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旺 本報特約記者 李佳寅
“屬于我們的聯賽回來了!”中國籃球迷在社交平臺上感嘆。20日,CBA聯賽時隔151天后重燃戰(zhàn)火。前兩日的10場比賽中,球迷通過網絡平臺見證了遼寧與北京的強強對話、廣東的14連勝以及山東的1分險勝。
作為國內首個重啟的大型體育賽事,CBA的戰(zhàn)火再燃意味著什么?中國籃協主席姚明在《致CBA參賽人員的一封信》中寫道:“作為中國國內第一個重啟的全國性大型體育賽事,CBA的復賽對于全面推進復工復產、恢復生活秩序,戰(zhàn)略意義深遠,其社會影響已經超出了籃球運動本身?!?/p>
回歸后的CBA聯賽充滿儀式感:在每場比賽之前,參賽隊球員、教練員、裁判和現場工作人員都會在場中肅立,向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致哀,球員們還做出CBA特別設計的全力以赴致敬手勢(如圖)。跳球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同樣飽含溫度,憑借對籃球充滿熱愛而火爆全網的獨臂少年張家城和青島市市立醫(yī)院副院長、支援武漢的醫(yī)療隊隊長李永春為廣東和山西開球,以此表達對少年夢想的肯定和對醫(yī)護人員的感謝。
球員的戰(zhàn)袍設計也體現出CBA在細節(jié)上的儀式感,隊服上印有“必勝”圖案。其中盾牌的形象由口罩演化而來,讓體育賽事的爭勝意識與抗擊疫情緊密結合。盡管比賽是在空場條件下進行,但是球迷并沒有“缺位”。CBA線下合作伙伴邀請球迷通過5G技術實時在線觀看,球迷可以實時送上抗疫祝福,比賽結束后球員們會來到屏幕前向球迷致謝。
此外,CBA十分重視防疫工作,這從對參與報道的媒體記者健康要求中可見一斑。媒體人員赴賽區(qū)前7天要完成第一次核酸檢測,抵達賽區(qū)后再進行第二次檢測。兩次均呈陰性者,方可前往現場報道。此外,還須從5日開始每天記錄體溫,并在開賽前至少14天起,每天登錄、打卡健康碼并截屏,連同“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中的“通信大數據行程卡”截屏一起提交。《環(huán)球時報》記者原本計劃18日前往青島賽區(qū)進行報道,并按照要求完成了第一次核酸檢測,但鑒于北京疫情形勢近期出現變化,無奈取消行程。
亞洲新聞臺稱,CBA的重啟打破了中國體壇的沉寂。作為確保球員安全的措施之一,聯賽剩余的常規(guī)賽分別在兩座城市——青島和東莞進行。而多家中國臺灣媒體則對林書豪在北京首鋼隊的表現格外關注,認為這位前NBA球員目前尚未找到最佳狀態(tài),對手的針對性防守也限制了其發(fā)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