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 要:當前,文物保護工作是博物館工作的重心,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文物保存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是很大的,近幾年來,頻頻出現人為因素及不可抗力因素發(fā)生的文物遭破壞現象,文物是有形的歷史見證物,博物館必須做好文物安全保護工作,必須嚴格把握文物的真實性,防止人為因素對文物的破壞,根據國家規(guī)定將文物遺址進行保護。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安全;保護文物
我國對博物館的建設越來越注重,博物館的規(guī)模擴大,數量增加,隨著人民素質的提高,人們對參觀博物館的興趣越來越大。所以,對博物館的文物安全工作的要求也應該越來越嚴格,要充分保障博物館的防火、防盜、防破壞設施的建設,避免不必要的文物損壞和丟失,盡最大努力防止人為因素對文物的破壞。
1 對博物館的介紹
威海市文登區(qū)博物館系地志類綜合性博物館,于1995年4月成立。文登區(qū)博物館宗旨職能為:征集、收藏歷史文物;舉辦陳列展覽;傳播歷史和科學知識。文登區(qū)博物館已成為文登區(qū)內各學校的第二課堂以及文登市民、外地游客、政府間文化交流推介的必選之地,成為內塑精神、外樹形象、全面展示文登歷史文化和發(fā)展成就的重要窗口。
2 簡析博物館在保護文物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博物館的保安隊伍建設不到位。博物館的安防體系應該由科技預防措施、人防和物防組成[1],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嚴密的安防體系。博物館對文物的保護中,運用科技預防措施能夠基本做到防火、防盜,運用物防能夠基本做到防破壞,所以博物館對人防的要求并不是很嚴格,但是科技預防措施和物防并不是萬無一失的,任何時候都會有意外的發(fā)生,因此,博物館應該重視對保安隊伍的建設。
2)過于重視避免險情的發(fā)生,而不重視工作人員的失誤。在博物館對文物的保護過程中,管理部門過于重視防火、防盜險情的發(fā)生,而不重視由于工作人員的失誤、不浮躁的行為造成的后果。依照我國《刑法》和《文物保護法》,造成文物受損的人就應該受到行政處分,但是,在博物館的相關制度中,并沒有完善這方面的懲罰制度,只有完善這方面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才能讓工作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更加專心,避免造成更大的失誤,文物才能保護的更加妥當,不被損壞。
3)相關管理人員只重視檢查,并不重視指導下屬解決相關問題。博物館在文物安全工作中[2],相關人員大多只重視檢查文物有沒有損壞,再把相應的報告、文件發(fā)給上級,并沒有人來考慮文物存放的環(huán)境因素有沒有不妥,博物館中的體系措施是否真的到位。
3 對于博物館的文物安全工作的存在的問題的解決措施
1)擬定應急預案,避免文物在緊急情況下受到不必要的損失。(1)定期檢查,以預防為主。立足于防患于未然,及早抓、抓苗頭,爭取早發(fā)現問題,早控制,早匯報情況,及時妥善進行處理,力爭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2)按上級要求,成立博物館安全工作指導小組。為貫徹統(tǒng)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加強協(xié)作的原則,有效預防、及時處理區(qū)博物館的公共安全事件。(3)擬定博物館公共安全應急工作規(guī)程。(4)制定應急細則,例如火災、雷電災害、意外災害等突發(fā)事件的應急預案。(5)對突發(fā)事件的責任、獎懲的劃分應該明確。
2)健全文物安全責任體系,加大巡、檢查力度確保文物安全。積極排查各展廳、庫房、辦公區(qū)域等。對排查出來的安全隱患分解落實,如對展廳內電線線路定時檢查,展廳內的古字畫加蓋亞克力板,對展柜內重要等級文物青花瓷器等采取加固措施。針對汛期內展廳內放置字畫展柜濕度大等各種情況,在展柜內定期更換放置干燥劑,且放置除濕機24小時不間斷運行,保證展廳內溫濕度達到存放文物的條件要求。
3)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強化人員素質,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文登區(qū)博物館高度重視安全工作,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3],制定了重點部位巡查表、交接班記錄表、庫房進出登記表和監(jiān)控值班室交接班記錄表等,嚴格交接班制度,于博物館重要部位設有23個巡更點,要求安保人員每兩小時巡更一次,大大提升了博物館的安全系數。設立專門的安全保衛(wèi)機構,要害部門負責人及保衛(wèi)人員經公安機關政審合格方可擔任,使隊伍素質和戰(zhàn)斗力大有提高,確保了文物安全。每年積極開展消防安全培訓,對館內工作人員進行消防安全培訓,教導使用消防設備,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
4)加強重點部位巡查,完善博物館監(jiān)控系統(tǒng),使博物館內監(jiān)控無死角。日常開放工作中展廳內有保安及展廳服務人員不間斷巡查重點部位[4],庫房重地配備有雙層防盜門,且?guī)旆康蔫€匙分別為兩位工作人員管理,進出庫房必須兩位同時進出并登記記錄。展廳及庫房有紅外監(jiān)控24小時全方位監(jiān)控錄像,全天候有保安人員看管監(jiān)控,做到發(fā)現問題及時告知,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并妥善處理,展廳和庫房內還安裝了遠紅外報警裝置,保證了閉館期間文物的安全。同時完善博物館外圍及展廳周邊、走廊等重要部位增設監(jiān)控30余處,進一步加強了博物館文物安全防范能力。
5)貫徹執(zhí)行文物安全責任追究制,簽訂文物安全目標責任書,落實文物保護責任。不可移動文物方面,與相關鄉(xiāng)鎮(zhèn)文體站負責人及村委負責人簽訂《不可移動文物安全責任書》,把文物保護的領導責任制層層落到實處。加大文物安全保護力度,加強巡查。不可移動文物方面,一是確立了每月一“小檢”,半年一“大檢”的工作方式,對轄區(qū)內的不可移動文物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了全面排查。采取得力措施,抓好鎮(zhèn)、村兩級和群眾性文物保護網絡建設,現已建立起市、鎮(zhèn)、村、個人四級文物保護網絡,保護員實行持證上崗,定期開展文物安全檢查;為叢氏宗祠舊址、萬字會舊址、張氏宗祠舊址等古建筑配送了干粉滅火器,采取多種有效措施,確保不可移動文物安全。與此同時,我館加強監(jiān)控舉報,強化措施,切實做好文物的保護工作,堅持專群結合、群防群控,將群眾納入田野文物保護的隊伍中,落實了激勵措施,使之成為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輔助力量。公布舉報電話,設立獎勵經費,鼓勵群眾積極提供信息和線索,提高公眾參與田野文物保護的積極性。
6)加強宣傳引導,開展不可移動文物安全大檢查。印制了5000多份文物保護宣傳單,利用文物安全檢查的機會,在走村串戶的有利時機,廣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山東省文物保護條例》、《博物館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同時,要求各鄉(xiāng)鎮(zhèn)文體站工作人員積極參與,擔當文物法規(guī)的義務宣傳員,村干部作文物保護的聯(lián)絡員,通過方方面面的宣傳教育,營造出了“保護文物、人人有責”的良好社會氛圍,使文物保護逐步深入人心,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4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做好對博物館文物的保護工作,第一要從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下手,提高工作人員對文物安全的保護意識,加強做好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對保安隊伍的建設,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第二進一步完善相應的文物保護規(guī)章制度,做好應急處置演練工作。第三做好博物館文物保護宣傳工作,提高人民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促進博物館安全有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成培.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中的問題探討[J].科技資訊,2017,015(030):145-146.
[2]趙磊.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中的問題探討[J].大觀,2017(6).
[3]譚雙山.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中的問題探討[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4(14).
[4]喬源霖.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中的問題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