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光鈞
江西省鄱陽縣鄱陽鎮(zhèn)磨刀石村村民姜進福,26年如一日照顧癱瘓母親,他的孝老事跡贏得了鄉(xiāng)親們的一致贊譽。2019年10月,鄱陽鎮(zhèn)政府授予姜進?!白蠲佬⒆印钡墓鈽s稱號;同年12月,鄱陽縣文明委為其戴上“鄱陽好人”的桂冠。近日,筆者專程到姜進福家進行了采訪。
(一)
“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是自古流傳的民間俗語。我一度也頗以為然。但是采訪了姜進福后,我否定了這種絕對化的思維。
走進姜進福的家,一幢兩層的舊樓房,沒有裝修,樸素自然。家中雖沒有很值錢的家具,卻收拾得井井有條。一樓的前房內(nèi),擺設(shè)簡單,干凈整潔。母親鄭久香安臥在一張鋪著厚厚棉墊的單人木床上,蓋著一床暖和的棉被,顯得安詳而平靜。全家唯一的空調(diào),就安裝在老人床頭邊的墻上。這是姜進福怕熱著或冷著病母而特意買來的。老人床頭就是姜進福的床鋪。老人癱瘓臥床26年,身上沒生褥瘡!房內(nèi)沒有異味!不難想象,9490個日夜,姜進福付出了多少心血?。?/p>
我走到床前,俯首向老人問好:“您福氣真好呀!”老人向我微微一笑,面色泛出點紅潤,就像平常的健康老人一樣。
(二)
姜進福出生于1964年,他家世代務(wù)農(nóng),家境貧寒。其父母省吃儉用、含辛茹苦將一兒三女拉扯大。特別是其母鄭久香,在父親體弱多病之時,任勞任怨地挑起家務(wù)重擔(dān),讓小進福敬佩不已。所以,在讀小學(xué)聽老師講解古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含義時,姜進福深受觸動。姜進福說:“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何況我一個堂堂漢子,做牛做馬也要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p>
為了減輕父母的勞累,姜進福10歲時就主動幫助家里做些家務(wù),18歲起正式從事農(nóng)田勞動,兼做其他勞工,并將收入分厘不少交給母親。在母親的勤儉操持下,姜進福的三個姐姐先后出嫁,姜進福也喜結(jié)良緣,并育有一兒一女,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1993年夏,59歲的母親鄭久香突發(fā)疾病,開始頭暈頭痛,繼而手足麻木,走路趔趄。姜進福如遭晴天霹靂,好不容易籌借到幾百元錢,急忙用板車推著母親到縣城醫(yī)院檢查,最后確診得了腦梗。姜進福請醫(yī)生開了一大包藥片,回家服侍母親服用了三個療程,病情才有所好轉(zhuǎn)。可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沒過幾天的一個早晨,母親走出大門,不慎摔了一跤,將胯骨跌斷,多方醫(yī)治無效,下肢壞死,從此再也沒有站立起來,吃喝拉撒都要人料理。
(三)
父親年老多病,母親重病臥床,姐姐早已出嫁,姜進福義無反顧地挑起了服侍癱母的重擔(dān)。當時村內(nèi)許多年輕人外出打工,收入成倍增加。姜進福為了照顧好雙親,從不動心去外地“淘金”,只是在村內(nèi)幫人干些雜活,每天賺取二三十元報酬(如今最多上百元),以維持生活。姜進福照料母親的孝行讓村民深受感動,大家在請其幫工時都要讓他上、下午各回家一次,以便幫助母親大小便、喂水喂食。為了照顧好母親,姜進福在母親床邊搭了個小鋪,每晚陪睡在她身邊。他還掛個鬧鐘在床邊,設(shè)置每晚鬧三次,以提醒自己起床為母親翻身、喂水或解手。母親生病之初,胃口不好,進食很少,姜進福就每天變動菜品,并將晚米煮爛、瘦肉切碎,做成可口的飯食,一天三四次喂給母親吃,真如小鴉反哺老鴉般地動人心弦!
可是,正當姜進福全身心地呵護病母之時,家中生活越來越拮據(jù),以致入不敷出,令妻子不能容忍。夫妻倆經(jīng)常為之吵鬧,最后妻子發(fā)出“通牒”:“你是要興家,還是要敗家?如要興家就同我出去打工賺錢;如要敗家,你就死守在老母親身邊,那我就要另尋活路了。”姜進福思考良久,平心靜氣地對妻子說:“你要謀求幸福,我不阻攔;但我不能撇下辛苦養(yǎng)育我的老媽。”就這樣,妻子拋棄7歲兒子,帶著周歲女兒于1994年秋天出走,從此再沒有回來。
妻子遠走他鄉(xiāng)不久,姜進福的老父撒手西去。姜進福上要照料癱瘓之母,下要撫養(yǎng)失母之子,還要種田務(wù)工謀生,他夜以繼日地操勞著,每晚只睡兩三個小時。好人總有好報,母親病情奇跡般地穩(wěn)定了,兒子也健康地成長,并接過他孝道的接力棒,懂得關(guān)心奶奶和父親,打工有了收入,不時給奶奶和父親送錢送物,讓家庭困境大為緩解。
姜進福的孝德感動了全村數(shù)千名村民。他們紛紛向筆者盛贊姜進福的孝道。住在對門的姜峰動情地說:“那些年姜進福母親腳趾壞死、爛斷,非常痛苦,號哭不止。姜進福不斷地為母親搽藥、按摩,不停安慰,通宵達旦,沒有合眼,第二天照常工作、服侍。這樣孝順的兒子實屬少見,我們?nèi)迦硕家运麨榘駱樱 ?/p>
責(zé)編/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