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明
在中國,民本思想是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倡導和推行的治國理政的核心價值理念之一,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先賢圣哲多有論述?!渡袝分姓f:“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作為民本思想的理論來源,深刻影響了后世的政治觀念。那么,何謂民本?顧名思義,就是指以民為本。人民是國家的根本,只有維護好這個根本,國家才能安定穩(wěn)固,昌盛富強。古代如此,現(xiàn)今亦然。
對于領導干部而言,堅持以人為本,善待人民群眾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既是執(zhí)政所需,更是履職之本。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我們的事業(yè)才會興旺發(fā)達。
要強化宗旨意識,處理好“主人”與“仆人”的關系,思想上尊重群眾。遺憾的是,現(xiàn)實中少數(shù)領導干部卻宗旨意識淡薄,動輒就在群眾面前打官腔、擺架子、耍威風,完全顛倒了主仆關系。殊不知,此種思想和做法實不足取,最終只會導致脫離群眾、失去民心。作為領導干部,只有時刻牢記宗旨,心中裝著群眾,真正弄清“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找準公仆的定位,視群眾為親人、把群眾當主人,從而筑牢誠心誠意為群眾服好務的思想基礎。
要發(fā)揚親民作風,處理好“身入”與“心入”的關系,感情上貼近群眾。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對于領導干部而言,只有經(jīng)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才能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感受百姓的喜怒哀樂、安危冷暖。然而,少數(shù)領導干部下基層時的表現(xiàn)卻不是那么盡如人意,比如:有的猶如蜻蜓點水,走馬觀花,來去匆匆,取幾個鏡頭就打道回府;有的只滿足于看看材料,聽聽匯報、提提要求,就算完事;還有的“嫌貧愛富”,看“門面”和“窗口”多,看“后院”和“角落”少。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針對這些不良現(xiàn)象,領導干部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反思,引以為戒,不但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入”基層,用真心贏得民心。
要積極擔當作為,處理好“對上”與“對下”的關系,工作上為了群眾。對于領導干部而言,對上要服從、對下要服務,也就是說對上對下都要負責。從根本上來講,對上負責就是為了更好地對下負責,對下負責是對上負責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但不容忽視的是,當前少數(shù)領導干部卻人為地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對立起來,唯上不唯實,唯己不唯民,唯官不唯事,習慣于眼睛朝上不朝下,只考慮領導滿意,不顧及基層干部群眾感受,導致一些地方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問題沉渣泛起。因此,領導干部必須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事業(yè)觀和政績觀,在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從人民利益出發(fā),善于吃透上情,注重摸清下情,在找準著力點增強實效性上下功夫,真正從實處著眼、用實干考量、以實績說話,努力用擔當?shù)男袆咏怀鳇h和人民滿意的答卷。
只有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黨放在心上;只有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黨當親人。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領導干部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這樣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就能無往而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