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枝是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一種形態(tài)策略,分枝模式也與作物產量息息相關。植物側枝的發(fā)育受內源激素與外源環(huán)境信號共同調控,以往關于植物分枝分子機制的研究通常是基于擬南芥、豌豆、玉米及水稻等一年生植物,而目前對于多年生植物分枝的調控機制仍知之甚少。
由于溫度和日照時間在年際間有顯著的季節(jié)變化,多年生植物需要在不同的季節(jié)采取相應的側枝生長策略,來適應四季環(huán)境變化。2020年5月11日,PNAS雜志在線發(fā)表了來自瑞典農業(yè)科學院Rishikesh P.Bhalerao課題組題為“A genetic framework for regulation and seasonal adaptation of shoot architecture in hybrid aspen”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以雜交山楊(Populus tremula×tremuloides)為研究對象,表明開花調控因子TFL1和AP1的同源蛋白在調控側芽萌發(fā)的過程中功能拮抗,AP1的同源蛋白LAP1在春夏季促進側枝發(fā)育,而入秋后的短日照和低溫環(huán)境激活TFL1基因的表達,抑制LAP1功能從而阻止繼續(xù)分枝。
本研究首先對雜交山楊做打頂處理,并檢測了打頂前后的側芽生長過程中的基因表達水平,發(fā)現(xiàn)細胞增殖調控因子AINTEGUMENTA-LIKE1(AIL1)基因和參與細胞分裂素信號轉導的HISTIDINE PHOSPHOTRANSMITTER 4(AHP4)在此過程中表達上調,而具有抑制分枝功能的轉錄因子BRANCHED1(BRC1)及開花調控因子TERMINAL FLOWER1(TFL1)基因在側芽萌發(fā)時表達下調。利用RNAi對TFL1敲低后導致山楊產生了更多的側枝,而TFL1過表達植株打頂后側芽的萌發(fā)率則顯著降低,表明TFL1參與抑制山楊側芽發(fā)育。
TFL1-RNAi植株中開花調控因子APETALA1(AP1)的同源基因LIKE APETALA1 (LAP1)的表達水平上調。LAP1過表達(LAP1oe)顯著促進山楊側枝的發(fā)育,而LAP1的缺失突變可以完全互補TFL1-RNAi植株側枝過度生長的表型,說明LAP1基因位于TFL1的下游,TFL1通過抑制LAP1的表達水平來限制側枝發(fā)育。
<!--[if gte vml 1]>
<!--[endif]--><!--[if gte vm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