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芝 吳懿卓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青年觀是中國共產黨通過社會革命、國家建設、體制改革的實踐摸索中,凝結出來符合我國國情的關于國家青年及青年工作的智慧觀點結晶。青年是國家建設發(fā)展的希望和力量,肩負著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使命。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對于青年群體適應社會實際,匹配國家發(fā)展需要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1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內涵
1.1 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基本內容
馬克思主義青年觀是與社會現實緊密相連的,它從時代現實中吸收養(yǎng)分的同時,也在引領和指導著時代,并始終是社會主義的革命的引領。馬克思主義作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指導、改革的強大思想力量,是馬克思主義根據當代現狀,針對發(fā)展過程中青年們發(fā)生的問題所提出的, 它根植于現實,具有強大的力量,是馬克思主義解決青年自身發(fā)展問題以及青年處理與社會、民族、國家、世界以及全人類關系的指導原則和最根本的立場,也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馬克思主義具有發(fā)展性,在不同的社會階段,有著不同的發(fā)展、運用和處理方式。
青年觀指對社會中青年群體的發(fā)展、工作、學習、生活態(tài)度及觀點的總和。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傳統(tǒng)意義上是指幾位經典作家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寧等對青年和青年工作的觀點、立場和看法。
1.2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青年觀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青年觀,是結合了我國國情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思想觀念的先進理論產物,是帶有中國特色的理論集合,也是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的重要構成部分。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國家領導人均高度認可了青年群體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亟大作用。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由來已久,它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情,結合我國豐富的斗爭發(fā)展經驗,已經具有豐富的成果,例如毛澤東青年觀,毛澤東同志在社會危難之際,作為時代青年,積極投身革命。他號召廣大青年,本著堅定的政治方向,利用習得的知識與技能,將理論結合實際,參與到社會實踐中。鄧小平同志提出“四有青年”,給青年群體振奮人心的方向指引和社會肯定。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道出了青年共產黨員的義務與責任,鼓勵他們成為有擔當有品格的優(yōu)秀人才。胡錦濤同志呼吁“八榮八恥”,引導青年群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榮辱感。習近平同志在新的時代深化改革,優(yōu)化社會結構。鼓舞和培育青年群體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踏實奮斗。
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一代始終是國家發(fā)展的支撐力量和后備希望,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建設者,青年工作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在任何歷史時期都是如此,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的中國化,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歷史內涵,為我黨開展青年工作提出了理論和方向上的指導,對實現“中國夢”以及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新時代青年工作的特征與問題
2.1 新時代青年工作的特征
其一,全面信息化時代,市場瞬息萬變,青年工作具有明顯的發(fā)展性。要求極強的與時俱進的能力和吸收接納新事物的能力,這也符合青年這個群體本身的特點。青年是學習能力強、接納程度高的群體。他們能夠快速適應變化,吸收龐雜的社會觀念,并在實際工作中,調整自己的方向,通過新的視角和觀念來接觸當今社會。青年工作也需要在發(fā)展中以堅持原則為根本,以調整方式方法為手段有效展開。
其二,依托紛繁社會關系,面對不同差異對象,青年工作具有直接的社會性。青年群體人數眾多,所扮演的社會角色也相對復雜,在社會發(fā)展的各個方面都有涉及,在社會中參與的領域包括學校、公司、家庭、團體組織等各個方面,充當的社會角色也非常多面,并與其他社會成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青年工作有著充分的社會性和社會影響力,它需要協(xié)調社會資源,理解青年群體在社會關系中的立體形象,并依靠全社會的力量來完成與進步。
其三,立足馬克思主義青年觀,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青年工作具有系統(tǒng)的政策性。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青年觀,是經過歷史沉淀和實踐檢驗的。青年工作需要正確的政策導向和完善系統(tǒng)的理論支撐。新時代的青年工作正是在正確的政策引導下得以健康有序地執(zhí)行。
2.2 新時代青年工作的問題
其一,當代社會經濟發(fā)展迅速,市場更是瞬息萬變,青年人剛入社會,會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沖擊與影響,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會直接導致青年價值觀念困惑。中國社會經歷了高速發(fā)展的時期。商品經濟給市場環(huán)境帶來的沖擊快速而直接,而青年群體價值觀的建立需要時間周期并不斷完善。這當中的時間差矛盾,不可避免會引起青年價值觀念的迷惑。當環(huán)境被商品、消費、以及西方一些負面思潮沖擊時,在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會產生不利影響。
其二,就業(yè)形式嚴峻,青年消極情緒難擋。在城市化進程中,大量群體融入城市,我國的青年群體數量超過兩億,社會資源和勞動分配競爭激烈。青年對工作和未來有著期待與憧憬,但在擇業(yè)與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很多現實性的問題,例如社會與學校教育脫節(jié),以及工作中的各種阻礙,面對不理想的現實情況,缺乏成熟理智的應對策略和解決能力。面對真實的社會環(huán)境和青年能力現狀,青年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小的考驗。
其三,教育程度差異,青年家庭矛盾增多。社會開放帶來了諸多的國際化資源。不同的時代背景,造成家庭單元中,父母輩與孩子輩接受的教育的程度存在差異。兩代人或者三代人中有著明顯不同的社會觀念,他們在面對問題是有著主觀卻相互對抗的觀念與做法,容易在家庭空間中,引發(fā)沖突。當青年一代的自我意識逐漸壯大,自身的三觀與社會觀念逐步成型,這種沖突會愈加明顯。青年工作在引導青年成長時,不能僅僅將其看成獨立個體,也要結合他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家庭作為青年價值觀塑造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正確疏導調和親子矛盾,有效疏導情緒,對青年發(fā)展有著深遠意義。
3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對青年工作的價值影響
3.1 結合環(huán)境,了解青年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