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平
自古“無友不如己者”,此亦符合人性習(xí)慣。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有些知識的人,多不屑與勞動者交往,階層不同。但也有與工農(nóng)打成一片的例外,這與階級立場無關(guān),與性格有關(guān),與個人的魅力有關(guān)。
蘇軾便是一位。其一生不為富貴相,交友也廣泛,凡夫走卒,三教九流,皆可入流,“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兒”。烏臺詩案后,其入大獄后,此中一獄卒以前乃蘇軾舊認識,此獄卒每晚給蘇軾熱浴搓洗,消弭不悅,算是找到了落難之友了。林語堂《蘇東坡傳原序》云:“個性的魅力是個謎。蘇東坡有魅力。正如女人的風(fēng)情、花朵的美麗與芬芳,容易感受,卻很難說出其中的成份?!?/p>
青山元不動,白云自去來,胡適以朋友多著稱,果不其然,據(jù)唐德剛回憶:“胡氏生前真可說是交游遍及海內(nèi)外。上至總統(tǒng)、主席,下至企臺、司廚、販夫、走卒、擔(dān)菜、賣漿……行列之中都有胡適之的‘朋友。筆者在紐約和胡先生一起去吃小館子———多半是他領(lǐng)我去的———即時??吹侥潜槭钟湍伒膹N司匆匆地從廚房跑出,兩手在圍裙上大擦之后,來和‘大使握手的。他二人談笑風(fēng)生,真像是他們學(xué)生時代一起打工的老朋友一般。一次餐畢,我從洗手間出來發(fā)現(xiàn)胡老師失蹤,我因而到馬路旁的店鋪內(nèi)亂找一陣,原來他老人家為著等我,卻跑過廚房和一些工友們,大聊其天!”稱人之善,不失為君子,與眾人交,不失修己事,胡適乃一人。
老舍的朋友也多,蓋與小說家描述現(xiàn)實需要有關(guān),季羨林《我記憶中的老舍先生》云:“他結(jié)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個人坐在酒缸旁,同洋車夫、舊警察等舊社會的‘下等人,開懷暢飲,親密無間,宛如親朋舊友,誰也感覺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學(xué)士。能做到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沒有第二人。這樣一位老北京想請大家吃北京飯,大家的興致哪能不高漲起來呢?商議的結(jié)果是到西四砂鍋居去吃白煮肉,當(dāng)然是老舍先生做東。他同飯館的經(jīng)理一直到小伙計都是好朋友,因此飯菜極佳,服務(wù)周到。大家盡興地飽餐了一頓。雖然是一頓簡單的飯,然卻令人畢生難忘。”
百姓日用即道,三教九流,各司其職,三姑六婆,各得其所,七十二行,各有標(biāo)準。才子多傲,何堪以一己尺度,隔山指點,隔行衡量,渡邊淳一《鈍感力》便說:“在不同領(lǐng)域取得成功的人,無疑都擁有才能,但同時,內(nèi)心必定具備正面意義上的鈍感力。鈍感是讓人身上的才能發(fā)揚光大、開花結(jié)果的最大力量?!迸c人相處,見長處,謙卑不是小看自己,而是少看自己,小看別人,便是“無友不如己者”的心結(jié)了。潘光旦云:“教育的結(jié)果,作人原是第一,吃飯本領(lǐng)應(yīng)是余事?!弊魅耸滓降却?,滿腹天理,順理為樂,心存此意,焉有朋友不多者也。人皆狎我,必我無骨,人皆畏我,必我無養(yǎng),無論貧賤,不卑不亢,此為交友圭臬。
刎頸交、莫逆交、忘年交、總角交、八拜交、酒肉交、杵臼交、泛泛交之外,尚有忘形交、貧賤交。蘇竣《雞鳴偶記》云:“道義相砥,過失相規(guī),畏友也;緩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飴,游戲征逐,昵友也;和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爆F(xiàn)代人的孤寂,有多少是自我高視的結(jié)果,高視難免無視,無視者身邊寡友。讀書人掌握的書本知識多于其他行當(dāng)者,但知識與智慧畢竟不同,知識只是通向智慧的途徑,也獲得智慧的手段,《圣經(jīng)·傳道書》便說“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個官長更有能力”。懂得了這一點,便少了交友的幾分心理障礙。交賤友,這可不是裝作熱愛生活。
選自《編輯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