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合花開香滿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遠書珍重何曾達,舊事凄涼不可聽。
去日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別,愁見河橋酒幔青。
(《全唐詩》卷二七一)
此詩講一個花香雨細的夏夜里,一對久別倏逢的表兄弟于薄醉中話舊惜別之事。詩句寫來直樸,讀來卻令人傷感。題中“宿表兄”,意思就是在表兄家住宿。古詩題中多有類此“宿某某人”的例子,如李白有《宿清溪主人》,劉長卿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張祜有《秋夜宿靈隱寺師上人》等。本詩開筆二“夜”句,既是對題中“宿表兄”的照應(yīng),體現(xiàn)寧靜的氛圍,又格外能引出人的話舊情緒。這情緒,由遠書“何曾達”起嘆,繼而凄至舊事“不可聽”,喜至“兒童皆長大”,悲至“親友半凋零”。如此,由“遠書”始,至“親友半凋零”終,過往的世事人情在二人的對話中滄桑巨變,夏夜雨后的清涼時光則隨之暗暗流逝。轉(zhuǎn)眼間,夜將盡,天欲亮,“明朝”在即;轉(zhuǎn)眼間,短暫之逢結(jié)束,“又是”其中—人的孤舟再別?!坝质恰倍?,既是惜別,亦屬話舊,可謂往事歷歷在目,今別依依不舍。此二字,乃全詩的重點,也是最使人動情的地方。然而,縱是如何不舍,也抵不住離別,此別之后,大約又將是新一輪從“遠書”至“親友半凋零”的重演,或者比這更令人難以預(yù)見。想一想,真是“一曲驪歌兩行淚,更知何處再逢君”,真是令人哀哉。
竇叔向此詩所寫,實乃尋常事件,尋常人情。金圣嘆曾批曰:“遠書”一聯(lián)之事,乃人人常有之事,偏詩人能寫得出來;“去日”一聯(lián)之事,亦屬人人同有之事,人人欲說之話,詩人不僅能寫得出來,還寫得甚為“挑動”。細細體會“挑動”二字,大約是勾惹或觸動人情的意思。確實,此詩真的很能勾惹觸動人的感情,其中滋味,中年以上且經(jīng)歷過人生起伏、悲歡離聚的人,怕是最能感同身受;尤其“去日”一語,真能令萬千背井離鄉(xiāng)之人淚下,而“明朝”一聯(lián),則又可令千萬聚少離多之人哽咽。
古詩中描寫親友別久暫聚的并不少。如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贝嗽妼憗硪嘀睒悖x來亦令人傷感。其中“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一語,使讀者宛見兄弟相見時又喜又驚又愴的神情?!皠e來”一聯(lián),意同竇叔向筆下的“遠書”“舊事”“去日”“昔年”四句所敘,可謂將兄弟間經(jīng)年不見的辛酸,一吐而盡。而“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中的言別之味,似又比竇叔向的“明朝”“愁見”更牽人腸。兩詩對比讀來,就所抒發(fā)的親情而言,皆可謂“挑動”。(楊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