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映林,范志偉,劉 肖,易盛煒
(湖南城市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湖南益陽413000)
在制革、印染、冶煉、電鍍等工業(y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含鉻廢水,且其中的鉻主要以六價鉻〔Cr(Ⅵ)〕形式存在。 Cr(Ⅵ)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特性,是國家重點防控的五大重金屬污染物之一〔1〕。目前,國內外處理含鉻廢水的方法主要有還原沉淀法、電解法、離子交換法、蒸發(fā)濃縮法、生物法、吸附法等。其中,還原沉淀法、電解法、離子交換法、蒸發(fā)濃縮法適合處理含Cr(Ⅵ)濃度較高的廢水,其廢水處理效果好,但成本高;生物法和吸附法則適宜于低濃度含 Cr(Ⅵ)廢水的處理〔2〕。
鐵碳微電解法又稱內電解法,是基于金屬電化學腐蝕作用,利用鐵和碳構成微小的原電池,以廢水為電解質,在通入空氣或氧氣的條件下發(fā)生各種電化學反應,從而使廢水得到一定程度的凈化。在適宜條件下,鐵碳微電解反應體系同時具有氧化還原、絮凝、吸附、置換、共沉等綜合效應。鐵碳微電解法作為廢水的預處理方法,通常與混凝沉淀法、Fenton氧化法、生物法等方法聯(lián)合以達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已廣泛應用于印染廢水〔3〕、電鍍廢水〔4〕、垃圾滲濾液〔5〕等的處理。但是,傳統(tǒng)的鐵碳微電解法存在鐵碳床易板結,利用率低,需定期更換填料等問題〔6〕。近年來,有關利用鐵碳微電解法處理廢水的研究熱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制備鐵碳微電解規(guī)整化材料〔7〕;(2)對微電解材料進行改性〔8〕;(3)在微電解反應過程中加入過渡元素〔9〕、過氧化氫〔10〕等助劑強化微電解反應,提高廢水處理效果。 眾多研究表明〔9,11-12〕,銅可強化鐵碳微電解過程,提高廢水處理效果。因此,本研究以還原鐵粉、粉末活性炭、氧化銅為原料,膨潤土為黏結劑,并加入少量添加劑,通過造粒、干燥、焙燒工藝制備新型規(guī)整化鐵碳微電解材料,并將其應用于水中Cr(Ⅵ)的處理。通過研究各因素對水中Cr(Ⅵ)去除效果的影響,得到適宜的制備新型規(guī)整化鐵碳微電解材料的工藝條件。
還原鐵粉、氧化銅,天津市光復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粉末活性炭(200目,0.074 mm),天津市致遠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膨潤土,天津市光復精細化工研究所;碳酸銨,汕頭市光華化學廠有限公司;乙酸銨,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草酸銨、氫氧化鈉,天津市恒興化學試劑制造有限公司;氯化銨,天津市風船化學試劑科技有限公司;重鉻酸鉀,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鹽酸,株洲市星空化玻有限責任公司。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將一定量的重鉻酸鉀溶于去離子水中,配制質量濃度為5 g/L的Cr(Ⅵ)儲備液。實驗中所用Cr(Ⅵ)溶液均由儲備液稀釋配制。
1.2.1 新型鐵碳微電解材料的制備
將還原鐵粉、粉末活性炭和氧化銅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一定量的膨潤土,然后再加入少量添加劑和蒸餾水,攪拌均勻,人工造粒成球狀,粒徑為3~5 mm。將球狀材料放入真空干燥箱中于30℃干燥30 min,然后轉入馬弗爐中焙燒一定時間,冷卻,即可得到球狀微電解材料。
1.2.2 新型鐵碳微電解材料處理水中Cr(Ⅵ)
取100 mL 200 mg/L的Cr(Ⅵ)溶液于250 mL具塞錐形瓶中,用 HCl(0.1 mol/L)和 NaOH(0.1 mol/L)溶液調節(jié)pH為3,再加入10 g微電解材料。塞上塞子,將錐形瓶放入恒溫水浴振蕩器中,在25℃下以60 r/min振蕩反應20 min。反應結束后,過濾,對濾液進行分析測定。
pH采用數顯pH計測定;Cr(Ⅵ)濃度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7467—1987)測定;總鉻濃度采用高錳酸鉀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7466—1987)測定;總鐵濃度采用鄰菲羅啉分光光度法(HJ/T 345—2007)測定。微電解材料的比表面積和孔徑采用ASAP2020全自動比表面及孔隙分析儀(麥克儀器公司,N2,77.51 K)測定。
在鐵與氧化銅質量比為8∶1,膨潤土質量分數為20%,未加入添加劑,焙燒溫度為400℃,焙燒時間為30 min的條件下,改變粉末活性炭質量,使鐵碳質量比分別為 1∶1、2∶1、4∶1、6∶1、8∶1 和 16∶1 制備鐵碳微電解材料,并用其處理水中Cr(Ⅵ)。鐵碳質量比對Cr(Ⅵ)去除率和反應終點pH的影響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隨著鐵碳質量比的增加,Cr(Ⅵ)去除率和反應終點pH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當鐵碳質量比為2∶1時,Cr(Ⅵ)去除率最高,為65.17%,相應的終點pH達到6.91。在酸性條件下,微電解材料中的氧化銅逐漸溶解生成Cu2+。根據E0(Fe2+/Fe)=-0.44 V,E0(H+/H2)=0.00 V,E0(Cu2+/Cu)=+0.34 V〔13〕可知,反應過程中,鐵作為陽極,碳作為陰極,鐵將Cu2+還原為單質銅,生成的銅起強化陰極作用;陽極鐵溶解生成Fe2+,鐵和Fe2+可將溶液中的Cr(Ⅵ)還原為 Cr(Ⅲ),主要化學反應如下〔14-15〕:
圖1 鐵碳質量比對Cr(Ⅵ)去除率和反應終點pH的影響
根據上述反應可知,微電解反應過程中會消耗大量H+,因而終點pH高于溶液初始pH。當溶液pH達到一定值時,反應過程中產生的Cr3+會生成Cr(OH)3沉淀,Fe3+水解生成 Fe(OH)3絮體。 Fe(OH)3具有凝聚作用,可以有效吸附、凝聚水中的污染物,同時去除水中的 Cr(Ⅵ)和 Cr(Ⅲ)。
微電解材料經焙燒處理后,表面可見細小氣孔,對污染物質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因此,水中Cr(Ⅵ)的去除是電化學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物理吸附、化學沉淀和絮凝沉降等多種作用的結果。適量的活性炭可以增加體系中原電池的數目,增強電化學反應;但是,活性炭含量過高,微電解材料中鐵含量相應降低,會導致體系中原電池的數目減少,從而削弱電化學反應,最終影響對Cr(Ⅵ)的去除效果。微電解反應越強,終點 pH 越高,則越易生成 Fe(OH)3和 Cr(OH)3,從而促進Cr(Ⅵ)的去除。適宜的鐵碳質量比為2∶1。
上述其他條件不變,在鐵碳質量比為2∶1的條件下,考察鐵與氧化銅質量比對Cr(Ⅵ)去除率和反應終點pH的影響,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隨著鐵與氧化銅質量比的增加,Cr(Ⅵ)去除率和反應終點pH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當鐵與氧化銅質量為6∶1時,Cr(Ⅵ)去除率最高,達到71.22%,相應的終點pH為7.31。微電
圖2 鐵與氧化銅質量比對Cr(Ⅵ)去除率和反應終點pH的影響
解材料中銅作為陰極與鐵形成宏觀腐蝕,銅通過強化內電解陰極能力的作用,提高腐蝕體系的反應活性〔9〕,加快鐵的腐蝕速度,從而可大大提高處理效果。氧化銅用量越大,銅強化內電解陰極能力越強,溶液pH升高越快,但同時鐵碳原電池數目逐漸減少。所以當氧化銅用量達到一定值,即鐵與氧化銅質量比降低到一定值時,反而抑制微電解反應的進行,使Cr(Ⅵ)去除率下降,同時溶液pH降低。適宜的鐵與氧化銅質量比為6∶1。
上述其他條件不變,在鐵與氧化銅質量比為6∶1的條件下,考察膨潤土含量對Cr(Ⅵ)去除率和反應終點pH的影響,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膨潤土含量對Cr(Ⅵ)去除率和反應終點pH的影響
由圖3可知,隨著膨潤土含量的增加,Cr(Ⅵ)去除率和反應終點pH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膨潤土主要是起黏合的作用,含量過低,膨潤土無法將鐵粉、粉末活性炭與氧化銅黏結,微電解材料的硬度和成型會受到影響,在處理廢水時易破碎分散,從而使Cr(Ⅵ)去除率降低。而膨潤土含量過高,則會導致微電解材料中鐵碳、鐵銅原電池數目減少,孔隙率和比表面積降低,同樣會降低Cr(Ⅵ)去除率;同時會導致微電解材料運行時間縮短,更換微電解材料周期變快,增加運行成本〔16〕。由于終點pH的變化受電化學反應過程的影響,因此膨潤土含量會對終點pH產生影響。適宜的膨潤土質量分數為20%。
上述其他條件不變,在膨潤土質量分數為20%的條件下,考察焙燒溫度對Cr(Ⅵ)去除率和反應終點pH的影響,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焙燒溫度對Cr(Ⅵ)去除率和反應終點pH的影響
由圖4可知,隨著焙燒溫度的增加,Cr(Ⅵ)去除率和反應終點pH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焙燒溫度過低,會使微電解材料的硬度降低,微電解材料在處理廢水的過程中易出現破裂分散,導致處理效果不高。焙燒溫度過高,則微電解材料易被氧化〔17〕,甚至材料中部分物質被燒結形成塊狀,活性降低;同時材料孔隙率和比表面積降低〔17〕,最終導致對Cr(Ⅵ)的去除效果降低。由于終點pH的變化受電化學反應過程的影響,因此焙燒溫度會對終點pH產生影響。適宜的焙燒溫度為400℃。
上述其他條件不變,在焙燒溫度為400℃的條件下,考察焙燒時間對Cr(Ⅵ)去除率和反應終點pH的影響,結果如圖5所示。
由圖5可知,隨著焙燒時間的延長,Cr(Ⅵ)去除率和反應終點pH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當焙燒時間為1.0 h時,Cr(Ⅵ)去除率最高,達到76.97%,相應的終點pH為7.45。焙燒時間過短,微電解材料成型不完全,硬度不夠,在處理廢水時易破碎分散;而焙燒時間過長,則會導致微電解材料燒結形成塊狀,活性降低,且材料孔隙率和比表面積降低,最終導致Cr(Ⅵ)去除率降低。適宜的焙燒時間為1.0 h。
圖5 焙燒時間對Cr(Ⅵ)去除率和反應終點pH的影響
上述其他條件不變,在焙燒時間為1.0 h的條件下,采用不同種類添加劑(乙酸銨、草酸銨、碳酸銨和氯化銨,其質量分數均為0.5%)制備微電解材料,并用其處理水中Cr(Ⅵ)。添加劑種類對Cr(Ⅵ)去除率和反應終點pH的影響如圖6所示。
圖6 添加劑種類對Cr(Ⅵ)去除率和反應終點pH的影響
由圖6可知,在微電解材料中加入添加劑,可提高Cr(Ⅵ)的去除率和反應終點pH。添加劑在焙燒過程中受熱分解生成氣態(tài)物質,氣態(tài)物質從材料中逸出留下孔道,提高了微電解材料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積,使材料與污染物質接觸面積增大,從而提高了Cr(Ⅵ)去除率和終點pH。以碳酸銨作為添加劑時,Cr(Ⅵ)去除率最高,為81.64%,終點 pH 為 7.81,殘留Cr(Ⅵ)質量濃度為36.72 mg/L,總鉻和總鐵質量濃度分別為46.53、58.13 mg/L;經檢測,微電解材料平均孔徑為4.75 nm,BET比表面積為14.22 m2/g。經微電解預處理后,可采用吸附法進一步去除水溶液中的 Cr(Ⅵ)。
在上述適宜條件下,考察了不同材料對Cr(Ⅵ)的去除效果,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對比實驗結果
由表1可知,相比各材料,新型鐵碳微電解材料的Cr(Ⅵ)去除率與終點pH最高,處理效果最佳。
(1)以還原鐵粉、粉末活性炭、氧化銅為原料,膨潤土為黏結劑,碳酸銨為添加劑制備了新型鐵碳微電解材料。適宜的制備條件:鐵碳質量比為2∶1,鐵與氧化銅質量比為6∶1,膨潤土質量分數為20%,碳酸銨質量分數為0.5%,焙燒溫度為400℃,焙燒時間為1.0 h。制備的微電解材料平均孔徑為4.75 nm,BET比表面積為14.22 m2/g。
(2)采用新型鐵碳微電解材料處理水中Cr(Ⅵ),當Cr(Ⅵ)質量濃度為200 mg/L,溶液初始pH為3,微電解材料投加量為100 g/L,溫度為25℃,反應時間為20 min時,Cr(Ⅵ)去除率為81.64%;同樣條件下,未加氧化銅的鐵碳微電解材料的Cr(Ⅵ)去除率僅為64.08%。在鐵碳微電解材料中加入氧化銅能明顯提高Cr(Ⅵ)的去除率。
(3)采用新型鐵碳微電解材料處理水中Cr(Ⅵ),鐵作為陽極,碳作為陰極,生成的銅起強化內電解陰極能力的作用;水中Cr(Ⅵ)的去除是電化學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物理吸附、化學沉淀和絮凝沉降等多種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