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如
坐標:上海市靜安區(qū)。
快!群里發(fā)布任務了,趕緊去“秒”……
短短幾秒,所有的任務被一搶而空。
搶中的暗自高興,沒搶中的略有遺憾,爭取下次出任務時手速再快一些!
瞧!這就是我們的少年翻譯官,出任務都需要靠搶。
自接到第一份文件以來,一周的時間里,這支近四十人的少年翻譯官志愿者團隊翻譯了十二份、近九千多字的戰(zhàn)“疫”英文宣傳材料。
《請戴好口罩!》《新型冠狀病毒防護指南》……日前,靜安區(qū)不少上班族發(fā)現(xiàn),除了中文宣傳材料,該區(qū)的國際化辦公樓宇還貼上了英文版宣傳海報,這些海報上的英文翻譯都出自靜安區(qū)市西中學一群少年翻譯官之手。
時間回溯到2020年2月4日,市西中學的王璐老師收到了一份來自上海市靜安暘昇創(chuàng)益青少年發(fā)展中心發(fā)來的文件——《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企業(yè)/單位告知書》,希望可以請市西中學國際部的同學利用英語專長幫忙將這份文件翻譯成英文版本,從而幫助生活或工作在該社區(qū)的外國人及時掌握防疫信息。
很快,高二(9)班的薛艾儀和張羽越兩位同學臨危受命,接受了這份緊急而又特別的翻譯工作。
下午4點,薛艾儀和張羽越正式開始翻譯工作。晚上8點,他們完成翻譯初稿,并將譯后文件發(fā)送給張蒙老師進行校對和審核。凌晨1點23分,王璐老師收到了一份師生共同接力完成的翻譯終稿。
第一份翻譯稿件順利完成,此時疫情正值高峰期,為了理性應對當下緊張的社會氛圍,學校組織宅在家里的市西學子正式成立了“戰(zhàn)疫進行時,少年翻譯官”志愿者團隊,以幫助更多的外國人。
“召集令”一發(fā)出,除了國際班,其他班級的學生也積極響應,爭相參與。通過自主報名,共有三位老師、三十八名學生參與其中。
高三(2)班的吳越是首批響應“召集令”的志愿者之一,她先后接下《防控科普手冊》和《科學防疫》文章的片段。為了讓翻譯更標準、更符合公告模式,盡管畢業(yè)班課業(yè)繁忙,吳越還是反復和同學、老師探討,爭取用最準確的方式表達出公告的意義。
高一(4)班的單暢也有幸“搶”到了兩份素材的翻譯工作,一篇是宣傳性質的注意事項,一篇是產(chǎn)業(yè)園區(qū)的官方通知。為了高效完成任務,大家統(tǒng)籌協(xié)作,有的同學對接需求方,統(tǒng)籌工作、分配任務,有的同學則是校訂員,力求翻譯完美。同時,他們對篇幅較長的資料內(nèi)容也進行了分工,為了準確且簡要地向外國人傳遞防控信息,成員們在翻譯的過程中,特別注重用詞和搭配,逐字逐句地修訂,以求翻譯得更完美。
翻譯的過程也是深入文字和內(nèi)容的過程,在翻譯中不僅能學習到防疫宣傳知識,老師也在群里與大家探討英語翻譯的技巧與注意事項。做志愿者的過程,也是提升翻譯能力的過程,所以每位同學都非常認真。
隨著疫情的回落,翻譯任務暫告一段落。但是,少年翻譯官們依舊熱情高漲,有的翻譯起熱播的科普視頻,有的翻譯起關于疫情的有趣小詩。更有同學找到了崇拜的偶像,立志未來會沿著醫(yī)學之路一直走下去。
百年前,魯迅先生希望中國的青年人“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身為中國新一代的年輕學生,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通過自己的特長去傳播信息與愛,這正是當代青年的責任與義務。少年翻譯官們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隨著每一個字母的敲下和最后一行落款的完成,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終于在抗疫活動中獻出了一份力量。”市西中學高一(4)班單暢同學如是說。
此生無悔生在種花家,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只有真學實練,才能不負韶華,“00后”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戰(zhàn)“疫”交出了一份合格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