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倩
摘要: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成熟完善,進一步推動了數據中心在硬件設施和軟件資源方面的標準化和虛擬化。對于電力企業(yè)來講,云計算的應用給電力數據中心的運維管理帶來了新的發(fā)展,同時也對企業(yè)的數據處理技術和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闡述電力數據中心運維管理所呈現問題的基礎上,對運維管理的發(fā)展措施提出了建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現代化的電力數據中心運維管理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關鍵詞:大數據;運維技術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與發(fā)展,信息技術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為了滿足社會開發(fā)的需要,在電能計量裝置的運用、維護方面的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產業(yè)的發(fā)展。電力產業(yè)發(fā)展中的信息技術應用,降低了工作問題,提高了工作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為產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在研究電能測量大數據影響的基礎上,對具有重大實用意義的計量設備的操作和維護。
1、變電站管理工作中變電運維的現狀
現在,變電站是我國電網的關鍵組成部分,在我國電力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在24小時值班的變電站中,這種監(jiān)控方式雖然能及時解決處理突然出現的問題,但對人力資源的最佳分配會產生不利影響。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變電所監(jiān)管方式逐漸變成了智能控制模式,不需要為變電站全天24小時安排特殊監(jiān)管人員,可以使現代化設備對變電站進行整體的控制和分配,還可以通過控制中心接收信息,并將變電運行的指示轉交給變電站??刂浦行谋O(jiān)管與傳統的變電站管理模式相比,智能管理模式更適合時代的發(fā)展,更適合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此外,一個智能的變電站管理模式也可以確保部門之間的相互作用。測量中心、調節(jié)中心在科學合理范圍內實現控制和模擬自動化,有效提高變電運行的速度和傳遞效率[1]。
2、電力數據中心運維管理發(fā)展呈現的問題
在傳統的電力數據中心發(fā)展建設過程中,往往單臺硬件設備的作用比較單一,如果電力企業(yè)想發(fā)展新的建設應用,必須提前采購相應的設備,并且要按照規(guī)定的架構完成模塊部署。但是在設備采購的過程中,一旦出現采購的設備有稍微的變動,就會造成信息應用的上線變得不可控制。通過使用云計算相關技術,電力企業(yè)就可以對網絡、計算和存儲資源等進行有效地構建和靈活調度。虛擬資源的管理盲區(qū)。在電力系統中應用虛擬化的技術,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實現電力系統頂層服務和底層資源之間的有效溝通,使得數據信息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并且進行靈活的資源調度。但是從電力企業(yè)的運行情況來看,電力數據中心的運維管理更多注重的是業(yè)務系統的運行情況,對現代化技術進行的虛擬化管理經常呈現忽略的狀態(tài),這就造成電力數據中心運行狀態(tài)在某些時候存在盲區(qū),無法進行有效的管理[2]。
3、大數據智能運維平臺
3.1、運維平臺系統結構
第一層:總部集中管理中心層,部署大數據智能運維平臺,接收站端上傳的實時生產運行數據、站端主要設備的運行參數等數據,對站端上傳的數據進行多層次、多維度綜合分析處理、存儲、應用、展示及發(fā)布,評估電站生產運行情況,并提供全面的生產運行報表;實現對下屬多個電站的統一監(jiān)視和管理。第二層:站端數據采集層,建設在電站就地,通過在生產控制一區(qū)部署通信管理機接收電站SCADA監(jiān)控系統后臺轉發(fā)的逆變器、匯流箱、升壓站遙測和電能計量表(安全Ⅱ區(qū))、環(huán)境監(jiān)測儀數據,并經過橫向隔離裝置(正向型)傳輸到管理信息區(qū)的數據服務器,位于服務器中的解析程序對傳入的數據進行實時解析、入庫和統計分析。
3.2、信息保障體系
在變電運行的過程中,信息網技術是大數據智能化的關鍵,包括控制面和轉換過程層,以及整個智能化操作。在交流電測量領域的信息收集和信息交流有助于網絡的智能化技術的使用。在建設智能網絡的過程中,必須建立信息網絡保護系統。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的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在智能電力系統管理和智能網絡領域的交流控制的基礎上,需要有一些關鍵的條件,信息的獲取途徑和下載方法需要安全穩(wěn)定。這些條件在目前變電運行操作中使用的智能技術和網絡技術比較困難,主要原因是整個變電運行系統的網絡信息系統不穩(wěn)定,不同信息之間缺乏聯系[3]。
3.3、運維管理框架
基礎環(huán)境方面。在以云計算技術為基礎的電力數據中心,它的基礎設施在布局與傳統的相比將會發(fā)生重大的變化,逐步由單一的設計向模塊化方向發(fā)展?,F代化的模塊化數據中心具有加強的靈活性和擴展能力,便于資源的快速擴大。運營管理方面?,F代電力數據中心的運維框架需要建立相對明確的資源管理方式,這樣在分配數據信息資源時,可以進一步擴大資源的范圍。同時,由于云計算技術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電力數據的空間限制,實現了電力數據的動態(tài)服務。因此,在傳統電力數據中心運營框架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現代化的電力數據中心的運營框架,以確保電力系統的穩(wěn)定運行[4]。
3.4、在電能計量裝置遠程巡檢維護中的應用
在傳統的電能計量裝置的巡檢維護中,往往需要工作人員到裝置安裝點,進行設備的綜合檢查,詳細掌握裝置的狀態(tài),通過一系列的檢查確保電能計量裝置的有效遠程檢查。在電能自動化裝置的遠程點檢、維護中加以運用電能自動化系統,可以提高裝置運用的效率及人力資源分配,使數據收集更加準確、可靠性高。在工作過程中,有些錯誤可能會造成非常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在電能計量裝置的遠程點檢、維護中的自動化系統的應用可以降低人為錯誤,使工作更加可靠。應用自動化系統能夠及時監(jiān)控設備操作,及時發(fā)現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降低跟進工作中的問題惡化,縮短問題解決時間,高效作業(yè),打好基礎。在電能計量裝置的巡檢期間,裝置的維護必須根據工作的實際需要來執(zhí)行,以減少裝置維護過程的一些錯誤,并且避免問題發(fā)生,同時也對故障進行高效的處理工作,保證裝置運維工作更好的進行。
3.5、運營統計分析
運營統計是根據生產運行管理要求,以電站運行數據為基礎生成的各類統計報表,具體報表格式可由根據電站運營管理的需要,自由定制表格,滿足多樣化的需求。系統對電站的運行數據進行多層次、多維度綜合對比分析,有助于準確評估電站實際生產運行情況,達到電站的精細化管理目標[5]。
結束語
電力運行技術的大數據智能技術的使用是一種發(fā)展的方法,智能化變電運行不僅可以將變電站的工作與日常的維護變得科學簡便,還能為信息網絡、自動技術提供專業(yè)科學的保證。但是智能化變電運行技術在目前的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還是有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但還是有實現的意義和必要的,只要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和科學規(guī)范操作方法,及時解決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那么電網的運行就會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梁勝楊,曾奧云,黃利達,朱榜超,覃賢金.大數據分析在設備發(fā)熱缺陷運維系統中的應用[J].自動化應用,2019(12):151-152.
[2] ?梁勝楊,曾奧云,黃利達,朱榜超,覃賢金.大數據分析在設備發(fā)熱缺陷運維系統中的應用[J].自動化應用,2019(12):151-152.
[3] ?薛文婷,王寧,李揚,陳亮,黃俊樺,楊雪蓮.面向電力通信網絡的運行性能及態(tài)勢分析[J].軟件,2019,40(12):171-173.
[4] ?劉聰,高如如,彭穎穎.大數據分析驅動銀行運維體系創(chuàng)新[J].電子世界,2019(23):56-57.
[5] ?吳應雙,陳銳,曹杰,劉明順.基于大數據的主網生產運維數據分析系統設計[J].電力大數據,2019,22(12):80-85.
(作者單位: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陽泉供電公司計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