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華
(河南省開封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開封475002)
早發(fā)型重度子癇前期(ES-PE)是指發(fā)生在妊娠34 周內重度子癇前期,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妊娠期并發(fā)癥,嚴重危害到孕產婦和胎兒生命安全[1]。及時有效地控制ES-PE 患者病情發(fā)展是保證妊娠和分娩順利進行的關鍵。常規(guī)降壓、擴張血管等針對性治療措施治療ES-PE 的效果并不理想,但ES-PE 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確,臨床亦無治療該病的特異性藥物[2]。近年來臨床研究發(fā)現ES-PE 的發(fā)生與孕產婦機體高凝狀態(tài)存在一定關系,亦有越來越多臨床醫(yī)師將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類藥物用于ES-PE 的臨床治療。本研究以在我院就診的ES-PE 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低分子肝素鈣輔助治療ES-PE 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雙盲法將2017 年7 月~2019 年6 月在我院就診的ES-PE 患者102 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 例。對照組年齡23~37 歲,平均(30.28±3.45)歲;孕周27~34 周,平均(30.35±2.71)周;孕次1~4 次,平均(1.78±0.30)次;產次0~3 次,平均(1.10±0.24)次。觀察組年齡22~39 歲,平均(30.35±3.39)歲;孕周25~34 周,平均(30.27±2.64)周;孕次1~4 次,平均(1.72±0.32)次;產次0~3 次,平均(1.13±0.25)次。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婦產科學(第八版)》中關于ES-PE 的診斷標準;孕周≤34 周;單胎;均在我院分娩;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妊娠期并發(fā)癥;重要臟器功能不全;需立刻中止妊娠;免疫功能紊亂;伴有嚴重感染;伴有惡性腫瘤;對研究藥物過敏;存在精神或溝通障礙。
1.3 治療方法 兩組入組后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硫酸鎂(國藥準字H20020017)10 mg/次,靜脈滴注,1 次/d;右旋糖酐40 氨基酸注射液(國藥準字H31022786)500 ml/次,1 次/d,靜脈滴注;地西泮片(國藥準字H51022936)2.5 mg/次,2 次/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國藥準字H20020468)10 mg/次,1 次/d。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鈣(國藥準字H20030926)治療,4 000 U/次,1 次/d,皮下注射。連續(xù)用藥7 d 或分娩前12 h 停藥,若患者治療期間出現出血傾向須立即停藥。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包括尿氮素(BUN)、24 h 尿蛋白定量(24 h UP);凝血功能指標,包括纖維蛋白原(Fg)、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和凝血酶原時間(PT)。統(tǒng)計兩組不良妊娠結局(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早產、新生兒死亡、產后出血)發(fā)生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定量資料用()表示,行t 檢驗;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等定性資料用%表示,行χ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BUN、24 h U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組別 n 治療B前U N ( m mol治/L)療后 治療2前4 h U P(g/治L)療后對照組515.71±0.644.04±0.574.31±0.452.04±0.24觀察組515.67±0.593.62±0.494.23±0.411.26±0.17 t 0.3283.9900.93813.940 P 0.7430.0000.3500.000
2.2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Fg、TT、APTT、PT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組別 n 治療前 Fg( g/L)治療后 治療前 TT (s)治療后 治療前A P TT(s)治療后 治療前P T(s)治療后對照組515.47±0.564.75±0.5115.46±1.5414.09±1.0732.67±3.2128.63±2.6912.37±1.2511.51±0.81觀察組515.51±0.613.81±0.4315.41±1.4913.15±0.9332.74±3.2926.11±2.4812.40±1.1910.83±0.74 t 0.34510.0630.1674.7350.1094.9190.1244.426 P 0.7310.0000.8680.0000.9140.0000.9010.000
2.3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為9.80%,低于對照組的31.37%(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比較
ES-PE 作為一種較為嚴重的妊娠期并發(fā)癥,其預防、診斷和治療一直備受臨床醫(yī)師關注。病理學研究顯示ES-PE 孕婦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腦、腎損傷,不僅嚴重影響孕婦正常生理代謝,還會影響胎兒生長發(fā)育。該病進展較快,發(fā)病較早,此時胎兒整體生理功能發(fā)育尚不完全,即便及時中止妊娠仍無法有效提高胎兒存活率[3]。病理學研究還顯示ES-PE的發(fā)生與凝血因子合成、分泌相關的基因突變存在密切關聯(lián),基因發(fā)生突變會導致患者凝血因子合成、分泌量增加,而孕產婦本身就處于生理性高凝狀態(tài),兩者相互作用會進一步增強孕產婦凝血功能,最終導致微小血栓形成,引發(fā)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而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導致的局部供血、供氧不足又會進一步加重機體血管內皮損傷,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導致患者病情迅速惡化[4~5]。
目前臨床治療ES-PE 主要以鎮(zhèn)靜、解痙、降壓為主,但臨床療效并不十分理想。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證實了凝血功能異常與ES-PE 發(fā)生、病情進展之間的關系,抗凝治療在ES-PE 治療中的作用也受到越來越多臨床醫(yī)師認可。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低分子肝素鈣輔助治療的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較低,且治療后BUN、24 h UP 等腎功能指標水平和Fg、TT、APTT、PT 等凝血功能指標水平均低于僅接受常規(guī)治療的對照組,這與丁丹妮、孫建華等[6~7]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這表明低分子肝素鈣輔助治療可有效改善ES-PE 患者血液高凝狀態(tài),減輕其腎臟損傷。低分子肝素鈣是目前臨床常用的一種抗凝藥物,其作用機制與普通肝素較為相似,可通過與ATⅢ及其復合物結合來發(fā)揮抗凝作用,但相較于普通肝素不僅抗凝作用更強,且出血風險更低[8~9]。綜上所述,低分子肝素鈣輔助治療ES-PE 患者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