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鵬
(太原鍋爐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8)
隨著我國制造業(yè)的發(fā)展,鍋爐也在更新?lián)Q代,而鍋爐的發(fā)展最主要的是鍋爐內部構件的完善。鍋筒在鍋爐的構件中占主導地位,其主要的作用是進行汽水分離、組成水循環(huán)回路并儲存水汽等。由于加熱、蒸發(fā)、過熱都是在鍋筒中進行的,這就決定了鍋筒必須能承受極大的壓力,因此對鍋筒的焊縫質量要求很高,并且隨著鍋爐壓力的不斷提升,對鍋筒焊接工藝的要求也越來越嚴苛。為此,本文設計了一種焊劑填充裝置,并在實際生產中進行了測試,為鍋筒縱縫焊接提供了保障。
由于鍋筒縱縫長達3 m,且厚度均在20 mm以上,需要生產效率高、焊接質量高且穩(wěn)定的焊接方式,因此鍋筒縱縫廣泛采用埋弧焊雙面焊接。為了保持焊縫成形和防止燒穿,生產中常采用各種類型的焊劑墊和墊板[1]。鍋筒縱縫焊接示意圖如圖1所示,鍋筒擺放在滾輪架上,坡口朝下,將槽鋼內填滿焊劑放在坡口下方支撐并將焊劑填滿坡口內,從鍋筒內側開始焊接。
1-鍋筒;2-槽鋼;3-墊塊;4-滾輪架;5-焊劑
鍋筒的直徑有多種規(guī)格,工作面的高度會隨著鍋筒直徑的變化而變化,并且每次焊劑的堆放高度不定,這就需要增減槽鋼下方的墊塊調節(jié)高度,以保證焊劑填滿坡口。但在生產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調節(jié)槽鋼的高度時必須將鍋筒吊起,并且不是一次性就能調至合適高度,槽鋼過高會導致鍋筒無法穩(wěn)固放在滾輪架上,槽鋼過低會導致焊劑無法緊密填滿坡口,調節(jié)過程費時費力,并且容易使焊劑撒落,不但造成焊劑浪費,還加大了清理的工作量。因此,就需要設計一種可以自由、平穩(wěn)升降的焊劑填充裝置。
鍋筒的直徑在Φ1 500 mm~Φ2 000 mm范圍內,經作圖分析可知工作行程應在182 mm~216 mm,因此該裝置的升降行程確定在150 mm~230 mm即可覆蓋工作行程。
焊劑填充裝置整體結構如圖2所示,根據坡口的開口寬度確定選用16#槽鋼作為焊劑槽,利用連桿機構保證焊劑槽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平穩(wěn)地升降;由于連桿Ⅱ與焊劑槽的夾角θ越大越省力,因此利用限位角鋼限制連桿Ⅱ轉角,將連桿Ⅱ與焊劑槽的最小夾角θmin控制在30°。
焊劑槽和焊劑的總重量G=80 kg,根據受力分析可知,連桿轉動時所需的最大水平拉力Wmax=G/tanθmin=80×10/tan30°=1 385.6 N,對于操作人員來說過于沉重,因此利用絲杠螺旋傳動達到省力的目的。此處不使用更省力的千斤頂或者電動升降是因為在試驗中發(fā)現(xiàn),千斤頂和電動升降容易將焊劑槽頂過,相對來說手搖升降擁有更直觀的感受,感覺到吃力就說明焊劑已經填充緊密了,并且工作行程只有80 mm,操作起來也是很方便快捷的。
(1) 如圖1所示,將焊劑填充裝置替代槽鋼放置在滾輪架上,并堆滿焊劑。
(2) 如圖2所示,逆時針方向轉動手柄1,使絲杠5向右移動,直至焊劑槽11接觸限位角鋼16時,停止轉動手柄1,此時為行程最低點。
(3) 如圖1所示,將鍋筒放置在滾輪架上坡口朝下,焊劑填充裝置對準坡口。
(4) 按照第(2)步反向操作,直至手柄1無法轉動,此時焊劑槽已升至最高點,將焊劑緊密填滿坡口。
(5) 如圖1所示,從鍋筒內側完成焊接。
1-手柄;2-鎖緊螺母;3-絲杠座;4,13-內六角圓柱頭螺釘;5-絲杠;6-連桿Ⅰ;7-六角頭螺栓;8,10-螺母;9-連桿Ⅱ;11-焊劑槽;12-底座;14-彈簧墊圈;15-軸承組件;16-限位角鋼
5.1.1 絲杠軸向載荷計算
絲杠作為螺旋傳動機構的重要部分,采用傳動平穩(wěn)可靠的梯形螺紋,且其需要承受較大的軸向載荷F。當焊劑槽升起將焊劑緊密填入鍋筒坡口時,鍋筒實際是由滾輪架的兩個滾輪和焊劑填充裝置共同支撐的,并且由于鍋筒直徑很大,可以近似地認為三個支撐點平均受力,也就是說焊劑填充裝置相當于承受著鍋筒1/3的重量,鍋筒重量按照9.3 t計算,那么焊劑填充裝置承受的最大重力Gmax=(80+9 300/3)×10=31 800 N,此時的軸向載荷F=Gmax/tanθ=31 800/tan37°=42 200 N(θ為焊劑槽緊貼鍋筒坡口時連桿與焊劑槽的夾角,經作圖分析可知取θ=37°)。
5.1.2 絲杠螺紋尺寸計算
過大的軸向載荷將會產生很大的摩擦力,在旋轉過程中就會加劇螺紋磨損,因此以耐磨性計算絲杠螺紋中徑[2]:
其中:F為軸向載荷,F(xiàn)=42 200 N;ψ為系數(shù),取ψ=2.5;pp為螺紋副許用壓強,取pp=13 MPa。根據GB/T5796.3—1986[3],選取螺紋中徑d2=29 mm、螺紋大徑d=32 mm、小徑d3=25 mm、螺距P=6 mm的梯形螺紋;根據GB/T5796—1986,選中等精度,螺旋副標記為Tr32×6-7H/7e。
該裝置連桿機構的基型就是鉸鏈四桿機構,不過由于長度過大,中間加了一組連桿起輔助支承的作用,這樣做雖然加大了焊劑槽的整體剛性,但是對各鉸接點之間的相對尺寸精度要求更高了。因此,鉸接螺栓在槽鋼上的定位采用如圖3所示形式,如若直接將鉸接螺栓焊接到槽鋼上不但難以定位,而且由于焊接變形,很難保證鉸接螺栓與焊接槽的相對垂直,所以先在槽鋼上開定位孔,再將鉸接螺栓插入從內側焊接,即可保證鉸接螺栓的定位精度和穩(wěn)定性。
試驗產品是材質為BHW35、長度為3 m、壁厚為100 mm的鍋筒筒節(jié)6個,直徑分別為Φ1 500 mm、Φ1 600 mm、Φ2 000 mm,每種直徑各兩個。
1-槽鋼;2-鉸接螺栓
先使用原來的槽鋼作為焊劑墊,按照焊接工藝規(guī)程進行焊接,記錄調整焊劑墊所用的時間;再用焊劑填充裝置替代槽鋼,依舊按照焊接工藝規(guī)程進行焊接,記錄調整時間并進行對比。由于是在生產過程中進行試驗,且鍋筒的焊接工時較長,不可能一次性完成試驗,因此對各試驗產品進行標記,之后根據標記查看質檢報告,對焊接質量進行對比。
鍋筒縱縫焊接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焊接質量的評定標準如下:優(yōu)等品,既無嚴重缺陷也無一般缺陷;一等品,無嚴重缺陷,有1處一般缺陷。顯然兩種方式對焊接質量影響不大,但調整的時長相差甚多,使用槽鋼調節(jié)時間極不穩(wěn)定,焊劑填充裝置的優(yōu)勢則極為明顯。同時,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使用焊劑填充裝置的焊劑拋撒要比使用槽鋼少很多。
表1 鍋筒縱縫焊接試驗結果
本文設計了鍋筒縱縫焊接焊劑填充裝置,通過試驗得出以下結論:
(1) 焊劑填充裝置調節(jié)迅速、操作簡單,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焊前準備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
(2) 焊劑填充裝置能滿足焊劑緊密填滿坡口的焊接工藝要求,焊接質量優(yōu)秀。
(3) 焊劑填充裝置由于升降平穩(wěn),焊劑拋撒極少,因此既能節(jié)省成本,又能減輕清掃的工作強度。
(4) 焊劑填充裝置設計的成功,改變了原有焊劑墊形式單一固化的結構,為焊劑墊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