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尼南
開山島,距離江蘇連云港灌云縣燕尾港12海里,面積僅0.013平方公里,相當于兩個足球場大小。這里環(huán)境惡劣,位置孤絕,戰(zhàn)略位置卻十分重要。1939年,日軍攻占連云港就是以此為跳板。
開山島是黃海前哨,必須有人值守。1986年7月,26歲的生產(chǎn)隊長兼民兵營長王繼才接到任務,第一次登上這個無人愿意值守的荒島,這一守,就是整整32年……
“石多水土少,臺風四季擾。飛鳥不做窩,漁民不上島?!痹诋?shù)厝搜壑校敃r的開山島就是一座“水牢”。
1985年部隊撤編后,開山島設民兵哨所。灌云縣人武部曾先后派出10多個民兵守島,但最長的只待了13天。1986年7月,人武部政委找到王繼才,他一口答應下來,瞞著家人上了島。
在王繼才上島后的第48天,全村最后一個知道他守島消息的妻子王仕花來到島上,看著胡子拉碴的丈夫,她眼淚奪眶而出:“別人不守,咱也不守,回家去吧!”王繼才對妻子說:“你回吧,我決定留下!守島就是守家,國安才能家安?!?/p>
沒想到,幾天后王仕花辭掉了小學教師工作,把兩歲的女兒托付給老人,也上島與丈夫一起守島。
作家冰心曾說:“一個人只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有一顆愛國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決。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蓖趵^才夫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己報國的殷殷情懷,正如歌曲中唱的那樣:“有國才有家,你不站崗我不站崗,誰保衛(wèi)咱祖國誰來保衛(wèi)家?”
王繼才剛上島時,滿山野草,只有幾排20世紀六七十年代建的老舊營房,沒電沒淡水,每到晚上,島上一片漆黑。王繼才夫婦窩在營房里,用鐵锨頂住門,聽一晚風聲呼嘯。為改變惡劣環(huán)境,王繼才和王仕花從陸地一包包地把泥土背上島,種樹種菜,大把的種子撒下去,最后只存活三棵無花果、一棵苦楝和幾棵松樹。
最初,島上的飲食補給全靠船只運送。1992年冬天,臺風連刮了17天,船無法上島,眼看著斷糧了。夫妻倆只得去海邊摸來牡蠣、海螺,沒有火,就吃生的。當漁民們終于送來補給時,一家人已經(jīng)餓得說不出話。屋前的無花果樹下,就這樣鋪下厚厚的一層牡蠣、海螺殼。
每天清晨,當太陽躍出海平面,王繼才就帶著妻子王仕花,扛著國旗走向小島后山,一人升旗,一人敬禮,沒有國歌,沒有奏樂,卻莊嚴肅穆。
32年,王繼才堅持每天升旗,風雨無阻。
曾有記者問他:“沒人要求,沒人監(jiān)督,沒有人看,你為什么還要這么較真?”王繼才說:“開山島雖然小,但它是祖國的東門,我必須插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只有看著國旗在海風中飄揚,才覺著這個島是有顏色的。”
我們能想象,在這個孤懸的小島上,看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王繼才夫婦是何等的心潮澎湃。因為這面每天飄揚的五星紅旗,王繼才夫婦才會覺得這么多年的苦和累都有了意義。
島上風大濕度大,太陽照射強,國旗很容易褪色破損。守島32年,夫妻倆自己掏錢買了300多面國旗。2012年元旦,天安門國旗護衛(wèi)隊了解他們的事跡后,專門從北京送來一座全鋼移動升旗臺和不銹鋼旗桿,還向他們捐贈了一面曾經(jīng)在天安門廣場飄揚過的國旗。王繼才將這面國旗視若珍寶,一直收藏。
王繼才在江蘇開山島上眺望遠方
開山島因其位置獨特,一度成為犯罪分子眼中走私、偷渡的天堂。1996年6月,一個“蛇頭”私下上島找到王繼才,掏出10萬元現(xiàn)金,要他行個方便,在島上留幾個“客人”住幾天。王繼才一口拒絕:“我是民兵,只要我在這個島,你們休想從這里偷渡!”對方惱羞成怒,威脅要讓他“吃罰酒”。王繼才沒有被嚇倒,他隨即向縣人武部和邊防部門報告這一情況。最終在他的協(xié)助下,這名“蛇頭”及其同伙被警方抓獲。32年來,王繼才在與違法犯罪斗爭中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他和妻子一起先后發(fā)現(xiàn)并協(xié)助公安邊防部門破獲6起走私、偷渡案件。
在漁民眼里,王繼才夫妻倆更像是“海上守護神”。漁民晚上出海時,他倆會亮起航標燈;遇到大霧大雪天,能見度低,他倆就在島上敲響盤子,提醒漁船繞道航行;過往漁民缺糧少藥,他倆拿出自己的備用糧食、藥品贈送。一次,一條山東籍漁船被海浪打翻,5名船員落入海中,王繼才在觀察室發(fā)現(xiàn)后,不顧風高浪急,冒著生命危險前去救援,把落水船員一一救上島。
島上的生活單調(diào)枯燥,夫妻倆每天升旗、巡邏、瞭望、看管航標和測風儀……風雨無阻,毫不松懈。島上風大路滑,夫妻倆就用繩子把兩人系在一起,若是一人掉下海,另一個人還能及時把對方救起來。
32年時間,夫妻倆過了20多年沒有水電,只有一盞煤油燈、一個煤炭爐、一臺收音機的日子,兩條狗,幾只雞,是島上僅有的陪伴。每逢臺風大作、無船出海時,島上的煤用光了就只能吃生米;沒有人說話就在樹上刻字或是對著海、對著風唱歌;兒女在岸上無人照看,家中失火差點兒丟命;大女兒結婚時,化了5次妝都被淚水打濕,一步三回頭,還是沒有盼來父母……生活雖苦,心里雖苦,可王繼才夫婦幾十年如一日守著小島,每天的巡查日志堆起來有一人多高。
毛澤東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地有益于廣大群眾,一貫地有益于青年,一貫地有益于革命,艱苦奮斗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 边@句話用來評價王繼才夫婦,是多么貼切。
當年,王仕花在島上生兒子時,因臺風下不了島,王繼才自己操起剪刀,剪斷臍帶,并給兒子取名“志國”,寓意民兵戰(zhàn)士的后代要心懷祖國。令王繼才夫婦倆欣慰的是,兒子研究生畢業(yè)后成了一名現(xiàn)役軍官,接過了保家衛(wèi)國的鋼槍。
王繼才曾珍藏著一段視頻:白發(fā)蒼蒼的老母親說:“兒子啊,你是為國守島,就是我去世的時候你不在身邊,我也不怪你。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但在我心中,盡忠就是盡孝,守海防就是盡大孝。”父母親病重時,王繼才都在執(zhí)勤,沒能回去,這視頻,他反復看了幾百遍。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為海疆寸土,置安危于度外,守島便意味著要經(jīng)受與親人生離死別的考驗,一朝上島,一生衛(wèi)國,這就是王繼才無悔的選擇。
2014年,王繼才夫婦被評為全國“時代楷模”。
曾有人問王繼才,這個島打算守到什么時候?王繼才一字一句地回答:“家就是島,島就是國,我會一直守到守不動為止?!边z憾的是,2018年7月27日,王繼才在執(zhí)勤時突發(fā)疾病,經(jīng)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