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靜寒
5月?20日,才被打倒的“武林大師”馬保國發(fā)微博稱,太極的價值首先在于健身養(yǎng)生??墒?,在幾天之前年近古稀的馬保國在微博放狠話,可不是這個論調。他稱自己將在國內進行首次比武,“為傳統(tǒng)功夫正名”。萬萬沒想到,馬保國4秒內就被對方擊倒在地。這下武林大師不僅被“后浪”拍在沙灘上,還坐實了“江湖騙子”這一名號。其實像馬保國這類偽大師無論如何吹噓和包裝自己,最終都會露出馬腳,聲名掃地。
“大師”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佛教領域?!惰べ煹卣摗肪戆硕涊d:“謂能善教誡聲聞弟子一切應作不應作事,故名大師”,后來“大師”就成為了僧人的尊稱。比如佛教的創(chuàng)立者釋迦牟尼被尊稱為“三界之大師”。
20世紀初是中國社會大動蕩和大轉型的時期,大師如泉涌。民國可謂學術群星閃耀時,他們博古通今,學貫中西,運用專業(yè)知識推動國家發(fā)展和民族進步。“大師”的稱號,他們當之無愧。至此,大師指的是專業(yè)造詣深厚、德高望重之人,他們具有極高社會地位,受人敬仰。
然而,隨著傳統(tǒng)文化興起,一些騙子巧借國粹搖身一變,成為了“大師”。“氣功大師”嚴新就乘著“氣功熱”之風紅極一時。1987年,大興安嶺發(fā)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森林火災,大火一滅,嚴大師高調宣布:“滅火有我的功勞,以后滅個原子彈不是問題?!备奶频氖?,后來嚴大師相繼在各大氣功科學刊物上發(fā)表“科研成果”,聲稱可以改變物質分子結構,癌癥、艾滋病,都將不再威脅全人類。
可能受到嚴新的啟發(fā),有人發(fā)現(xiàn)“大師”的門檻并不高,便開始通過自我炒作或團隊包裝復制這一“成功模式”。比如之前的“太極大師”閆芳,憑借“四兩撥千斤”的深厚內力,她不費吹灰之力將8個年輕人震飛。這一浮夸的表演顯然是經(jīng)過排練的,但對于鋪天蓋地的謾罵,閆芳面不改色,只當網(wǎng)友“不懂太極”。
當“大師”逐漸變成了吸金利器,人人都想從中分一杯羹。于是,我們看到偽大師遍地都是,以至于真的大師都對這一稱謂唯恐避之不及。2013年,莫言在參加北京國際圖書節(jié)“大師之約”活動時談道:“‘大師本來是對一個人最尊敬的稱謂,后來慢慢變味了,現(xiàn)在假如有人被稱為‘大師,肯定會罵‘你罵誰呢。”
偽氣功大師王林就曾依靠“發(fā)功治病”、收拜師費成為江西萍鄉(xiāng)首富。他自稱用氣功做到空盆來蛇、空杯來酒等絕活,還能為國外首腦高官治病。成名之后,他在政商兩界游走,和眾多官員、明星、企業(yè)家交往,利用名氣斂財。幾年后,王林的騙局終于被拆穿,“氣功大師”的神話隨著破滅。
還有一些“大師”是買來的。曾有媒體報道,為謀取“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稱號,不少官員從事權錢交易,出價從數(shù)十萬元到上百萬元甚至千萬元不等。其中,江西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許愛民嚴重違紀問題中,就包括“弄虛作假,騙取‘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稱號榮譽”。同樣因涉嫌嚴重違紀被調查的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原黨委書記馮林華,則有著“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的頭銜。
值得深思的是,偽大師們一般都會憑借國粹的幌子來麻痹民眾,在消費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粉墨登場。“大師”們請退潮吧,不要因為被你們玩壞了的國粹,讓我們的后代誤解了傳統(tǒng)文化,這個責任你們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