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zhí)行/郭麗
2020年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學生們經歷了一個超長假期,平時與父母相處時間并不多的他們,因為這個超長假期而不得不與父母朝夕相對,各種矛盾也在這次“超長接觸”中逐漸激化。最近,北京市的一項調查結果傷透了不少父母的心——3000多名中學生在“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一項中,56.28%——也就是超過半數(shù)選擇了這一選項——極度反感或不理解父母,只有4.75%的中學生表示喜歡自己的父母。
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本來就容易出現(xiàn)叛逆、沖動、自制力差等各種問題,再加上與父母缺少溝通,很多中學生與父母的關系非常緊張。在這種缺乏溝通的情況下,相處時間越長、見面次數(shù)越多,矛盾越不可調和。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國,各地都開啟了“停課不停學”的網上授課模式,中學生們在對這種新穎的學習方式感到無比新奇的同時,也有一部分中學生因為上不了學、出不了門而“叫苦不迭”,甚至有的學生戲稱:“我不是不想在家里學習,我只是不想跟父母一起在家里學習?!?/p>
很多中學生表示,自己確實在進入青春期之后開始“討厭”父母了。14歲的畢小西說,有時父母一句無意的話也會傷到她的心?!坝幸淮?,爸爸開車把我從學校接回家。在路上,問了我一句這次考得怎么樣,我就氣得下了車,覺得他只關心成績,而不是關心我。”畢小西說,“其實氣消了之后,我覺得挺自責的,很后悔自己沖爸爸發(fā)脾氣,但是當時的我真的控制不住?!?/p>
北京某高中高三學生周正,已經十多天沒主動跟媽媽說話了?!皼]什么好說的,她想聽的無非就是我的學習成績怎么樣,要么就是問我在家上網課期間能不能保證成績不掉隊?!敝苷f。
為什么進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會變得任性、叛逆、沖動、自制力差呢?在美國的一次腦科學術會議上,劍橋大學心理學與認知神經科學教授、倫敦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名譽教授Blakemore在發(fā)表“青春期的大腦發(fā)育”演講時提到,一個人從出生一直到二十多歲,大腦一直處于不斷發(fā)育的過程,而且各個部位發(fā)育成熟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比如大腦中的前額皮質,主要負責人的高級認知功能,包括做出決定、計劃,抑制沖動,理解他人,自我認知等。它很重要,但發(fā)育卻最晚,一直到25歲左右才會發(fā)育成熟。而用于管理記憶和情緒的大腦邊緣系統(tǒng),則一般在15歲以前就發(fā)育成熟了。
這就意味著,青少年雖然和成年人一樣能夠感知情緒、情感,卻沒有足夠的控制情緒和行為的能力,很難像成年人一樣做出理性的決策。
此外,內側前額葉的發(fā)育也對青少年的社交影響頗大。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15歲左右,人類的內側前額葉區(qū)域在社交場合的活躍度會達到峰值,這就導致在被別人關注的時候,青少年的情緒反應比成年人更強烈,焦慮程度也會上升很多。
有一項關于“中學生和父母關系最大障礙”的調查顯示,57.71%的中學生認為自己面臨的最大障礙是父母的不理解。
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學的高二女生陳沖用一年的時間,在上海市12所中學做了一項中學生與父母溝通現(xiàn)狀的調查。通過大量數(shù)據調查和個案訪談,陳沖敏銳地提出,中學生普遍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嚴重,缺少溝通藝術,且溝通時間少,渠道單一”等問題。現(xiàn)實中,56%的中學生跟父母溝通最多的是與學習和學校相關的事情,25%的人經常與父母聊生活瑣事,只有不足20%的人會溝通“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和“家庭結構”等與學習完全無關的內容。這種內容上的錯位,直接造成父母與孩子的溝通障礙。
有專家指出,進入青春期后,中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都在增強。很多時候,孩子想說的和父母想聽的總是不合拍,孩子也就由此產生了“父母不理解我”的誤解,繼而對父母失去信任,從此對父母關上心門。
溝通是理解的第一步,如果雙方都不交流,又談何理解呢?
因為前額葉皮質發(fā)育不成熟、“理智”戰(zhàn)勝不了“情感”,所以中學生多與更能控制情緒、掌握更多社會經驗的父母溝通,更有助于他們平穩(wěn)度過大腦飛速成長的青春期。
有的同學表示,直接、當面跟父母溝通,很容易變成“辯論”,最后又鬧得不歡而散。對此,幾位中學生給出了一些他們與父母溝通的“小技巧”,希望能夠給你啟發(fā)。
廣東省廣州市 夏生
我會定期給父母寫信,有時是跟他們說說我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有時是聊聊自己的煩心事和開心事。寫字的過程也是我思考、平復心情的過程。河南省南陽市 姜浩彬
每周末回家的路上,我都會買點茶葉,跟老爸一起喝杯清茶,聊聊家常。湖南省湘潭市 李曉萌
我和媽媽都喜歡追劇。疫情期間,我陪媽媽看了《父母愛情》,她邊看邊跟我講過去的生活,讓我更加珍惜現(xiàn)在;她也陪我看了《陳情令》,我會跟她講現(xiàn)在的年輕人喜歡什么樣的偶像,她也會表示理解。山東省濰坊市 董華
我們一家三口每年都會出去旅游一次,路上一起聽相聲或京劇。試著去接受父母的愛好,或者一家人一起培養(yǎng)一個愛好,比如攝影、插花、書法、烹飪,甚至是游戲,這樣更有助于我們和父母互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