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 ,郝曉輝 ,劉莉莉
(1.濟南市水政監(jiān)察支隊,山東 濟南 250014;2.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14)
將軍槽水庫位于青島市嶗山區(qū)沙子口街道辦事處東部,嶗山山脈南麓,流清河下游濱海處。該水庫于1987年3月開始興建,1988年5月竣工。水庫為?。?)型水庫,總庫容為12.35萬m3,興利庫容10.06萬m3,死庫容0.03萬m3,興利水位57.0m,設計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設計,設計洪水位58.7m,百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洪水位59.2m,死水位38.5m。
將軍槽水庫工程由大壩、溢流堰、壩頂交通橋和放水涵管等建筑物組成,工程等別Ⅴ級,主要建筑物級別5級。經過30多年的運行,工程處于帶病運行狀態(tài),不能發(fā)揮正常效益。2014年,水庫大壩被鑒定為“三類壩”。
1)興利水位溫降工況下大壩的最大拉應力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最大壓應力滿足規(guī)范要求。由于現狀大壩應力超過規(guī)范要求一倍以上,如果大壩出現開裂等險情,將嚴重威脅大壩下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經多年運行,閘閥及管道銹蝕老化,密封不嚴,存在滲水漏水現象,且閘閥開關不靈。
3)交通橋現狀護欄缺失,交通橋面板鋼筋裸露、銹蝕。
經多年水流沖刷、凍融等破壞,下游護坦表層砂漿大部分已脫落損壞,局部砌石已被沖走,嚴重影響整個護坦的結構完整性。受泄洪水的沖刷,護坦兩側損毀嚴重,砌體石塊被沖走,護坦兩側底面出現沖溝。漿砌石二道壩已被沖垮,現狀兩側僅剩較短一段,且壩基礎80%部分被淘空,已不具備消能作用。
大壩安全鑒定報告中用拱梁分載法計算了壩體應力,該壩在興利水位及溫降情況下,上游面出現2.47MPa梁向和1.29MPa拱向的最大拉應力,下游面出現3.11MPa梁向和3.34MPa拱向的最大壓應力。在校核水位及溫升情況下,上游面出現2.06MPa梁向和1.59MPa拱向的最大拉應力,下游面出現2.68MPa梁向和4.41MPa拱向的最大壓應力。兩種荷載組合情況下,拱壩上游面的拉應力都超過漿砌石極限抗拉強度。計算結果表明壩體的最大壓應力符合規(guī)范要求,最大拉應力超過規(guī)范要求,因此,為解決大壩拉應力超標的問題,選擇改善壩體應力,增加壩體梁的作用,削弱拱的作用,考慮對壩體進行加厚處理。
根據將軍槽水庫大壩具體布置特點,加固指導思想為壩體培厚。本次選取壩體迎水面培厚方案、壩體背水面培厚兩種方案進行比較分析,各方案布置如下。
方案一:上游面增設鋼筋混凝土面板。優(yōu)點:施工技術成熟,不僅能解決應力問題,同時具有較好的防滲效果。缺點:需放空庫容,增設圍堰,增加施工工序,施工工期長。同時設置錨固鋼筋,將破壞原壩體防滲塑料板。
方案二:大壩下游面分段加厚。優(yōu)點:施工技術成熟,可有效降低壩體應力,施工工期短。缺點:無防滲作用。
推薦方案:水庫壩體沒有明顯的滲漏,只需解決壩體應力過大的問題,而且水庫庫區(qū)內四周地形條件比較復雜,均為陡峭的山體,人工及施工機械難以進入庫內,庫內施工比較困難;方案二施工簡便,工期短,工程投資較小。綜合考慮,本工程壩體加固設計方案推薦方案二即壩體下游面分段加厚。
原壩體為M10漿砌石,本次加固設計采用C15拋石混凝土與C15混凝土比較。
方案一:下游壩面采用C15拋石混凝土。優(yōu)點:施工技術成熟,可就地取材,與原壩體結合度較好。缺點:施工工期長??偼顿Y118.35萬元。
方案二:下游壩面采用C15混凝土。優(yōu)點:施工技術成熟,施工方便,施工工期短。缺點:兩種材料結合,施工溫度不易控制,易產生裂縫。總投資107.63萬元。
推薦方案:綜合考慮,方案一工程投資較大,由于材料相同新老壩體結合度較好,更有利于壩體安全,因此,本工程壩體加固材料選用C15拋石混凝土。
1)考慮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在各種工況下的應力變形情況采用拱冠梁法分析計算。本大壩沿壩高選取7層拱圈進行計算分析,見表1。
2)計算工況及荷載。大壩應力分析共考慮了以下四種工況。
表1 大壩加固前后體形幾何參數表
工況一:正常蓄水位+溫降工況,其荷載為壩體自重+正常蓄水位時水壓力+淤沙壓力+溫降。
工況二:設計洪水位+溫升工況,其荷載為壩體自重+設計洪水位時上游水壓力+淤沙壓力+溫升。
工況三:校核洪水位+溫升工況,其荷載為壩體自重+校核洪水位時上游水壓力+淤沙壓力+溫升。
工況四:死水位+溫降工況,其荷載為壩體自重+死水位時上游水壓力+死水位時下游水壓力+淤沙壓力+溫降。
溫度場計算:封拱溫度為18℃,砌石體的線膨脹系數參照規(guī)范取ɑ=7×10-6/℃,彈性模量取5MPa。壩體表面升溫和降溫值按《砌石壩設計規(guī)范》(SL25-2006)附錄C中相應公式計算。
3)計算成果分析。計算結果表明拱壩上、下游面的最大主拉應力出現在工況一時,位置為拱壩壩底,拉應力為1.1MPa。依據水利部《混凝土拱壩設計規(guī)范》(SL282-2018),對于基本荷載組合,拉應力不得大于1.5MPa,對非地震情況特殊荷載組合,拉應力不得大于2.0MPa。上游面最大主拉應力在加固前的三種工況時都大于規(guī)范要求,加固后三種工況的最大主拉應力、壓應力均符合規(guī)范要求。
壩體加固前,應用高壓水槍清洗壩面,徹底清除原壩面的灰沙、青苔等雜質。壩體底部培厚3.5m,高程32.0m,頂部至溢流堰下檐,高程54.7m,頂部厚度為0.5m;外層30cm為M15漿砌料石,內部為C15拋石混凝土,拋石與混凝土的比例為40∶60;高程32.0~52.0m之間新老壩體用φ18鋼筋錨固,高程52.0~54.0m之間新老壩體用φ12鋼筋錨固,間距均為1.0m×1.0m,梅花形布置;底部基建面挖至新鮮基巖,嵌入壩基巖體1.0m;兩岸壩肩基建面處理至新鮮巖石面,壩肩厚度不小于同高程壩體厚度。
大壩下游消力池沖刷凍融破壞,砂漿剝蝕,石子裸露。同時,下游壩體加固開挖基礎時,需拆除原壩下消力池。故本次大壩加固開挖消力池至壩基底部高程31.3m,壩體加固完成后,按原尺寸重建消力池;重新回填至37.6m高程,上層鋪設鋼筋網,鋼筋為Φ14@300mm×300mm,澆筑C30混凝土,30cm厚,消力池底板頂高程37.9m。
更換壩頂交通橋面板及欄桿,共17跨,橋面板頂高程60.0m,寬度1.5m,每跨由3塊2.0m×0.5m×0.12m的預制C30鋼筋混凝土板構成,上層鋪設鋼絲網,澆筑6cm厚C30混凝土鋪裝層,跨與跨之間在橋墩中部分縫;壩頂上下游設置不銹鋼欄桿,高1.2m。
放水洞閘閥銹蝕嚴重,啟閉困難,而且下游壩體加固培厚后原閘閥室將埋入壩體內,加固設計將閘閥室拆除,輸水管道外延,在壩體加固完成后再新建閘閥室,更換新的閘閥。新建閘閥室,M10漿砌石結構,尺寸為2m×2m×2.5m。
增設“一桿一站”式綜合監(jiān)測站,集雨量、水位、視頻三位一體,加之風電互補電源系統、通訊系統、采集終端系統,全部集于一桿,管理人員可以在室內運用網絡遠程監(jiān)控庫區(qū)
將軍槽水庫大壩針對壩體拉應力超標問題,采取壩后分段加厚措施,加固工程于2016年3月份開工,2016年6月份完工,經過數個汛期的實踐檢驗,該加固方案措施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