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淵
(河西學院附屬張掖醫(yī)院,甘肅張掖 734000)
口腔頜面外多發(fā)骨折在臨床治療中屬于常見疾病,此疾病具備病發(fā)率高的特點。根據筆者收集與統計資料證實,近年來口腔頜面外多發(fā)骨折發(fā)生率呈明顯上升趨勢[1]??谇活M面外多發(fā)骨折在臨床治療中,以常規(guī)手術治療為主,雖然有效的,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2]。為了給予患者最佳的治療,該科室采用了微小型鈦板內固定治療方式,以2015年5月—2019年6月為研究段,具體實施情況如下。
選取在該科室進行口腔頜面外多發(fā)骨折康復治療的66例患者進行調研。將患者分為2組,每組33例。對比組中男性患者共計16例,女性患者共計17例,患者年齡在35~56歲之間,平均45.5歲。實驗組中男性患者共計17例,女性患者共計年齡16例,患者年齡在36~57歲之間,平均年齡46.5歲。對比組與實驗組患者之間的一般資料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對比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式,即為傳統內固定治療,治療以后要仔細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以及密切監(jiān)測患者呼吸、血壓以及心率,患者清醒以后要合理給藥。
實驗組采用微小型鈦板治療方式,具體情況如下:首先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鼻腔插管麻醉方式,使用小型鈦板、微型鈦板進行內固定治療,如果是上頜骨骨折、顴骨骨折患者要根據骨折部位以及骨折損傷程度進行切開內固定治療;如果是口外切口患者,要在原有外傷切口位置上進行處理,同時選擇比較隱秘的位置處制作小型切口,并使用微型鈦板進行內固定,又或是可以選擇經頭皮冠狀切口切開行復位內固定治療。如果患者是下頜骨骨折患者,而且骨折的折線為頰線正中的部位,要選擇口內的前庭溝黏膜處作為切口,恢復骨折斷端解剖關系,在檢查咬合良好以后選擇適合的鈦板預成型進行后固定治療。在手術中鈦板使用數量以及形狀要根據患者骨折端以為程度以及骨折部位與形狀選擇,在術后結束后使用濃度約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對術腔進行沖洗,完成以后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并逐層縫合傷口,術后叮囑患者保證口腔內的清潔。
觀察治療效果。從臨床療效、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進行分析。臨床療效用痊愈、顯著、顯效以及無效表示,痊愈說明經過治療患者咬合關系已經恢復,而且張口度以及咬合力均為正常,而且面型對稱;顯著說明經過治療病咬合關系明顯改善,咬合力與張口度趨于正常;顯效說明咬合關系有所改善,咬合力與張口度有所改善;無效為上述情況均未達到。并發(fā)癥為骨不連、感染、延期愈合、錯位愈合、咬合關系不佳。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n(%)]表示,行 χ2檢驗,計量資料(±s)表示,行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組:參與調查的33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治療結果為痊愈、6例為顯著、8例為顯效,有效例數為27例,無效例數為5例,有效率為84.85%;實驗組:參與調查的33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治療結果為痊愈、6例為顯著、2例為顯效,有效例數為32例,無效例數為1例,有效率為96.97%,對比組治療有效率共計84.85%和實驗組的96.97%相比較低,但兩組之間所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028 4,P=0.081 8)。
對比組不良反應發(fā)生例數為11例,發(fā)生率為33.33%;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例數為2例,發(fā)生率為6.06%;對比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33%和實驗組的6.06%相比較高,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759 1,P=0.005 3),具體情況見表 1。
表1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析[n(%)]
口腔頜面部是我們重要的組成器官,其組織結構以及功能,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吞咽功能,語言表達功能,表情功能以及咀嚼功能[3]。而且口腔頜面部和頸部以及顱腦部相連,一旦發(fā)生骨折很有可能誘發(fā)顱腦損傷以及其他腦類疾病,給患者身體健康造成直接的影響[4]。而且大多數口腔頜面骨折患者中最為常見的類型是多發(fā)性骨折。通常情況下,對于此種類型的骨折主要治療方式是幫助患者恢復到解剖前的咬合功能,面部功能以及解剖結構[5]。
口腔頜面部骨折在臨床康復治療中,常用治療方式較多,以手術治療為主,傳統手術方式為傳統內固定治療方式,雖然這種手術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面部功能,幫助患者盡可能地恢復到原本的生理狀態(tài),但使用效果并不理想?;诖饲闆r,也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提高,醫(yī)療水平的完善與成熟,臨床各種手術方式與器材也逐步完善,其中微小型鈦板固定手術治療方式也逐步成熟。這種手術方式在治療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幫助患者恢復到咬合關系,解剖關系,面部外形,同時能夠保證患者在手術后頜面功能的正常。而且微小型鈦板的尺寸非常薄,質量也非常輕,鈦釘經過骨皮質而穿透,不會給患者面部其他組織造成損傷,而且與人體組織器官中具有非常良好的相容性。臨床有部分學者經研究結果證實,微小型鈦板內固定治療技術具備固定時間短、痛苦小以及使用方便的優(yōu)勢,已然成了臨床治療頜骨骨折的最佳方式[6-7]。
該文經結果論證,發(fā)現:(1)對比組治療有效率共計84.85%和實驗組的96.97%相比較低,但兩組之間所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0284,P=0.081 8),此研究結果與曹會萍[8]學者的研究結果類似,可見使用微小型鈦板內固定治療方式可以提升口腔頜面外多發(fā)骨的治療效果;(2)對比組不良反應發(fā)生例數為11例,發(fā)生率為33.33%;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例數為2例,發(fā)生率為6.06%;對比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33%和實驗組的6.06%相比較高,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759 1,P=0.005 3),此結果與 Yang Jinxiu[9]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似,可見這種治療方式可以提升手術安全性,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在口腔頜面部骨折治療中,微小型鈦板內固定治療方式可以作為首選的治療方案,應用效果理想,而且這種治療方式還具備固定時間縮短、痛苦小以及治療方便的優(yōu)勢,值得臨床廣泛應用與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