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燕
完美主義傾向在高中生群體中廣泛存在,但往往被人們忽視,難以察覺到它的危害。完美主義與拖延癥、強迫癥等心理問題的產生與發(fā)展有關聯(lián),會對高中生的學習生活帶來很多隱性的不良影響。
1帶你認識完美主義
一、完美主義的真相
完美主義主要表現(xiàn)在五個大方面。
1.擔心錯誤,即想要達到某一目標但又過度擔心,害怕犯錯誤。
2.行動的疑慮,即懷疑自己完成任務的能力而一拖再拖。
3.個人標準,即自己給自己設置了超乎自身能力范圍的過高的標準。
4.條理性,即過分強調整潔、有序和規(guī)律性。
5.父母期望,即過度在意父母的批評教育。
完美主義的核心特征,是強加給自己過高的標準、對自我的評價無比依賴成功和成就感、過分的自我批評、對失敗感到過分焦慮和恐懼。完美主義者的最大特點是追求完美,而這種欲望是建立在認為事事都應該完美的基礎上的,當不能達到高標準或完美時,就會產生不滿和挫敗感,因此他們經(jīng)常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二、完美主義與拖延癥
拖延癥也是完美主義的一個“附屬品”。完美主義,讓我們對自己定的高標準、高目標產生無法實現(xiàn)的心理。害怕完不成,所以做事情之前會非常焦慮;覺得沒有準備好,所以遲遲不能開始。這樣一來,做事情猶豫不決,不斷拖延,到截止時間還未能完成,最后導致失敗。
——這科成績一直不理想,明天我要買個新筆記本從頭開始學習。結果等到了明天,又認為自己今天也沒有準備好,不能“完美”地開始進行學習,從而“明日復明日”,導致“萬事成蹉跎”。
反過來,失敗又強化了恐懼心理:害怕再次遇到挫折和失敗,導致更加不敢開始去做,或提前放棄。強烈的內心沖突導致內耗,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目標和任務上,無法做好本來能做好的事情。長此以往,必定會降低自己對自己的評價,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總是不如別人,導致自尊受損,產生自卑心理。
——不敢去努力學習自己不擅長的科目,害怕即使努力了,也沒有進步。這其實就是一種完美主義的表現(xiàn),害怕失敗,害怕犯錯,害怕不完美,從而放棄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三、完美主義者的人際關系
完美主義者經(jīng)常會感覺到孤獨,這是因為過高的標準和要求也會無形中強加給自己身邊的人,所以當其他人無法達到他想要的完美表現(xiàn)時,就會對他人產生不滿情緒,抱怨、指責和批評就避免不了了,從而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最終不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導致完美主義者產生孤獨、寂寞的心理。
另外,完美主義和強迫癥有很多相似之處。完美主義是力求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強迫癥是不斷去重復做一件沒有必要去做的事。完美主義者容易發(fā)展為強迫癥,完美主義者是認知上走極端,而強迫癥是已經(jīng)發(fā)展為無法控制思想和行為的心理疾病。
2完美主義由何而生?
一、家庭原因
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會對子女的心理產生很大影響。父母以嚴厲懲罰、過分干涉等不良教育方式教育子女,子女將體驗憂慮、焦躁、自卑等不良情緒。子女為了讓自己的情感能被接納,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盡可能表現(xiàn)完美,才會讓父母感到高興,進而造成其形成完美主義的個性特征。
父母的拒絕和否認,容易使子女感到無助,做事謹小慎微,過度在意自己的錯誤,經(jīng)常后悔自責,以致恐懼不安,產生壓抑和自卑感;父母對子女太過嚴厲、懲罰過多,會促使子女形成過于嚴苛的價值觀,導致子女思維刻板。因此,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會使子女長期覺得自己安全感缺失了,從而進一步延伸出來的完美主義傾向,導致子女的性格特征朝著過分嚴苛、循規(guī)蹈矩或過度追求條理化等方向發(fā)展。
二、學習壓力原因
我國的教育體系比較注重學生智力的培育,由于受高考這個“指揮棒”的影響,素質教育只停留在探索狀態(tài),因此“高分”依然是最被看重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高中生不得不面對激烈的競爭帶來的學習壓力,家長、老師成了主要的施壓者,要求學生取得“第一名”的成績,做到“最好”。但是,現(xiàn)實中怎么可能人人都成為“第一名”呢?誰又能夠每次都取得“第一名”的成績呢?所造成的緊張氛圍,使學生過分地關注幾乎無法實現(xiàn)的目標,忽視或否定自己已經(jīng)獲得的進步,不體諒自己努力的過程,無法享受學習的快樂。如果只在乎自己不足的地方和沒有達成目標的后果,就容易使完美主義者產生恐慌、焦慮心理。
除此之外,還有青少年生活閱歷較少、自我獨立意識增強、情緒管理能力不足等青春期心理特點的原因。
“優(yōu)秀”≠“完美”
追求完美,似乎貫穿了完美主義者的整個學習生活。在意每一次考試的小小失誤,忽略了失誤背后的知識掌握;在意每一個符號的整齊書寫,忽略了題目考查的點滴基礎。即使完美主義會帶來很多的問題,會讓自己越來越暴躁、不耐煩,對自己的失誤越來越無法容忍,完美主義者也把這些似乎能改變自己的行為當作通往成功之路的過路費。
伏爾泰曾經(jīng)說過:“完美是優(yōu)秀的敵人。”完美主義本質上是想追求優(yōu)秀,但是完美主義所追求的“優(yōu)秀”,其實和完美有著本質區(qū)別。
優(yōu)秀是經(jīng)過所有過程后所達到的結果,而不是只盯著結果。在完美主義視角下,一次小小的失誤就會帶來毀滅,比如平時考試名列前茅,而一次失誤使得排名下滑慘重,就以為自己達不到完美而失去信心。但是距離結束高中生涯的高考還有一段時間,高考的結果,是學習途中所有過程來決定的。如果只是緊盯著每次考試的結果,而不能注重所有過程,反而會導致我們的表現(xiàn)更差,更難成功,更難追逐心目中的優(yōu)秀。
3對完美主義心態(tài)說“NO”
▲ 給學生的建議
第一,學會接納自我。人無完人,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努力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自己的特點和優(yōu)勢。一方面,在生活里,除了在學習上放平心態(tài),告訴自己只要盡力就足夠了,也要在學習成績之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并發(fā)揚;另一方面,可以向外界積極展示自己獨特的優(yōu)點、價值,獲得外界的認可和尊重。
第二,給自己設定“用力跳一跳才夠得著”的合理目標。合理而科學的目標必須是具體的、可衡量的、有挑戰(zhàn)的、關聯(lián)的、有時間限制的。這樣的目標才會激發(fā)動力,避免拖延。
第三,允許擔心和焦慮的出現(xiàn),感謝它們提示你要有所行動。把擔心和焦慮轉化為行動,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用行動緩解內心的壓力。
第四,停止與其他人過多的比較。我們要和自己比,多看自己收獲了什么,進步了多少,多去體驗學習和成長的快樂,激發(fā)內在的學習動力。
第五,學會自我激勵。嘉獎自己的持續(xù)的努力,以及勇于嘗試和不怕失敗的精神,珍惜從失敗中學習和提升的機會。
▲ 給家長的建議
第一,改變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采用積極的教育方式,給予子女更多的溫暖、理解與關愛。在生活中,嘗試理解子女,營造溫暖的家庭氛圍,給子女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同時,父母也要盡量避免采用拒絕、否認、過分干涉、嚴厲懲罰等不良教育方式,以免損害子女心理健康,促進子女形成具備適應性的特征,有效降低子女強迫癥發(fā)生的概率。
第二,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家長要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理解并發(fā)現(xiàn)孩子的積極心理品質并多加贊賞。父母在夸贊孩子的時候,要注重夸贊他的“努力”而非“聰明”。重視努力可以讓孩子擁有一個他自己能掌控的變量,能讓他們認為自己能掌控自己的成功,而自然的天賦“聰明”無法讓孩子長久掌控成功,也不會給孩子提供面對失敗的方法。
第三,及時溝通交流,疏導孩子的消極情緒。平時,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良心理時要增強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提建設性意見,改善孩子的心理健康。建議家長幫助孩子正確看待失敗,正確歸因。同時,建議家長鼓勵孩子不怕失敗、勇于嘗試,讓孩子多體驗小成功,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總之,完美主義是不完美的,它阻礙了我們的進步和成長,我們要果斷拋棄它,讓我們獲得健康心理,成就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