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豆
這家地方AMC被最高人民法院解散!
4月15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了吉林省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吉林資產)、宏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宏運集團)公司解散糾紛再審審查與審判監(jiān)督民事裁定書,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再審裁定,維持一審、二審判決,吉林資產最終被判決解散。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金融界的廣泛關注,吉林資產的解散將造成極大的影響,這一案件也成為典型案例,或意味著地方AMC遭遇生存危機,尤其是在當前的經濟情況下,而吉林資產也許不是最后一家被解散的地方AMC。
吉林省一大型金融機構被最高法院強制解散!
就在4月15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了吉林資產、宏運集團解散糾紛再審審查與審判監(jiān)督民事裁定書,吉林資產最終被最高法院判決解散。
吉林資產成立于2015年2月28日,是吉林省內首家獲批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注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公司的兩大股東分別為宏運集團和由吉林省國資委控股的吉林金控,其中,宏運集團出資8億元,持股80%;吉林金控出資2億元,持股20%。
同年7月10日,經原銀監(jiān)會備案許可,吉林資產可以開展金融企業(yè)不良資產批量收購、處置業(yè)務。
可以看到的是,宏遠集團以80%的持股擁有絕對優(yōu)勢,相差懸殊的持股比例也為吉林資產的解散埋下了隱患。
成立之初,吉林資產曾被寄托振興吉林省地方金融的重任,然而成立不久便出現了問題。
事件起因在于,大股東宏運集團有限公司挪用9.65億元外借給其實際控制的關聯公司宏運投資、遼寧足球俱樂部及宏運商業(yè)集團,該資金一直未能歸還。
要知道,注冊資金才10億元,其中9.65億被宏運集團挪用,可謂是把整個公司都給掏空了!
根據吉林金控的相關指控可知,注冊資金被宏遠集團借出之后,導致吉林資產無資金開展不良資產批量收購、處置業(yè)務,且法定代表人王寶軍因犯罪被羈押,其他高級管理人員亦未行使公司治理權能。
最終,吉林金控將吉林資產告上法庭。
2017年12月1日,持有其20%股份的國有股東吉林金控與吉林資管、宏遠集團對簿公堂,吉林金控訴請法院解散該吉林資產。
吉林金控認為,吉林AMC公司治理結構虛設,股東長期沖突無法解決,經營管理發(fā)生嚴重困難,如果繼續(xù)存續(xù)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且不利于吉林金融企業(yè)不良資產的處置,請求判令解散吉林AMC。
對此,吉林資產解釋到,2016年以來,股東雙方就股權轉讓事宜開展協(xié)商,并從2017年3月起不再開展業(yè)務,“雖主業(yè)進展較慢,但各項業(yè)務風險管理嚴格,沒有違法違規(guī)行為,沒有造成任何不良社會影響,管理團隊基本穩(wěn)定?!?/p>
一審判決顯示,在股東雙方之間的矛盾已不能通過其他途徑予以解決的情況下,吉林金控提出解散吉林資產的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依法應予以準許,判決解散吉林資產。
吉林資產、宏運集團不服,向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上訴,但被駁回。
二審裁判顯示,“在金融管理公司成立后,宏運集團公司利用其大股東的優(yōu)勢地位和對公司決策的支配力,大量從事不在其經營范圍和公司章程內的業(yè)務,將公司的主要資本出借給關聯公司,致使公司賬面貨幣資金僅為2686465.85元,遠遠低于公司注冊資本,顯然無法正常開展不良資產的處置和收購業(yè)務。在吉林省金融工作辦公室向其發(fā)出《關于吉林省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有關事宜的函》(吉金辦函〔2016〕487號)后,其仍未按照要求,將長期借出資金全部歸位于資產管理公司,開展省內不良資產處置業(yè)務?!?/p>
一、二審均被判處吉林資產解散后,吉林資產、宏運集團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最高人民法院指出,在司法解散之外的其他途徑已經窮盡仍無法解決問題的情形下,一、二審法院判決解散金融管理公司,于法于理均無不當,最終駁回吉林資產、宏運集團的再審申請。
最終,這一案件以吉林資產被解散告終。
作為首例被最高法院解散的地方AMC,吉林資產一案將成為典型案例,造成極大的影響?;蛞馕吨胤紸MC遭遇生存危機,尤其是在當前的經濟情況下,而吉林資產或許不是最后一家被解散的地方AMC。
2014年7月原銀監(jiān)會公布了首批可在本省(市)范圍內開展金融不良資產批量收購業(yè)務的地方AMC,江蘇、浙江、上海、安徽、廣東5個省市一馬當先,此后隨著政策利好及不良資產規(guī)模的增長,地方AMC進入組建高峰期,吉林資產也是在當時的背景下誕生。
2016年10月,原銀監(jiān)會辦公廳下發(fā)的《關于適當調整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有關政策的函》,再次放寬地方AMC政策:一方面放開省級AMC“二胎”;另一方面放寬地方AMC收購的不良資產不得對外轉讓,只能進行債務重組的限制。隨后,吉林、上海、廣州、甘肅、四川等地開始籌建第二家地方AMC。
在2016年省級AMC放開“二胎”后,吉林省成為了全國第一個擁有兩家省級AMC的省份,除了吉林資產,還擁有吉林省吉盛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于2016年8月正式組建,是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國有獨資企業(yè),由吉林省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注冊資本金100億元。其經營范圍包括吉林省范圍內金融企業(yè)不良資產的批量收購、處置業(yè)務。
近年來,地方AMC處境也較為尷尬,與四大AMC受到全面監(jiān)管不同,在實際經營中,地方AMC存在一定的監(jiān)管空白。
另外,四大AMC擁有金融機構牌照,且已經基本完成全牌照金控平臺的轉型。地方AMC雖然獲得了地方政府的設立批準, 但作為地方性“準金融機構”,目前還未獲得金融機構資質許可,也未取得除不良資產收購處置以外的其他任何金融牌照,無法開展金融方面的業(yè)務。
直到2019年2月份,銀保監(jiān)會就《關于加強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監(jiān)督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向地方金融監(jiān)管局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發(fā)送征求意見函。意見稿不僅明確了地方AMC的9項業(yè)務范圍,還列出負面清單。意味著全國近60家地方AMC有望迎來首份行業(yè)規(guī)范化文件。
業(yè)內人士分析到,地方AMC的發(fā)展參差不齊,不少地方AMC存在資金不足、人員匱乏等“人財”兩難的問題,一些公司的經營模式也有或多或少的問題。
2019年7月5日,銀保監(jiān)會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加強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監(jiān)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收購處置的不良資產應當符合真實、有效等條件,通過評估或估值程序進行市場公允定價,實現資產和風險的真實、完全轉移。
《通知》還強調,地方AMC不得與轉讓方在轉讓合同等正式法律文件之外簽訂或達成影響資產和風險真實完全轉移的改變交易結構、風險承擔主體及相關權益轉移過程的協(xié)議或約定,不得設置任何顯性或隱性的回購條款,不得以任何形式幫助金融企業(yè)虛假出表掩蓋不良資產,不得以收購不良資產名義為企業(yè)或項目提供融資,不得收購無實際對應資產和無真實交易背景的債權資產,不得向股東或關系人輸送非法利益,不得以暴力或其他非法手段進行清收。
目前,中國不良資產為“4+N+銀行系+外資”格局,不過,不久前第五家全國性AMC獲批。3月16日,銀保監(jiān)會批復同意建投中信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轉型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并更名為中國銀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這是自1999年中國四大AMC成立以來,再次批復成立全國性AMC。
除此之外,外資和民營資本也陸續(xù)進軍AMC。首先是地方AMC再添一家。去年11月,北京資產在北京市東城區(qū)正式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12億元。今年2月,首家外資AMC——Oaktree(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落地北京,但正式開展業(yè)務還需要一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