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艷
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在數學教學中關于“幾何圖形”部分的學習是小學數學中較重點知識,也是連接整個數學知識板塊的起點。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實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思維能力也比較開闊,有很強的接受能力,因此在小學階段中進行“幾何圖形”部分的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意識,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前言
在小學階段,是學生養(yǎng)成數學思維能力的初始階段,尤其是幾何圖形部分的學習是數學教學中重點難點部分,對小學生而言,數學中的幾何圖形具有一定的抽象化特征,因此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方面知識,將抽象轉為具體化,由簡單逐漸轉變?yōu)閷碗s的幾何圖形知識學習,讓學生找到形體之間存在的關聯性,有效培養(yǎng)學生空間思維。以下分析如何在數學中進行幾何圖形教學的有效策略。
1 結合實際生活,學習幾何圖形
1.1結合生活中與幾何圖形有關的學習材料
對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空間想象能力還比較低,基于此,教師在進行實際數學教學時,可以在課堂中結合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各種圖形進行舉例,以此來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所了解生活方面的經驗,來判斷基本圖形、圖形位置關系等等,從簡單的圖形學習逐漸向復雜、不規(guī)則的幾何圖形過渡,之后對幾何圖形的特征、性質等進行探析,能夠根據自己所學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數學幾何圖形學習能力。
1.2引導學生利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幾何圖形學習,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內容有了一定的掌握,這時候教師應該適當的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所學來解釋一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集合圖形現象,以此來加深學生對幾何圖形的理解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愛好,體現幾何圖形在生活中的學習意義。
例如在學習《圓》這一部分的數學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本節(jié)課所學對符合“圓”的形狀物體總結,問學生“為什么汽車的車輪是圓形的呢?”等,通過這樣的問題來鞏固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所學,進而加深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學習的理解能力。
2 引導學生進行教學實踐,加深學習印象
在幾何圖形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通過對幾何圖形的觀察以及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開展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主動操作,以此來對幾何圖形這部分知識產生更直觀的感受,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印象。
2.1給予學生實踐操作機會,增強對幾何圖形的感知力
在小學學習階段,由于小學生的心性還處于發(fā)展階段,對未知事物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通過在玩中進行學習,開展與教學相關的實踐活動能夠幫助學生開發(fā)智力和素質,同時這也是數學教學中有效的教學途徑。所謂實踐活動,就是通過學生愛玩的心理,進行與教學相關的實踐操作,以此來進行實踐活動?;谝陨?,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將教材中相關的幾何圖形知識轉為學生的實踐學習,這樣不僅僅滿足來學生對未知事件的好奇心,同時教師也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鼓勵學生主動進行與教學相關的實踐操作時,還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幫助學生提升自身對數學知識的感性認識,以此來加深學生幾何圖形知識學習的體驗。
例如在學習《圓柱體的表面積》這部分數學知識時,首先教師先組織學生圓柱體是什么樣的,讓學生對圓柱體的表面有個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師對圓柱體的組成部分進行拆分,之后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在讓學生進行操作,自己制作一個簡單的圓柱體,而學生通過觀看圓柱體的組成也就明確了圓柱體的制作方式,首先制作兩個圓形,之后在拿出一張紙制作一個長方形,長方形也就是圓柱體的側面,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將圓柱體進行多次展開,學生逐漸明白圓形周長為側面的邊長等等,這樣也就明白圓柱體的表面積公式是什么了,在這樣的幾何圖形教學實踐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同時也對自身的思維、操作、分析等能力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
2.2在實踐過程中適當提出教學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能力
在實踐過程中,提出與實踐相關的教學問題,也是進行實踐的前提,因此在實際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適當提出相應的教學問題,以此來引導學生對問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或想法,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這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未知問題進行探究。
3 結合多媒體教學方式,優(yōu)化數學教學效果
3.1由平面圖形轉為立體圖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致
就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為未知有著很強的求知欲望,喜歡進行實踐操作,但在思維能力上還需要進一步發(fā)展?;诖私處熢谶M行實際教學時,應該將操作、觀察、討論三者貫穿于教學全過程,讓學生通過實踐的方式來加深自身對所學知識的體驗,掌握所學知識,培養(yǎng)相關的學習技能。但要想高質量的完成以上教學任務和活動,只通過實踐的方式是無法全部實現的,基于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方式將靜態(tài)形式教學轉變?yōu)閯討B(tài)教學,增強教學學習氣氛,以此來調動學生對幾何圖形的學習興致。
例如在學習《圓柱的認識》這部分數學知識時,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示長方形和正方形,之后通過動態(tài)的形式將長方形其中一條邊繞著軸旋轉一周后,學生發(fā)現長方形變成了圓柱,之后學生在繼續(xù)觀看多媒體課件中正方形繞著軸旋轉一周后也變成了圓柱,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圓柱也有了基本認識和了解,之后教師在向學生進行提問,例如“我們生活中什么樣的物體時圓柱形狀的呢?”“圓柱的特點是什么呢?”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的教學方式,學生明確了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關聯,同時教師也因此調動了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學習興致和主動性,有效擴展學生數學空間思維。
3.2激發(fā)學生對幾何圖形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求知精神
例如在推導《圓的面積公式》這部分數學知識時,學生將圓形的紙片對折成四次、八次、十六次…,將其分成八份、十份、三十二份…,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為讓學生通過實踐的方式體會到極限數學思想,向學生提問:你們能讓折成的圖形更像是平行四邊形的樣子嗎?而學生通過實踐,無法繼續(xù)進行折紙時,這時候教師利用多媒體的課件向學生展示剛剛提出的教學問題,分成的次數越多的情況,圖形也就逐漸接近于平行四邊形,之后課件中圓形被分成到一百二十八份的時候,圖形就逐漸趨于長方形?;谝陨献阋哉f明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的方式能夠有效彌補學生動手操作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幫助學生得到相應的數學答案,最后學生也因此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
4 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關于幾何圖形的教學方式有很多種,但從整體上來說,只要能夠激發(fā)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興趣,以及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是好的數學教學方式,而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合理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夠完成教學目標,促進教學成效。
(作者單位: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qū)永昌街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