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山
常言道,見微知著,細節(jié)決定成敗。唐代筆記中有兩則吃餅的故事,結(jié)果正是在細節(jié)處見分曉,一成一敗。
《次柳氏舊聞》有一則《太子惜?!?。講的是唐肅宗李亨為太子時,曾陪侍父皇玄宗用膳。主菜是燒羊腿,玄宗就命太子切割。割完肉后,刀刃上肥油污漫。太子隨手拿起一張餅將刀子擦干凈。玄宗看到了,覺得太子不懂得愛惜糧食,很不高興。但就在此時,太子不慌不忙地將擦過油的餅塞進嘴里,大嚼而盡。玄宗大悅,夸獎道:“福當如是愛惜?!?p>
另一則出自《唐闕史》。滎陽人鄭澣,歷仕六朝,官至尚書左丞。他在洛陽擔任河南尹時,有位侄孫從老家前來拜謁。
鄭澣問他有什么愿望。侄孫也很坦白地說:“在家鄉(xiāng)做普通百姓太久了,希望能做個縣尉,衣錦還鄉(xiāng)?!编崫却饝?。及至餞別時,席上有盤蒸餅,侄孫把餅皮揭掉,只吃餅心。鄭澣大怒,斥責侄孫:“餅皮與餅心有何不同?我見世風驕侈,希望能夠還淳返樸,敦厚風俗??茨阋轮鴺闼?,以為必知稼穡艱難,所以才答應舉薦你,沒想到你比紈绔子弟還虛浮?!编崫葘⒅秾O扔掉的餅皮拿來吃掉,送了些禮物便打發(fā)其回鄉(xiāng)了。
一件吃餅小事,唐肅宗獲得老皇帝首肯,穩(wěn)固了皇儲地位。其實,肅宗長在深宮內(nèi)苑,錦衣玉食,未必節(jié)儉到要吃油污餅的地步。但肅宗深知做皇儲需如履薄冰,善于察言觀色,洞悉父皇機心,順利過關(guān)。
而鄭侄孫卻因為吃餅這件小事,丟掉了近在咫尺的官位。為人處世,雖不應過分畏首畏尾,但謹小慎微、三省吾身,確實是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