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79歲的劉奶奶因為想家,在住院期間總想“逃跑”,照顧她的醫(yī)護人員便臨時組成“守護者聯(lián)盟”與劉奶奶“斗智斗勇”。劉奶奶的“逃跑”視頻在網上熱傳后,許多網友責備她浪費醫(yī)護資源、“不懂事”。對此,劉奶奶的主治醫(yī)生表示,請不要對劉奶奶有這樣的惡評,她只是一個“老小孩”。其實,“抓”她并不麻煩也不累,反而是工作之余的調劑。
人們常以“老小孩”來形容某些老人,因為在那些老人身上,不僅有孩子心性,有時候還會耍些孩子脾氣。在不少年輕人看來,“老小孩”的許多想法和行為都有些不太正常;更有甚者,將這些看作“越老越糊涂”的表現(xiàn)。實際上,這是對那些老人很大的誤會。
出現(xiàn)“老小孩”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上了年紀之后,身體機能難免衰退。在這一過程中,一些老人的心智“返童”。另一方面,當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老人就希望像小孩子一樣得到家人的關注、認可和照顧。
了解“老小孩”的形成原因之后,也就不難理解“老小孩”的行為——他們和那些還沒有長大的孩子在心理上并無不同。
在滿足了養(yǎng)老的物質需求之后,精神養(yǎng)老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而關懷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首先就要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其中必然包括那些“老小孩”。對于老人的一些不合常理的舉動,不妨把他們的行為放到孩子的角度去理解,用人性化的方式妥帖安排。在為老服務中,要學會把老人當作孩子一樣來耐心照顧。如此,養(yǎng)老服務才更有溫度,老人的生活才更有尊嚴。
(《快樂老人報》2020.3.23 趙志疆/文)