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唐森 ,劉樣 ,黎再云 ,樓天曉
(1.湖南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株洲 412012;2.湖南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附屬第一醫(yī)院,株洲 412008)
季節(jié)性變應性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SAR)又稱花粉癥,指在花粉期吸入致敏花粉后引起鼻塞、打噴嚏及流涕等癥狀,屬于Ⅰ型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隨著城市綠化速度的加快,SAR患者群正逐步擴大,日益成為全球性公共衛(wèi)生關注的問題[1-2]?,F(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對SAR預防性使用藥物可以減輕發(fā)作癥狀,改善生活質(zhì)量[3]。
季節(jié)性變應性鼻炎屬于中醫(yī)學“鼻鼽”范疇。對鼻鼽進行早期干預符合中醫(yī)治未病的思想[4]。近年來艾灸在“未病先防”方面的應用已得到較為廣泛的認可[5]。如馬堯等[6]采用培元固本法針灸防治季節(jié)性過敏性鼻炎取得一定的臨床療效。本研究根據(jù)近幾年 SAR集中發(fā)病時間統(tǒng)計,結(jié)合株洲市地區(qū)花粉濃度預報,在花粉伊始期前2周采用艾灸及布地奈德鼻噴霧劑進行預防性治療直至花粉高峰期結(jié)束,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及鼻結(jié)膜炎生活質(zhì)量量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RQLQ)比較其臨床療效及對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觀察預防性治療在 SAR中的作用?,F(xiàn)報告如下。
將湖南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附屬第一醫(yī)院耳鼻喉科與針灸科的SAR患者90例,按就診順序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3組,即艾灸預防治療組(以下簡稱為艾灸組)、西藥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本臨床試驗在實施過程中對量表評定與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設盲,實行治療者、評定者、統(tǒng)計者分離。因療效不佳或無法堅持等原因,退出試驗 5例,予以剔除,其中艾灸組 2例,西藥組 1例,對照組2例。3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3組一般資料比較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7]制定。①打噴嚏、清水樣涕、鼻癢和鼻塞等癥狀出現(xiàn)2個或以上,每日癥狀持續(xù)或累計在1 h以上,可伴有眼癢、流淚和眼紅等眼部癥狀。②體征常見鼻黏膜蒼白、水腫,鼻腔水樣分泌物。③變應原檢測,經(jīng)皮膚點刺試驗(skin prick test, SPT)確診的SAR患者。
1.2.2 中醫(yī)證候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8]中“鼻鼽(肺脾氣虛型)”證候標準。
①符合西醫(yī) SAR診斷標準者,符合中醫(yī)鼻鼽肺脾氣虛型者;②年齡 18~65歲;③近期未服用過抗組胺藥物或其他藥物治療者;④自愿參加臨床觀察,服從醫(yī)生安排,配合治療和隨訪,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①慢性肥厚性鼻炎者;③鼻腔內(nèi)有息肉生長者;④嚴重心臟病和肝腎功能不全者;⑤高熱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孕婦;⑥有皮膚潰瘍、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疾患者;⑦有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
取印堂、迎香、關元、氣海、足三里穴,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腧穴名稱與定位(GB/T 12346-2006)》[9]進行腧穴定位。迎香及印堂穴采用溫和灸,關元、氣海及足三里穴采用艾灸盒灸,兩種灸法均距離皮膚 1~2 cm,灸至局部皮膚微紅,感覺深部組織發(fā)熱為度,隨時吹掉藥灰,保持火旺。所使用艾條為長沙漢達生物有限科技公司生產(chǎn)五年陳溫灸純艾條(批號 Q/AEJC001)。每次40 min,每日2次,6 d為1個療程,2個療程間隔1 d,共治療4個療程。
采用布地奈德鼻噴霧劑(雷諾考特,阿斯利康制藥),每日 256 μg,每側(cè)鼻腔 128 μg,晨起 1 次噴入。6 d為1個療程,2個療程間隔1 d,共治療4個療程。
不予任何處理,定期隨訪。
艾灸組及西藥組患者治療時間均選擇從4月花粉伊始期前2周開展,4周后結(jié)束。
3.1.1 癥狀評分
流涕、鼻塞、噴嚏、鼻癢、眼癢癥狀評分采用VAS進行評分,選取一個 0~10標尺,0表示沒有此種癥狀,10表示此種癥狀最重。讓患者自我評估鼻眼癥狀及綜合癥狀嚴重程度,移動卡尺上的移標,調(diào)查者根據(jù)患者移動的移標記錄卡尺相對應的數(shù)值評分。
3.1.2 RQLQ[10]
采用RQLQ評定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改變,該量表評估項目包括日常活動、睡眠、非鼻/眼癥狀、行為問題、鼻部癥狀、眼部癥狀以及情感反應7個方面28項條目,每項計0~6分,總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zhì)量越低。
所有患者均在花粉伊始期(治療 2周后),花粉高峰期(治療4周后)及花粉消散期(終止治療后4周)進行相關指標測評。量表測評均由經(jīng)過系統(tǒng)培訓的康復科醫(yī)師完成,且所有患者為同一醫(yī)師測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秩和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1 3組不同時間VAS評分比較
表2 3組不同時間VAS評分比較 (±s,分)
表2 3組不同時間VAS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1)P<0.05,2)P<0.01;與西藥組比較3)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流涕 鼻塞 噴嚏 鼻癢 眼癢花粉伊始期 2.86±0.771) 2.79±0.991) 2.55±0.371) 2.82±1.251) 2.73±0.561)艾灸組 28花粉高峰期 1.31±0.652)3) 1.42±0.562) 1.24±0.962)3) 1.12±0.732)3) 1.68±0.292)花粉消散期 3.12±0.531)3) 3.37±0.561)3) 3.24±0961)3) 3.17±0.731)3) 3.28±0.291)3)花粉伊始期 2.64±0.711) 1.68±0.572) 2.73±0.7811) 2.65±0.941) 2.75±0.711)西藥組 29花粉高峰期 2.42±0.671) 1.47±0.232) 2.31±0.571) 2.42±3.851) 2.21±0.222)花粉消散期 4.14±0.65 4.54±0.27 4.62±0.96 4.48±0.73 4.37±0.41花粉伊始期 5.53±1.12 5.12±0.56 4.81±1.25 5.26±0.73 4.12±0.49對照組 28花粉高峰期 7.78±0.76 8.33±0.48 7.24±0.96 8.47±0.73 6.63±0.55花粉消散期 4.53±1.25 4.67±0.56 4.54±0.85 4.64±1.24 4.68±0.86
由表2可見,與對照組比較,艾灸組及西藥組治療后流涕、鼻塞、噴嚏、鼻癢、眼癢癥狀改善(P<0.01,P<0.05),西藥組能有效改善鼻塞癥狀;艾灸組在花粉伊始期流涕、鼻塞、噴嚏、鼻癢、眼癢癥狀評分與西藥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艾灸組在花粉高峰期流涕、噴嚏及鼻癢評分和花粉消散期流涕、鼻塞、噴嚏、鼻癢、眼癢評分優(yōu)于西藥組(P<0.05)。
3.3.2 3組不同時間RQLQ評分比較
由表3可見,與對照組比較,艾灸組及西藥組治療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改善(P<0.01,P<0.05);艾灸組在花粉伊始期和花粉消散期生活質(zhì)量評分與西藥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艾灸組在花粉高峰期睡眠、非鼻/眼癥狀及行為問題評分優(yōu)于西藥組(P<0.05)。
表3 3組不同時間RQLQ評分比較 (±s,分)
表3 3組不同時間RQLQ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1)P<0.05,2)P<0.01;與西藥組比較3)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日常生活 睡眠 非鼻/眼癥狀 行為問題花粉伊始期 1.78±0.651) 3.62±3.561) 7.24±6.961) 4.12±3.731)艾灸組 28花粉高峰期 0.86±0.702) 1.33±2.992)3) 5.09±5.002)3) 2.16±3.252)3)花粉消散期 2.14±0.461) 2.22±3.781) 8.43±7.121) 5.13±4.241)花粉伊始期 1.42±0.672) 3.47±3.231) 8.75±6.572) 4.90±3.851)西藥組 29花粉高峰期 1.34±0.712) 2.94±3.292) 7.42±5.782) 4.65±2.942)花粉消散期 2.73±0.54 3.35±3.71 9.16±7.12 6.13±4.24花粉伊始期 4.56±0.75 5.56±4.12 11.45±7.23 7.67±4.38對照組 28花粉高峰期 5.62±0.87 7.61±4.44 14.61±8.07 9.48±4.18花粉消散期 3.56±0.54 4.32±3.78 9.66±7.12 6.54±4.24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鼻部癥狀 眼部癥狀 情感反應 總分花粉伊始期 6.68±4.291) 3.91±2.371) 5.45±4.151) 39.84±22.071)艾灸組 28花粉高峰期 4.82±3.562) 2.33±2.052) 3.52±3.242) 35.68±18.512)花粉消散期 7.23±5.431) 4.06±6.351) 6.11±4.251) 42.51±28.161)花粉伊始期 7.57±4.222) 4.27±3.041) 5.93±3.671) 39.53±21.281)西藥組 29花粉高峰期 5.00±3.712) 3.13±2.952) 4.42±3.382) 34.57±18.562)花粉消散期 8.49±4.78 5.03±6.35 6.78±5.22 47.37±27.54花粉伊始期 10.65±5.14 6.28±6.89 9.35±6.17 59.52±29.42對照組 28花粉高峰期 12.43±4.50 7.86±5.61 10.23±5.35 70.23±25.69花粉消散期 8.87±5.23 5.24±6.35 7.78±5.22 49.65±26.35
按照國家規(guī)劃,株洲市與長沙市及湘潭市融城,形成一體化城市群,隨著社會城市化加劇,植物種植區(qū)域的擴展等原因,致使花粉過敏發(fā)病率逐漸增高,目前已成為季節(jié)性的流行疾病[11]。由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發(fā)表的臨床指南《AR及其對哮喘的影響》在2001年第1版中就提出避免接觸變應原、藥物治療、免疫治療、患者教育“四位一體”的預防與治療相結(jié)合的AR治療策略[12]。有專家認為在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爆發(fā)的當今,預防治療在AR治療體系中的作用應該得到重視[13]。
2017年美國季節(jié)性變應性鼻炎治療循證指南指出鼻內(nèi)皮質(zhì)類固醇(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INCSs)具有有效的抗炎特性,可減輕噴嚏、鼻癢、鼻涕和鼻塞的癥狀。INCSs導致介質(zhì)和細胞因子釋放顯著減少,從而減少嗜堿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向鼻腔分泌物的聚集。建議在花粉季節(jié)期間每天連續(xù)使用。但INCSs的常見不良反應為鼻腔干燥、灼痛、刺痛、血性分泌物和鼻出血[14]。
肺脾腎三臟虛損是變應性鼻炎的發(fā)病基礎[15],春主生發(fā),萬物復蘇,百花盛開,風邪異氣較重,變應性鼻炎患者三臟陽氣虛損,衛(wèi)表不固,風邪異氣自肌表鼻竅而入,引發(fā)鼻部癥狀。本觀察從花粉癥的病因病機出發(fā),近部選取印堂及迎香穴,印堂屬督脈,其下為鼻根,“經(jīng)脈所過,主治所及”,且督脈為“陽脈之海,諸陽之會”。刺激印堂可起到鼓舞陽氣、散寒通絡作用,迎香為手足陽明經(jīng)交會穴,刺激該穴能通利鼻竅。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灸治印堂及迎香穴可以增強局部的免疫防御功能,改善鼻部的局部微循環(huán),同時具有消炎鎮(zhèn)痛的作用[15]。李風森等[16]研究證實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肺、鼻、大腸之間的功能通過黏膜免疫而保持密切的關系或動態(tài)平衡,在變應性鼻炎中這種平衡及相關性遭到了破壞。取與鼻、胃腸道存在經(jīng)脈聯(lián)系的任脈之關元、氣海及足陽明胃經(jīng)上特定穴足三里施以刺激,重建黏膜免疫的動態(tài)平衡,上述理論與中醫(yī)學理論中調(diào)理脾胃之氣,培土生金不謀而合,本研究近部取穴與循經(jīng)遠部取穴相結(jié)合從而達到標本同治的目的。故結(jié)果顯示在花粉來臨前采用預防性治療能顯著改善花粉致敏癥狀及生活質(zhì)量。艾灸療法與鼻內(nèi)皮質(zhì)類固醇近期療效與對生活質(zhì)量改善作用相當,但遠期療效及對生活質(zhì)量改善要優(yōu)于鼻內(nèi)皮質(zhì)類固醇。
《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治病于未發(fā)之時,是中醫(yī)的優(yōu)勢,艾灸預防性治療SAR振奮患者陽氣,在花粉期能抵御外邪侵襲,減輕患者癥狀,是《黃帝內(nèi)經(jīng)》“不治已病治未病”理論的具體應用,體現(xiàn)了“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的中醫(yī)學理論精髓[17]。同時本研究也為艾灸“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提供臨床數(shù)據(j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