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國卿
庚子二月初一,李正中先生逝世,距其百歲生日不足百天。聞知神傷,感念哭之。
舉國克時艱,仙翁自 然。
江城苦霧繞,塞北久陰寒。
初驚泛沈水,旋駭詩書壇。
無奈禁足日,挽歌訴筆端。
三歲誦唐詩,七齡翰墨緣。
慈母笠翁對,恩師增廣賢。
當季松花畔, ①曼妙間。
公符承曉野②,一鳴獲金冠③。
春城履術業(yè),抵抗凱風④旋。
義士自相救,黎民得保全⑤。
家亡寫母語,國破守尊嚴。
書名留日月,文字壯山川。
光復名東北,文學新主編⑥。
底事謠傳死,從戎戍表轅⑦。
臥雪下臨江,新聞火線傳。
刀光掠耳過,硝煙致胃殘⑧。
和平建大業(yè),寂寞委石棉⑨。
戴月建昌府,躬耕整十年⑩。
重歸反正日,花甲桑榆天。
藝舟雙蕩楫,文翰兩揚帆。
沖澹人書老,蒼華氣等閑。
筆退盈筐外,硯穿墨瀋干。
操觚鐘漢魏,元 列前龕。
北 寓風骨,飄縱勝悲 。
燕居近蒲水,年屆期頤歡。
寂寞雄文在,浮華過眼前。
接人低調事,弄物自非凡。
謙謙稱老朽,胸自蘊齊 。
遽然登彼岸,幽思植墓田。
鐘儀歸楚 ,落月沉江潭。
猶泣羊 永,西洲路涅 。
聞 期有賦,云水緲湖山。
注:①李正中與夫人朱 為東北淪陷時期“四大知名夫婦作家”之一。朱 原名張杏娟,朱 之名為李正中于吉林讀書亦即二人初戀時為其所起的筆名?!?”取自《詩經·魏風》:“好人 ?!睍x傅玄《艷歌行·有女篇》云:“有女懷芬芳, 步東廂。”
②著名考古學家李文信,字公符;著名學者孫常敘,字曉野。二人為李正中在吉林讀書時的老師。
③1939年,李正中18歲,獲東北地區(qū)書法展金獎。
④1940年,李正中在長春法正大學創(chuàng)辦校刊《凱風》,其名出自《詩經》“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月余,??虼嗣馊諅萎斁纸k。
⑤1943年,李正中任長春高等法院法官。其間曾成功營救被日本人逮捕的時任國民黨長春地下黨部書記、同學梁肅戎。之后又秘密放走因打死鄉(xiāng)下?lián)尲Z日偽軍而被日本人懷疑,不得不逃出長春的五名農民。
⑥1945年日本投降后,李正中在長春任《東北文學》主編。
⑦1946年,民國政府于重慶之《中央日報》刊文,云著名作家韋長明(李正中常用筆名)在長春被共軍槍殺。李立三以報示之,李正中遂與夫人朱 毅然加入東北民主聯(lián)軍,投入“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zhàn)役。
⑧解放戰(zhàn)爭中,李正中以戰(zhàn)地記者身份,全程參加遼沈戰(zhàn)役,穿越槍林彈雨,因傷手術,胃部切除五分之四。
⑨新中國成立后,李正中在沈陽石棉廠任文化教員。
⑩“文革”期間,李正中一家被下放遼西建昌農村,十年鄉(xiāng)居,沒有工資,只靠其種地掙工分維持全家生計。
《元景造像記》。北魏營州(今朝陽)刺史元景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為孝文帝祈福,在大凌河北岸福山南崖開鑿萬佛堂石窟。其西區(qū)第五窟南壁之元景題記為北魏著名石刻,梁啟超評其“天骨開外,光芒閃溢”,康有為稱之“元魏諸碑之極品”。李正中書法得元景造像之精髓,風骨逼真。
唐代書家李邕曾任北海太守,世稱“李北?!?。
清代書法家趙之謙號悲庵。
李賀《夢天》:“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齊煙”指華夏大地。
王粲《登樓賦》:“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焙笠浴扮妰x楚奏”比喻思念故國,懷念鄉(xiāng)土。
晉羊祜鎮(zhèn)襄陽十年,有德政。逝后百姓立碑于峴山,見其碑者無不流淚。劉孝綽《棲隱寺碑銘》:“召棠且思,羊碑猶泣?!碧泼虾迫弧杜c諸子登峴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晉人向秀經過亡友嵇康、呂安舊居,聽見鄰人吹笛,遂寫《思舊賦》。劉禹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h3>李正中老百歲三首
日月終摧百歲翁,士林灑淚染悲風。
平生風義兼師友,我自歌哭賦采葑。
相與論契幾經年,每憶春秋總淡然。
江岸東廂月正好,凱風南境夢期圓。
徒謠國府身先死,征戰(zhàn)臨江雪愈酣。
停筆田園卅載后,方知正老是謫仙。
應約宋玉解招魂,尊酒群真①細論文。
晨雨秋山煙景②秀,暮云春樹鄉(xiāng)懷③親。
躡蹤漢魏百千月,轉益悲庵八十春。
華表空遺遼鶴去,敲詩問字待何人?
注:①“群真”:群仙。
②③“煙景”“鄉(xiāng)懷”:分別為李正中于東北淪陷時期出版之兩部文學作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