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瑩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上課!”“起立!老師好!”“同學們好!”揚州大學新學期的第一堂課,課堂呈現(xiàn)出了最熟悉又陌生的“上課禮”。大學作為傳播、研究、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場所之一,記者采訪獲悉,揚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倡議師生從開學第一課開始重拾課堂禮儀,這一“新鮮”事引起師生熱議。
某報就此開展“我看揚州大學重拾‘上課禮”征文活動,請以讀者的身份使用“尚理”的姓名,給報社(統(tǒng)一稱《復興時報》)“我看揚州大學重拾‘上課禮”的專欄編輯李明寫一封信,就這一新鮮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暢談親身體會。
【寫作指導】
這是一篇典型的時評類任務驅動型作文。題目要求考生對揚州大學重拾上課禮一事發(fā)表看法。對此事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支持,或不支持。結合材料中所提示的信息“大學作為傳播、研究、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場所之一”和任務指令中讀者的姓名“尚理”(諧音“尚禮”),我們不難判定,應該對“上課禮”持肯定態(tài)度。明確態(tài)度后,就要給出理由,闡述自己為何支持揚州大學上課禮??梢詮亩鄠€層面、多個角度進行闡述,如讓學生有對課堂的敬畏之心,有利于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
此外,還要注意任務指令是以“尚理”之名,給專欄編輯李明寫信。因此,要特別注意書信的格式,開頭要有稱呼、問候語,結尾處要有祝福語,“此致 敬禮”,姓名和時間。
本次作文中,若全篇談“禮”,傳統(tǒng)文化,完全沒有提或只在開頭提到“揚州大學上課禮”這一事件的,分低;通篇談“尊師重教”、“尊敬老師”、“學會感恩”,完全沒有扣住“上課禮”來談的,分低。此類文章屬于套作,另起爐灶。
在闡述支持上課禮的理由時,若考生只給出了一個理由:如“上課禮”能弘揚傳統(tǒng)文化……理由不全面,不充分,得分也偏低。高分作文是就事論事,圍繞“上課禮”這一熱點事件,從多角度分析原因,并條理清晰地進行闡述,層層深入,在語言表達上也稍有文采。
【構思&選材】
構思
時評類文章,要先闡明觀點,隨后進行多因分析,全面、充分地評價事件,論證觀點。對于揚州大學重拾上課禮這一事件,考生可以從以下角度來考慮:
1.教師層面:“上課禮”體現(xiàn)了對教師的尊重,代表學生對老師能力、學識的認可,老師收到學生積極的反饋,懷著一顆欣慰、滿足之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中,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學生層面:“上課禮”不僅可以提醒學生進入上課狀態(tài),以飽滿的姿態(tài),心無旁騖地投入新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禮、懂禮、以禮待人,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同時,大學中的上課禮也能喚起無數(shù)大學生們對童年學習生活、那些如詩一般歲月的純真回憶,保持一分對知識的虔誠。
3.社會層面:“上課禮”能喚起學生對老師、課堂、知識的敬畏之心,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推動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
4.文化層面:“上課禮”雖簡單樸素,卻能起到弘揚中華禮儀,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
5.生活層面:“上課禮”去除古時繁文縟節(jié),保留的是一份返璞歸真的“儀式感”,這恰恰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闡述原因后,可結合報社名稱《復興時報》,把“上課禮”聯(lián)系到社會、國家、民族復興層面,以小見大,升華文章的主旨。
選材
1.程門立雪
楊時來拜見程頤,但是當他在窗外看見他的老師在屋內睡著了的時候,不忍心打擾他的老師,就站在門外,靜靜等著老師醒過來。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楊時沒有走,而是在雪中站立著,過了一會兒,雪已經有一尺厚了,這時候老師醒了過來,他才走進了屋內,程頤說那個時候他看見了一個雪人。后來楊時也成為了天下聞名的學者,這件事從此作為尊重老師的典范,成為學界的佳話。
2.子貢為恩師守墓
公元前479年,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溘然長逝??鬃铀篮?,眾弟子皆服喪三年,相決而去。獨有子貢結廬墓旁,守墓六年,足見師徒情深,尊師之誠,實屬中華尊師重道楷模第一人。
3.陳建平老師的“上課禮”
每節(jié)課上課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陳建平老師都會給自己的學生鞠躬行“上課禮”。被老師深深感動的學生們,也會彎腰向老師表示敬意。師生之間的這一堅持,延續(xù)了整整三十年。三十年一晃而過,對于陳老師和他的學生來說,簡單的鞠躬行禮并非止于表面的形式,而是有著豐富的內涵。這是一位慈父般的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與尊重,一下子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讓無數(shù)學生的心靈受到觸動和感染。學生說:“這讓我感到,我們沒有理由、也不應該不認真學習他的課程?!标惤ㄆ嚼蠋熣f:“我已經老了,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將會登上莊嚴神圣的講臺,希望青年教師能夠將上課禮這樣的儀式傳承下去?!?/p>
【選材亮點】
提起尊師重教,我們總會想到“程門立雪”和“子貢守墓”的故事。楊時、子貢對老師的尊重,也同樣是對知識的敬畏與尊重。而尊師重教的美德,早已成為中華文明長河中不可磨滅的印記。陳建平作為一名大學老師,30年來一直對學生鞠躬行“上課禮”,重新喚起大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敬畏,增加了師生間的交流,體現(xiàn)出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與尊重。
【運用點撥】
前兩則材料都可以很好地論證“尊敬師長”,“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禮懂禮”等觀點。在寫作時可以先闡述“上課禮”的必要性和價值,再用這兩個古時尊師重教的素材進行類比,從而強化觀點——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尊師的傳統(tǒng)。第三則素材中的“上課禮”是由教師先發(fā)起的,老師以禮相待,能讓每個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課堂的魅力,這本身就是一堂堂生動的教育課??梢杂糜谡撌觥皟x式感”的重要性,“上課禮”的價值和意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