從抗日的角度講,半塔集是新四軍第5支隊指揮部駐地,是新四軍開辟建立不久的津浦路東抗日游擊根據(jù)地的中心地帶。二是從軍事地理的角度講,半塔集位于來安縣城北30公里處,東臨天長,西依明光,南鄰六合,北接盱眙,在蘇皖兩省五縣交界處,通衢四方,商貿(mào)發(fā)達,堪稱蘇北、蘇中通往淮南、淮北的咽喉。三是從國共雙方摩擦與反摩擦斗爭的角度講,半塔集是雙方爭奪的焦點。
3月24日8時左右,葉飛率部橫跨天揚公路甘泉鎮(zhèn)一帶時,與從仙女廟據(jù)點出來的一小隊日軍和幾十名偽軍相遇。狹路相逢勇者勝!擔任前衛(wèi)的第1團第1營,分兩路插上公路,機槍攔頭截尾,手榴彈在敵群中爆炸。戰(zhàn)斗1個小時,將其大部消滅,俘虜偽軍30余人,活捉日軍士兵1名。下午4點,部隊前進到半塔集東南約15公里的六合縣馬集附近,偵察員發(fā)現(xiàn)著裝不很整齊的頑軍地方部隊。于是,抓了一個俘虜,經(jīng)審問,得知馬集駐有“忠義救國軍”行動總隊。葉飛笑道:真是冤家路窄!在蘇南就跟他們交過手,又在這里遭遇,堅決打!部隊立即分幾路猛沖,沖進了馬集,打得頑軍措手不及。打到天黑,挺進縱隊連克三四個村莊,共殲滅“忠義救國軍”行動總隊1000余人,并突破了韓德勤頑軍包圍半塔集東南面的缺口。
3月25日,葉飛命令部隊休息一天,恢復體力,打掃戰(zhàn)場,以利再戰(zhàn)。
3月26日一早,挺進縱隊即由馬集出發(fā),向半塔集方向攻擊前進。不久,偵察員又發(fā)現(xiàn)敵情并抓到俘虜,得知韓德勤頑軍主力獨立第6旅第13、第16團正由西邊10公里開外的竹鎮(zhèn)趕來阻擊新四軍。獨立第6旅以代號“梅蘭芳部隊”自詡,意思是唱主角、掛頭牌的主力部隊。是繞道直奔半塔集,還是就地迎敵碰硬茬?葉飛果斷地說,不打垮頑軍這個頭牌,如何解除半塔集之圍?于是命令部隊迅速展開向敵進攻。第1團第2營發(fā)揚“猛打、猛沖、猛追”的三猛作風,在正面發(fā)起攻擊,第1營迂回到側面攻擊敵人。激戰(zhàn)3個多小時,殲其1個營,挺進縱隊照樣將驕橫的獨立第6旅打得落花流水。
就這樣,4天之內(nèi),葉飛率部長途西進奔襲,連打3個勝仗,占領馬集一線,并繼續(xù)向半塔集挺進,對頑軍震動很大。
這時,西返的蘇皖支隊第1營也趕來增援半塔集。支隊主力與羅炳輝部一起,星夜兼程,揮師路東。
3月27日,路西東援的先頭部隊到達半塔集西南20公里的張山集,東面葉飛的挺進縱隊在馬集、竹鎮(zhèn)一線布防,遂呈全線反擊態(tài)勢。于是,進攻半塔集的頑軍全線動搖,倉皇后撤,前來增援的常備第10旅第19、第20團,也在三河鎮(zhèn)北岸停滯不前。
1950年,王必成、粟裕、葉飛與陶勇(從左至右)在上海合影
3月28日,新四軍在半塔集周圍地區(qū)集結。可謂猛師虎視眈眈,反擊總攻在即。
3月29日,中共中央書記處給中原局的電報指示要求:路東地區(qū),則應堅決控制在我手中,先肅清地方頑固派;對韓德勤部在有利、有理條件下,即當其進到新四軍駐地時堅決消滅之。
遵照這一指示,在中原局書記劉少奇、新四軍副軍長兼江北指揮部指揮張云逸統(tǒng)一部署下,新四軍由羅炳輝和葉飛分任前敵指揮和副指揮,兵分三路向頑軍發(fā)起全線反擊。
3月31日夜,新四軍中路部隊一舉攻克王店集,頑軍被迫退至泥沛灣。4月1日中午,新四軍攻占舊鋪后,一部進至蓮塘,另一部向南進至張洪郢,截斷汊澗以南的頑軍退路。傍晚,羅炳輝在舊鋪指揮新四軍在新鋪以西地區(qū)與常備第10旅第19團展開激戰(zhàn)。羅炳輝巧用疑兵,派司令部6名通信員在馬尾巴上捆上樹枝,于樹林中縱馬疾馳,拖得地面煙塵滾滾。頑軍見新四軍騎兵“大部隊”從天而降,四散驚逃。
4月1日,葉飛挺進縱隊在東南路攻克興隆集、竹鎮(zhèn)集,一部向西釜山、高山集、蕭大郢的頑軍第117師第349旅第697團攻擊,另一部在汊澗西南的曹旗郢與獨立第6旅第16團激戰(zhàn)。新四軍西北路在官莊、澗溪與頑軍激戰(zhàn)。
4月3日,頑軍2個團向舊鋪新四軍反擊,陶勇蘇皖支隊進攻蓮塘,頑軍不戰(zhàn)而逃,新四軍遂占蓮塘。黃昏時,頑軍1個營又1個連向新四軍進行反撲。激戰(zhàn)至次日中午,頑軍傷亡過百,逃向盱眙城。21時許,頑軍第13、第16、第18、第698團集結葛家巷附近,準備與新四軍決戰(zhàn)。新四軍西北路在岡村以西與常備第10旅展開激戰(zhàn)。新四軍東南路葉飛挺進縱隊,攻占東旺廟、西釜山,直逼汊澗。
4月4日,新四軍西北路攻占穆家店后,在西高廟、河稍橋一線與頑軍激戰(zhàn)。新四軍中路羅炳輝第5支隊主力與陶勇蘇皖支隊繼續(xù)挺進。此時,頑軍士氣受挫,疲憊不堪。
4月9日,頑軍全部向后北撤到三河以北,封鎖河面,新四軍推進至三河南岸,與之對峙。半塔集保衛(wèi)戰(zhàn)勝利結束。
新四軍經(jīng)過20天的艱苦奮戰(zhàn),終于打退韓德勤萬余兵力的進攻,取得了華中反摩擦的第二戰(zhàn)勝利。半塔集保衛(wèi)戰(zhàn)是在劉少奇統(tǒng)一指揮下,江北新四軍創(chuàng)造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固守待援、反擊取勝的成功范例。
5月4日,毛澤東、王稼祥致電劉少奇:望令葉飛部開返蘇北,在蘇北放手發(fā)展,今年內(nèi)至少擴大至2萬人槍;立即動手在高郵、泰縣、泰興等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權,放手發(fā)動群眾,發(fā)展黨的組織。史稱第二個“五四指示”。
5月5日,毛澤東以中共中央書記處名義給新四軍政委項英、陳毅發(fā)出指示:速令葉飛在(長江)北岸擴大部隊,建立政權,不要顧慮顧祝同、韓德勤、李明揚之反對。
5月8日,劉少奇致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及各部隊,強調(diào)要貫徹第二個“五四指示”,并指示葉飛部,如果韓德勤來攻,堅決消滅之。同日,陳毅向中共中央報告:解決蘇北問題,應首先向韓德勤下手。
5月17日,日軍獨立混成第12旅團一部500多人“掃蕩”江北吳家橋地區(qū)。這是葉飛率部在半塔集地區(qū)休整一個來月以后,回到吳家橋的第五天。葉飛指揮部隊堅守了一個上午,粉碎了日軍的三次進攻。到了下午新四軍反攻,一個沖鋒就把日軍沖垮了。然后一路追擊,把日軍包圍在仙女廟東邊的謝家蕩村里,激戰(zhàn)終夜。這一仗打了一天一夜,殲滅日軍100余人,成為吳家橋地區(qū)抗戰(zhàn)以來最激烈的一仗。之前,江北民眾就把新四軍叫作“四老爺”“四將軍”,這一仗解氣揚威,葉飛部隊的名氣就更大了。為防止日軍的報復,葉飛和管文蔚打算率部轉移到通揚河以北、宜陵東北的郭村地區(qū)休整待機。
為什么要選擇郭村這個地方呢?第一是地理位置好,處在日偽、韓頑、“兩李”三股勢力接合部的一個三角中心地帶:西邊15公里左右是日軍高郵、邵伯據(jù)點,北邊5公里外是韓德勤部張星炳的保安第3旅,南邊宜陵鎮(zhèn)的塘頭村是李明揚、李長江的地盤,新四軍進可攻,退可守,比較安全。第二是群眾基礎好,郭村在1939年10月就建立了黨支部,領導青年抗日救國團,搞過春荒分糧斗爭,還掌握了自衛(wèi)隊武裝。第三是發(fā)展空間大,新四軍可以利用日偽頑之間的矛盾,在這里積極打擊日偽,放手發(fā)動群眾,建立抗日民主政權,搞減租減息,發(fā)展和擴大抗日根據(jù)地。
從政治上來分析新四軍這些對手的情況,簡稱“省韓”的韓德勤是蔣介石嫡系,是顧祝同的江蘇老鄉(xiāng),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屬于反共頑固派。江蘇省稅警總團團長陳泰運是黃埔一期生,與何應欽是貴州同鄉(xiāng),是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的嫡系部隊,但曾遭韓德勤軟禁過,和韓矛盾大,新四軍可爭取其中立。號稱“兩李”的李明揚、李長江是蘇北最有影響的地方實力派,同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有歷史淵源,在政治上屬中間派。蘇北主要實力是“省韓”和“兩李”。他們雖然都屬國民黨,并有隸屬關系,矛盾卻很深。韓德勤剛剛當上省主席,就把李明揚、李長江原任的江蘇省保安正、副司令的位置搶了過去,一攬節(jié)制和組建各保安旅的實權。“兩李”一朝被奪權,自然懷恨在心。韓德勤又壟斷餉彈供給,克扣侵吞,還一心想分化、控制“兩李”部隊。所以,“省韓”與“兩李”之間可謂爾虞我詐,唯利是圖。
陳毅根據(jù)中央指示和對蘇北力量對比的分析,提出了“擊敵、聯(lián)李、孤韓”的發(fā)展蘇北的策略方針。后來,在實際行動中,陳毅通過關系與“兩李”直接聯(lián)系,數(shù)月之內(nèi),三進泰州與“兩李”會晤。結果,“兩李”在新四軍渡江北上問題上做過一些有益的配合。當然,“兩李”在抗日反韓這一根本立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搖擺性,因此,新四軍對“兩李”的爭取工作是“和”與“打”兩手并用。不過,情況總是在變化的,當我方積極爭取“兩李”時,韓德勤也利用“兩李”對蔣、顧壓力的畏懼以及對挺進縱隊在江北發(fā)展的疑懼心理,又打又拉,表示要與其“捐棄前嫌,重修舊好,共同反共”。結果,“兩李”在“省韓”的挑唆和壓力下,由中立倒向反共,尤其是李長江的反共態(tài)度更加明顯。
于是,新四軍想到郭村地區(qū)休整,李長江就下命令制止。他表示,不僅不能讓挺進縱隊到通揚河以北地區(qū),而且說:“如果挺進縱隊要通過宜陵的話,就打?!泵畈筷牸芷饳C槍,封鎖通揚河上的橋梁。但當新四軍以戰(zhàn)斗姿態(tài)向宜陵前進時,李軍沒有敢打。新四軍就這樣轉移到了郭村。
與共產(chǎn)黨不可能真心合作的李長江很怕挺進縱隊占據(jù)他的地盤不走,就幾次要求挺進縱隊撤離,韓德勤趁機在一邊煽風點火??汕傻氖?,葉飛率部到郭村駐了幾天還真的不想走了。他想起在半塔集休整期間,劉少奇與他單獨促膝交談如何完成開辟蘇北重要任務時交付的一條錦囊妙計,這就是“引頑圍攻,孤軍堅守,待援殲敵”。于是,到了6月下旬,挺進縱隊駐了一個多月也沒撤走。葉飛“孤軍堅守”的腹案越來越成熟。
6月25日,李長江向葉飛下最后通牒,限挺進縱隊三天內(nèi)退出郭村。葉飛將情況分別電告中原局和江南指揮部。
劉少奇復電:頑固派必然遲早會向你們進攻,你們要準備與選擇適當?shù)牡匦挝恢茫軌蚬淌鼗蛞杂螕魬?zhàn)支持一二個星期,讓頑固派進攻你們,你們自衛(wèi),造成充分政治理由,然后再由八路軍第5縱隊與新四軍第4、第5支隊援助你們,協(xié)力側擊頑固派。
陳毅復電提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盡量避免與“兩李”沖突,不能避免也要盡量拖延,以待江南主力打退國民黨第三戰(zhàn)區(qū)第二游擊區(qū)副指揮、江南頑固派冷欣的進攻后北渡長江,抑制戰(zhàn)端;中策是如果避免不了沖突或拖延不了,要打,退到吳家橋打,那里背靠長江,可以機動;下策是在郭村打,易受四面包圍,態(tài)勢不利。陳毅又來電指示,可派代表到泰州談判,爭取時間。
挺進縱隊黨委研究后,上報中原局和江南指揮部,郭村易守難攻,還是在這里迎敵為好。
陳毅很快來電指示,而且語氣堅決:切不可在郭村孤軍御敵,吳家橋若不好守,萬不得已時則暫時退回江南,與江南部隊會合,然后再渡江北上。
1962年,反映郭村保衛(wèi)戰(zhàn)的電影《東進序曲》在全國上映
當夜,葉飛和管文蔚召集挺進縱隊和蘇北特委的領導開聯(lián)席部署會,挺進縱隊參謀長張藩、政治部主任姬鵬飛,中共蘇北特委書記韋一平、副書記惠浴宇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后來考慮到時間緊急,干脆又把團以上領導干部找來一起討論。最后統(tǒng)一思想,在郭村打有勝利把握,退守吳家橋則不利。結論是堅決保衛(wèi)郭村。
同時,奉陳毅指示,派出縱隊政治部副主任陳同生和調(diào)查科科長周山去泰州談判,請求李長江再讓新四軍在郭村駐一段時間,恢復體力,然后返回吳家橋地區(qū)。
陳毅接到葉飛的電報后,最終回電同意挺進縱隊在郭村迎擊李軍,并急電遠在六合縣月塘集的蘇皖支隊火速東援郭村。
大敵當前,大戰(zhàn)在即!郭村一片黑云壓頂、山雨欲來的氣氛。
這時,李長江調(diào)動第1、第2、第4、第6縱隊,另有保安第3旅張星炳部配合,總兵力達13個團,向郭村進逼。
號稱“李大麻子”的魯蘇皖邊游擊副總指揮李長江雖然撕掉了“中間派”的外衣,氣勢洶洶地赤膊上陣,想在蔣介石和韓德勤面前討好立功,但老奸巨猾的總指揮李明揚卻借故到興化“開會”去了。
另外,李長江對自己隊伍中有共產(chǎn)黨嫌疑的兩支部隊在嚴加防范的基礎上,準備在進攻郭村之前解決掉,這就是第3縱隊第8支隊陳玉生部和第2縱隊第5支隊第4大隊王澄部。李長江的企圖是,對挺進縱隊分化瓦解,各個擊破。
6月26日,在郭村正需用兵的節(jié)骨眼兒上,挺進縱隊果然收到駐扎在泰興縣西北蛤蟆圩的陳玉生發(fā)來的急電,說李長江要用4個支隊來攻擊他,他想舉行戰(zhàn)場起義,并把部隊拉到郭村參戰(zhàn)。葉飛和管文蔚一邊回電同意陳玉生起義的建議,一邊不得不派挺進縱隊的邱玉權第4團南下救援陳玉生部。
此時分兵救援,的確是一著險棋!葉飛和管文蔚在郭村掌握的部隊只有第1團和縱隊特務營合計4個營的兵力,外加縱隊機關和教導隊。真是捉襟見肘。即使這樣,葉飛還是與李長江斗智斗勇。下午,葉飛有意騎著人們熟知的白馬率第4團由郭村出發(fā),黃昏在塘頭附近渡過通揚河,讓人以為是他率領部隊去增援陳玉生。特務們趕緊把葉飛出動的消息報告給李長江。入夜后,邱玉權率第4團從吳家橋地區(qū)向東疾進增援陳玉生,葉飛由原路悄悄回到郭村。
李長江果然中計。他改變部署,決定先打郭村,然后再解決陳玉生部隊。
6月27日一早,李長江的部隊就開始出動。下午,形成了對郭村的包圍態(tài)勢。
挺進縱隊進行郭村保衛(wèi)戰(zhàn)的具體戰(zhàn)斗部署是:第1團全部擔任防御,北面以第2營防御保安第3旅張星炳部進攻,第1營、第3營和教導隊在南面、東面防御李長江部進攻,縱隊特務營為機動兵力。葉飛根據(jù)半塔集保衛(wèi)戰(zhàn)的經(jīng)驗,針對李長江各部政治態(tài)度不同,配合不會十分協(xié)調(diào),張星炳部攻擊不會十分積極的弱點,決定采取積極防御,以陣地前的短促突擊,擊退敵人進攻,穩(wěn)定郭村陣地。
6月28日0時,在李部顏秀五第2縱隊政訓處任中尉政訓員的李欣,秘密地把“兩李”部隊的進攻部署和李長江把我方談判代表陳同生等二人扣留起來的情報送到挺進縱隊指揮部。李欣真名鄭少儀,是一名19歲的女地下黨員。對于她送來的情報,葉飛和管文蔚覺得太及時了,無疑又增加了抗敵的勝算。于是,28日0點30分立即下達命令,部隊趕快吃飯,凌晨4點以前全部進入防御陣地,準備迎擊敵人。
6月28日拂曉,李長江所部4個縱隊和1個保安旅共13個團開始兇猛地圍攻郭村。郭村東南面是旱地,一片墳包,便于敵軍接近。果然,陳中柱第4縱隊從東南方向猛撲過來。這里只有挺進縱隊1個加強連,頑軍逼近新四軍陣地,子彈打到了駐在村西端的特委機關。站在陣地上的葉飛從望遠鏡中看到頑軍正以密集隊形猛撲過來,新四軍也以密集手榴彈反擊,但頑軍仍然蜂擁而上,不斷沖擊。葉飛判斷很可能這是李軍主攻方向,立即命令特務營出擊。在熾烈的火力掩護下,特務營一個猛烈的反沖擊,將頑軍擊潰。陳才福第6縱隊從西南方向來犯,也被新四軍以反沖鋒擊退。其余各部頑軍配合不緊,氣焰稍斂。
6月29日拂曉,李長江所部發(fā)動第二次猛烈攻擊,并把進攻的重點改在西南面,戰(zhàn)斗一開始就很激烈。李長江下了死命令,要陳中柱、陳才福堅決拿下郭村。挺進縱隊第1團第1營和教導隊咬緊牙關,打得特別頑強和勇敢。激戰(zhàn)一天,終于把李長江部隊擊退到離郭村1公里的王家莊。
傍晚時分,挺進縱隊突然收到劉少奇的來電:八路軍第5縱隊因日軍“掃蕩”不能如期趕到,新四軍第5支隊也因“大刀會”所阻,無法增援。
6月29日天黑的時候,陶勇、盧勝率蘇皖支隊越過了“兩李”的防線,及時趕到了大兵壓境的郭村西北五六公里處的楊家橋一帶。
一聽說陶勇、盧勝率部趕到,葉飛和管文蔚緊鎖的眉頭立刻舒展了。他們讓北邊的第1營派偵察員在夜色中把陶勇、盧勝迎進了郭村指揮部,共商反擊對策。
郭村戰(zhàn)斗前,葉飛、姬鵬飛、張藩(從左至右)合影
6月30日晨,李長江所部又發(fā)動第三次攻擊。等李軍靠近陣地前沿時,新四軍一陣排槍,李軍只得在山芋田、高粱地和墳墓旁找地方或臥倒或防護,沒想到一支支尖銳的竹簽不同程度地戳進他們的胸膛、肚皮和大腿,搞得他們狼狽不堪。新四軍趁勢沖殺,打得敵人潰不成軍。在楊家橋陣地,蘇皖支隊頂住了顏秀五第2縱隊一部的攻擊,并把他們打回了麻村。從午后開始,郭村戰(zhàn)場硝煙漸淡,槍聲暫弱,比較平靜。這引起了葉飛的警覺。他判斷敵人可能利用東邊的水網(wǎng)地帶進行偷襲。于是,葉飛請?zhí)K皖支隊進入郭村,頂住北面張星炳部的進攻;將挺進縱隊第2營東移,加強東邊的防御。傍晚,派第1團參謀長廖政國到第2營去加強指揮。夜間,第2營游動哨果然發(fā)現(xiàn)李長江部隊正在運動。廖政國果斷命令第2營出擊。短兵相接,一陣拼殺,新四軍把進攻之敵逐出數(shù)里以外,李長江的進攻尚未形成就被粉碎了。
7月1日清晨,郭村戰(zhàn)斗進行的第四天,葉飛和陶勇、管文蔚、韋一平、張藩、姬鵬飛等召開戰(zhàn)情分析會。挺進縱隊加上蘇皖支隊已有7個營兵力,緩解了當前的危險和壓力。如果仍按原定“孤軍堅守,待援殲敵”的部署作戰(zhàn),一味地曠日持久固守,將會陷入前無救兵、后無退路的極險境地。如何破圍解困,守與撤的意見都有。
參會的第1團團長喬信明建議,可否抽出一定力量向南打開一個缺口,以攻為守,打破被包圍的嚴重局面。葉飛、陶勇和管文蔚都覺得這個建議不錯。西南方向的宜陵是李軍后方空虛之地,如果撕開了這個缺口,可打通與吳家橋地區(qū)的聯(lián)系,新四軍就進可攻,退可守,也有利于接應陳毅從江南帶來的援兵,變被動為主動。遂決定由第1團抽兩個營,向揚(州)泰(州)線出擊,直取宜陵;蘇皖支隊以兩個營在北面繼續(xù)頂住張星炳部,以兩個營南下接替第1團防務。
白天,好消息接連傳到郭村指揮部。一是陳玉生部起義成功,在挺進縱隊第4團的接應下從蛤蟆圩到達吳家橋,控制了江南江北的交通要道。二是王澄、姚力等在泰州北面的港口率領李軍第5支隊第4大隊和重機槍連暴動成功,逮捕了反動的支隊長陳東生,馬不停蹄地揮師西南,進入炮火連天的郭村。
當夜,喬信明和團政委劉先勝分率第1營、第2營迅速出發(fā),插入李軍后方,以堅決勇猛的動作一舉攻下重鎮(zhèn)宜陵,橫掃敵陣,擊潰了李長江部3個團。
7月2日拂曉,損兵折將的李長江一氣之下,從泰州城跑到了前線,親自督戰(zhàn)向郭村發(fā)起猛攻。挺進縱隊除留少數(shù)部隊監(jiān)視和抗擊張星炳、顏秀五兩部外,全力反擊。蘇皖支隊繼續(xù)配合,南北作戰(zhàn)。至下午3時許,在新四軍南北夾擊之下,李軍的攻勢被打垮了,并全線潰退。第1團俘獲李軍主力第4縱隊司令陳中柱。
7月3日,陳毅趕到郭村,見戰(zhàn)斗已基本結束,懸著的心才放下來。陳毅在參加作戰(zhàn)指揮部的反擊部署會時,指示葉飛、管文蔚和陶勇、盧勝,要堅持“擊敵、聯(lián)李、孤韓”的策略方針,按照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斗爭原則,繼續(xù)爭取“兩李”,不要逼迫過甚,使其投奔日軍或韓頑。
7月4日,挺進縱隊和蘇皖支隊執(zhí)行陳毅的統(tǒng)戰(zhàn)策略,分路出擊,一舉奪取塘頭,俘虜李部官兵近2000人,直逼泰州城下。蘇皖支隊先頭第1營占領了位于九尺溝的泰州城外的碾米場,但未進泰州城。此時,倉皇逃回泰州城的李長江頓時松了一口氣。
郭村保衛(wèi)戰(zhàn)歷時七天七夜,新四軍共殲李軍3個整團,擊潰10個團,繳獲步槍600余支、輕重機槍10余挺。陳毅在郭村給趕回泰州的李明揚通電話,呼吁重修舊好,團結一致抗日。通話后,陳毅派新四軍戰(zhàn)地服務團團長朱克靖帶著他的親筆信去泰州直接商談。經(jīng)雙方談判,以“互助互讓,共同發(fā)展”為原則,達成口頭協(xié)議:“兩李”將扣留的挺進縱隊談判代表陳同生等立即釋放,新四軍放還“兩李”部陳中柱、陳東生以下700多名俘虜及部分繳獲槍械;新四軍愿意讓出富裕的郭村、吳家橋等地再借道泰州的寺港口、繆灣一帶東進黃橋,“兩李”應給予方便,并在今后新四軍與韓德勤的摩擦中保持中立。對于這樣的結果,“兩李”喜出望外,完全同意。
郭村保衛(wèi)戰(zhàn)成為新四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jīng)典范例。這次險象環(huán)生、峰回路轉的勝利,拉開了新四軍開辟蘇北、蘇中抗日根據(jù)地的序幕。新中國成立后,郭村保衛(wèi)戰(zhàn)被拍成電影,即著名的《東進序曲》。新四軍的英雄群像家喻戶曉,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